评出“味”来方显成效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评析能否评出教材“味”、能否评出学生“味”、能否评出教师“味”三个方面,听课者能否评析出课堂教学是否以生为本、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等,分析阐述了课堂教学评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评析;有效性研究
  
   近几年,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课堂教学评析有效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笔者正在从这一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下面,笔者就从课堂教学评析的有效性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能否评出教材“味”
  评出教材“味”,就是评析执教者在解读教材、挖掘教材、运用教材的意味、韵味之浓淡,即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味”。
  一堂有效的课,执教者一定要吃透教材。有效的教学评析就要通过评课者听课观察,思考分析,判断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
  一般来说,吃透教材,教师就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蕴含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通过评析具体的一堂课,看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至少可以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从学生学法引领上,去评析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折纸,有的涂格子;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并问:观察后有什么发现?再引导学生相互议一议,说出这些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发现分子、分母变化规律后,又激发学生去思考: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现在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他的学生进行以上的学法指导,把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或推断出他是认真解读过教材的,而且成效明显。
  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关注学生的有效学法,因为有效的学法往往是执教者课前苦心的教学预设,是执教者有效备课的一部分,从中能很好地看出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和学生。
   二是围绕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上,去评析执教者是否吃透教材。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或降低是判断一堂数学课成败的关键。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前面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一反三、归纳规律的探究过程,让他的学生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紧扣教学重点层层递进,并有效地一步一步地突破难点,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由此可推断,这位教师他是吃透教材的,否则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能迎刃而解吗?
  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关注执教者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为从中能看出执教者对教材解读的有效性。
  二、能否评出学生“味”
  评出学生“味”,就是评析执教者“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之味的浓淡,即是否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是否以生为本生成课堂教学?也就是执教者在教学中如何“吃透”学生。
  一堂以生为本的课,一定是学有成效的课。有效的教学评析,评课者就要通过听课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出执教者在教学中是否以生为本。
  通过评析具体的一堂课,看课堂是否以生为本,具有学生“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评学生是否学得有学“问”,这里的“问”主要是指问题,即学生学习是否以“问题”为引领,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以问题生成数学课堂,以问题架设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桥梁。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学有“问题”的课,学生的思维常常充满着智慧的火花,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因此有效的教学评析要扣住“问题”,关注学生思维的有效性。二评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即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对教学活动有兴趣,学习有动力和欲望。学生若在数学课堂里,学习气氛浓厚,这样的课堂若不是偏离学习目标,定是一堂有效的课;学生若对学习过程充满兴趣,学习过程欲罢不能,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学也肯定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有效的教学评析要观察课堂,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三评学生是否学之有“法”,即学生在学习中为完成学习目标,各种学习方法并用,主次方法分明,相得益彰。如前面所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观察表述——议一议,说一说;思考归纳——想一想,得出结论。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手、眼、口、脑并用,多种学习方法相互运用,最后通过举一反三,思考分析,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节课学生学习效果很好,这与“学法”的有效运用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法是否有效。四评学生是否学得有“果”,即学生学有所获,学习有效果,学习数学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或提升。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教学《认识厘米》一课,学生在认识了1厘米后,开始在尺子上找1厘米,学生找到了0到1是1厘米,1到2、2到3、4到5等都是1厘米,学得很顺利。这时候刘老师及时追问:4到几是1厘米?除了5还有几?学生都是顺向思维,这一问给了他们强烈的思维冲击。最终,学生突破了思维定式,找到了4到3也是1厘米,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有效的教学评析,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三、能否评出教师“味”
  评出教师“味”,就是评析执教者的课堂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的新鲜味、遵循教学规律的求真味、师者风范之韵味。一堂有效的课,一定是具有教师“味”的课。看课堂是否具有教师“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评执教者是否教之有“理”,这个“理”主要是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科学真理,即在教学中要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方法,并体现科学性。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差异”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智力,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等等,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造成了学习效果的迥然不同。课堂教学只有关注差异,才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找到课堂的生成点,以此展开教学,才能形成课堂的高潮和亮点,尤其是数学学科更是这样。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关注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的科学性。二评执教者是否教之有“法”,这个“法”主要是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含课堂调控策略等。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关注执教者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三评执教者是否教之有“神”,这个“神”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精神状态,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炯炯有神,或兴奋有度,或神采飞扬。执教者在教学中的精神状态,体现在他的眼神里,他的语言里,他的笑容里。尤其是课堂语言,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尺度,更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有效的教学评析要关注执教者的教学状态,特别是课堂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总之,评课者能否通过观察课堂形态、聆听课堂的声音、感知课堂的成效,来判断课堂是否以生为本、学有成效,执教者是否读懂教材、教有成效,由此可以看出评课者的课堂教学评析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经典名著不但是厚重文明的积淀,更是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昭示者。众所周知,它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审美情趣、价值判断、文学修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一个人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名著;精神食粮;阅读    经典名著不但是厚重文明的积淀,更是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昭示者。众所周知,它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审美情趣、价值判断、文学修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甚
摘要:俗话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其盲目复习,高耗低效,不如明确复习目标,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做到低耗高效。  关键词:命题;计划;知识内核    有的学生曾这样评价过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的不考,考的不学”。为此,很多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存在急躁情绪,甚至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以致于放弃,导致他们考试成绩更加的不理想。其实,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如果在复习中能够理清
主持人语  转眼间已经到了学期的尾声,初初想知道:同学们的读写能力提升了吗?情操得到陶冶了吗?本单元,初初就带大家走进古代贤达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胸襟。  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都充满着“浩然之气”,它们的魅力在于让大家知道怎样做一个天地间大写的“人”。孟子以其睿智雄辩论述“大丈夫”的标准,以及“憂患”意识对人才造就和国家治理的作用;列子以奇特的想象塑造了一位聪明
摘要: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快捷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在领导干部学员中开设即席演讲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即席演讲课程以其有别于传统演讲培训的特点和成效,已经成为广西区委党校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拓展领导力的重要平台之一。  关键词:广西区委党校;教学改革;即席演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地教育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教师队伍建设部署,努力探索实践,在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深入学
摘要: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原则指导下,《外国文学》的课堂教学应当采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和实践的时间;整合教学资源,提供研究训练素材;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手段;完善考核机制,检测教学和实践效果等措施,才能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外国文学;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本文以奥斯卡2011年获最佳男女配角奖的体育电影《斗士》为例,剖析了当代美国电影为了实现资本政体意识形态对外扩张的目标,如何开始向柔性化趋势的转型。他们通过彰显人文关怀的亲情之爱,宣示着西方道德合璧的“家庭励志”和贯穿“美国精神”的阳刚之美,这种道德审美趋向上的“华丽转身”的影响力和其中的“奥秘”很值得我们电影学界和业界深思。  关键词:体育电影;审美;《斗士》  中图分类号:J971 文献
“金子般的声音,火一样的激情。”这是三十多年前美国著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与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合作演出后的感言。20世纪70年代的李双江,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以《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一首首激情四溢、昂扬向上的歌曲赢得亿万听众的赞誉,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歌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歌唱家,其声音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复制的。在中国歌
摘要:本文以人教A版选修2-1“曲線与方程”的教学片断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点难点”、“搭建探究平台”等方面,探索如何将几何画板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日常教学,并在文末提出对这种融合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几何画板;高中数学;有效融入;曲线与方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7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画板使数学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生表现出的自卑、孤僻、抑郁、怯懦、依赖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指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了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出现。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分析了阳光体育对中小学生情绪状态、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意志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作用,并针对阳光体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加强宣传推广、构建“阳光体育”社会网络体系、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机制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