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
  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这说明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生。儿童的情感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伴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品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二、儿童情感形成与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情感表达的方式比较单纯,情感易于外露,不善于掩饰。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表现和可能的后果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多彩而不成熟,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小学生情感还不够稳定,他们的情绪常随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冲动而又难于控制,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遇到较小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排解消极不良情绪的困扰,这往往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由此可知,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要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必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把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他们的行动,才能够使他们持之以恒。
  三、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的途径或方法
  (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
  情绪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估计过高,当事与愿违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败感,容易心理失衡,从而使情绪低落;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估计过低,即使成功了也体会不到喜悦和快乐,这样当面对具有挑战性质的任务时,他们往往退缩,不愿付诸努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取得的进步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把握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二)选择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体验是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它指教师提供和利用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材料,让学生面对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提高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信念,完善道德行为。我留意生活教育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野外郊游,同学们在田间小道边采集那些不知名的兰色小花,寻找蚕豆的“耳朵”等。每一次发现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兴奋和喜悦。让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精心策划班级主题活动,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节那天,我们开展了“我为老师说句话”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尊师的热潮,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情境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激起学生想象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明辨是非。
  (三)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
  情感陶冶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为人师表,人格感化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受教育者,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情感还很稚嫩,可塑性较强。
  通过情感陶冶,学生在洋溢着情感教育因素的氛围中,在潜意识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获得了启迪。德育的内容也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充分利用人格、环境、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健康的情绪体验不断巩固、概括、深化,从而形成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并逐步迁移和泛化为高尚的情操。
  (四)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指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互动是情感教育中的亮点,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融,使不同的人格特点、价值观念得到张扬,各种情感得到交流和激发。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若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关爱,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的滋味。教师要掌握教育的艺术,采用适当的方法把关爱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到这份关爱,进而转化为对老师的敬爱。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施爱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适学生的情感。
  总之,我认为儿童期的情感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多”情“善”感的学生。
其他文献
一、引言  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近年来迅猛发展,但很不平衡,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需要加强。各高校发展战略、定位、目标不清晰,存在趋同性。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课程体系陈旧与产业结构严重脱节,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工程认证体系的完善教学体系,促使办学的多样性与国际化。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体系需制订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能力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和有的放矢;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奇妙的语言,它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 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渗透 德育元素  艺术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独特德育教育意义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音乐
期刊
一、提出的背景  在高考改革的教育大趋势,我校语文教学提升是重点。在欧书记大力倡导,教科所认真指导下,从本届初一开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从阅读经典美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经典美文对语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试图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纳入到科学有序、循序渐进的轨道上来,我们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领会内容激发朗读情感 
期刊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需要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改变着我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变革,教育变革应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突破口。  1.信息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切入点  我国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提倡的“基于标准的教学”,在当前的教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去年12月份,有幸前去聆听和学习,深受启迪,回到单位之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在教学中去尝试,心中略有所得。  “教学效率低”“学生负担重”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那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呢?基于标准的教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定准课堂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和评价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目标、实施和评价保持高度一致,目标精准,删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和实践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学数学、用数学的必备修养和品质,主要体现在人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能力等方面。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必备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积极
期刊
一、化学纤维服装用材料的教材分析  研究化学纤维教学改革的问题就应从服装专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服装行业是国民生产经济中主要的产业桥梁,分为制造业、设计业、智能业和纺织类重型工业产业链的门类,是解决国人乃至世界人们着衣的问题。现服装大类专业为服装设计,所涵盖的二级学科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营销、服装信息化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制造等不同专业。服装材料类
期刊
迎着晨曦踏进熟悉的校园,新学年第二周开始了。我的心里就像初生的太阳一样舒坦灿烂。恰好有位学生家长迎面走来,劈头问我“老师,你们上思想品德课吗?”感觉来人怨气十足,怪怪的。我连声说:“上的呀!李老师任新生一年级班的思想品德课。”“那我女儿小玉昨天从家里偷了五十元分给同学了,你们管不管呢?”我顿时心里发凉,天哪!他的小孩才入学读小学一年级一周,出了这种事就怪罪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况且还是在双休日
期刊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份崇高在有效课堂改革的每一个印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3年11月起,“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改革正式在我市启动,我们学校作为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被强力实施。全新的教育思想为我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让我拥有了一种新的教育视野,让我重新燃起了教育的激情与动力。正是这份激情,这股动力,让我在课改实践中收获一个个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