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其实质在于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标题中隐喻的运用。本文将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及功能层面,以CRI国际在线“环球媒体连连看”栏目为例,在认知隐喻框架下,对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以及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认知隐喻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隐喻
  中图分类号:G2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52-02
  一、引言
  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隐喻在近三十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发表,标志着认知视角隐喻研究的开始。Lakoff指出,隐喻的实质在于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这里面的“另一类事物”是指“源域”,而“一类事物”是指“目标域”。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获知各类新闻。在中国,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吸引着众多访问者,其“国际在线”网站的日均页面浏览量更是高达1900万。如此巨大的访问量,不仅与其新闻质量有关,也与其新闻标题的趣味性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选取该栏目的新闻标题为语料,在认知隐喻的框架下,对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特点以及其认知意义。
  二、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特点
  在CRI“国际在线”网站的“环球媒体连连看”栏目中,共有59条新闻,其中31条新闻的标题中包含隐喻。本文将基于该语料,从句法、语义和功能角度,对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特点研究。
  (一)句法层面
  在句法层面按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对这31条网络新闻标题进行分类。经统计发现,名词性成分作隐喻有20条,数量较多。如:
  1.沙特男子携带压力锅入境美国 在机场被捕(每日电讯报)
  2.专家称朴槿惠访美着装到位 用色彩传递政治信号(中央日报)
  3.“匿名者”称将发动全球网络攻势支持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俄罗斯RT电视台)
  4.奥巴马在中国起重机下演讲 鼓励“美国制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例1中的“压力锅”不是指傳统上用来做饭的锅具,而是暗指能够被改装成易爆装置的危险品。这一隐喻源于波士顿惨案引起的美国恐慌,即通过压力锅制造大规模爆炸事件。例2中,“颜色”一词不再单纯指各种颜色,而是喻指政治色彩。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首脑会谈时,身着蓝色长外套,象征友谊、信任和和平。例3中提到的“匿名者”喻指某个黑客组织,以网络黑客高手为主。他们并不是传统所指的隐瞒身份或个人特征的一类人。例4中,“美国制造”不再指“MADE IN AMERICA”,而是喻指奥巴马演讲时所发生的闹剧。他在南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讲时,提出要鼓励私人企业与资本投资美国基建,但是在其演讲期间,一阵风将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吹掉了,露出中国商标,引得现场哗然。
  动词性成分作隐喻仅次于名词性成分,共有11条,下面举例说明:
  5.每天100万男性在德国买春 柏林成“欧洲最大妓院”(每日邮报14)
  6.经合组织建议欧元区增印货币以对抗经济衰退(英国独立报)
  7.41国将在海湾地区举行史上规模最大海军扫雷演习(每日电讯报)
  8.萨科齐批奥朗德无用 称自己或“被迫”重出江湖(每日邮报)
  例5中,“春”字不是指字面上四季,而是喻指男女情欲之事。“买春”这一动词性成分则喻指在德国花钱购买性服务的行为。例6中的动词“对抗”,原指人与人的抗争。但此处指欧洲央行通过增印货币解决欧元区长期经济低迷状况,以对抗经济衰退。是事情对抗事情而非人对抗人。例7中“扫雷”一词,原指电脑自带的一款小游戏。但是在该句中,喻指旨在保护海上基础设施、护航商船等的代号为“国际扫雷训练”的演习。例8中“被迫”一词,原指不情愿、受外力迫使而做某事。在这一例句中,萨科奇使用“被迫”一词来掩盖去年5月总统大选败给奥朗德的事实,并以“奥朗德无能”为由,为自己重新登上总统席位做铺垫。
  因此,从句法层面可以看出,网络新闻标题隐喻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二)语义层面
  网络新闻页面小,空间有限,对新闻标题的字数有限制。因此通常网络新闻标题在语义结构上都构成本体隐含式,即只有喻体,没有本体,本体全部隐藏在新闻的正文中。如:
  9.墨西哥官二代在酒吧遭慢待威胁停业 其父被革职(英国广播公司)
  10.朝鲜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将落实“多劳多得”原则(朝鲜日报)
  11.印度新德里将对地铁乘客进行酒精测试 拒绝酒鬼登车(每日电讯报)
  在以上3个例子中,隐喻的本体都没有出现。例9中“官二代”的本体、例10中“多劳多得”的主语,以及例11中酒鬼的所指都未有在标题中展现出来。通过阅读新闻正文可以发现,以上三个喻体分别指“墨西哥消费者保护部门高管的女儿”、“工厂和企业”以及“乘坐地铁的醉酒乘客”。这些本体隐含式使得语义信息中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凸显出来,同时使网络新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三)功能层面
  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其新闻标题通常都会紧跟时代潮流,随潮流而行。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能够看到大量的新潮词语,如例3中的黑客组织“匿名者”、例5中的“买春”行为、例7中的电脑游戏“扫雷”和例10中的网络新词“官二代”等。这些喻体都是社会热点及新生事物。通过使用这些词语,网络新闻标题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更具时代气息,吸引访问者的眼球。
  三、网络新闻标题隐喻的隐喻意义
  首先,隐喻能够帮助我们把新闻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在网络新闻的标题中,适量地使用隐喻,可使我们的认知过程简化。网络新闻标题作为其新闻正文的概要,其内容必须简洁。而隐喻的运用,能够让访问者从自己所熟悉的概念域出发,投射到新闻标题中的概念域。再次,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隐喻思维巧妙地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完成不同领域之间概念的转移。这样则有效地把阅读者与新闻内容联系在一起,使浏览者能够主动去思考网络新闻的内容,形成认知过程。最后,网络新闻中使用了很多流行词语,而很多词语又是新潮的,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因此,这也勾起了浏览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吸引更多访问者。
  四、结语
  随着隐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也在各种文体中被广泛使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吸引着大批访问者去浏览网站,而网络新闻更是受到访问者的青睐,成为许多网站主打的招牌。因此,如何增加网络新闻的浏览量是每个新闻网站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与其新闻质量有关,也与其新闻标题的命名,即隐喻的使用大有关系。
  参考文献:
  [1]Lakoff,G.,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职业能力的深度理解,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培养实践,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构建新型的高职英语课堂模式,引领一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教改精神,体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风貌。“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对生产环节文明程度的要求愈来愈严,这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很高要求。新常态是一个过渡时期,创新驱动则是实现新常态
摘要:教学运行是高校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涉及计划、执行、教学资源调配等诸多环节。由于忽视了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传统的教学运行管理效率相对较低。文章尝试将工业工程思想引入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优化中,初步探讨一条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运行;工业工程;工作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99-02  一、引言 
摘要:针对目前国家对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程度,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有必要明确其自身的工作定位,有必要摸清其工作的特殊性,有必要利用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采取具体性的措施;注重社会实践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有序推进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团委工作的发展,推进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建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
摘要:“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使家长逐渐明确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典范。我们给家长发放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父母”行为规范条例,家长通过行为规范条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可以通过“幼儿文明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辽宁省内各高校普遍现行的会计教育体制,结合辽宁省非财经类会计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针对特定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讨论研究等形式,总结并分析当前我国会计教育体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会计教育创新的理念和模式,即会计教育的“一体化”。  关键词:会计教育;一体化模式;应用型;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
摘要:通过对我校服装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发现有接受比赛培训的学生比未接受培训的学生的就业幸福指数高和学校的就业制度不够完善两个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小班授课、完善就业指导两个方面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服装专业;就业质量;小班授课;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04-02  一、研究背景  
摘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刷新了人们对消费的认识,他认为在生产的商品及服务相对过剩的背景下,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引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在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理论的基础上解读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规范学生消费行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上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消费主义;消费正义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韩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在华外国留学生最大的群体,在韩国国内也兴起了“汉语热”。在这种背景下,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汉语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研究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不仅有助于对韩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关键词: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实践表明,大学生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进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并最终实现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62-02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
摘要:精读与略读之间是“典型引路”与“举一反三”的关系,学生是略读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略读教学的主导。常用的略读教学方法有比较阅读、读写结合、激疑阅读和活动表演。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73-02  人教版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且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