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虽然全球具有很多水资源的,即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之说,但是,可以供人们饮用的水资源确实是极其的短缺,而且还在空间分布不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让水资源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水资源发展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在近些年来不断的令人担忧,此处我们将以黄河水资源现状为例对水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多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提出,推动黄河水资源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现了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使黄河供水区增加3504亿元的GDP以及3719万吨粮食产量。通过历年来的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黄河水资源,符合我国的国情水情。但从总的来说,黄河水资源总量少,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2%,却承担了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流域亩均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所以,黄河水资源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我们的任务还相当的艰巨。如何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大家研究的共同课题。
二、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现途径
1、管理理论的现代化
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就是要注重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应加强对水文气象基本演变规律、水资源生成、迁移、转化机理及调控、管理规律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科学问题的研究:①我国特大洪水特点与规律及对策研究,②流域洪水灾害孕灾环境的变化及其洪水响应,③灾害性水文气象形势监测、预报与防洪调度现代化研究,④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科学调控,⑤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演替的藕合关系及生态环境需水量,⑥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及科学调度,⑦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安全的科技支撑,⑧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综合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⑩大范围干旱的动态监测和定量预测。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科学基础。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水资源预测和分析方法。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2.1建设高素质的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根据目前管理队伍的不足和发展要求,可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①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提供优惠条件,培养和引进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时要注意人才的比例、人才层次结构的合理性;②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真正打破论资排辈格局,做到量人聘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2進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笔者认为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应以流域为单元,由流域水管机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克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筹调控的管理体制,即统筹管理城乡范围内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回用,统一调配城乡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规划和管理供水与排水、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将水资源费、水费征收管理与排水、排污费征收管理相统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
3、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3.1完善的法律手段
首先是加快水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结合各地水资源管理的实际,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内容尽可能定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增加罚则.同时尽快清理与水资源统一管理不协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现行法律法规。
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水资源管理秩序,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各地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治水,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真正纳人法制化轨道。
第三是健全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取水许可审批、年审、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监督管理制度,使水资源管理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
3.2健全的水市场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水资源管理纳人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水是商品,也是资源,要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和保护水环境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消耗水量要补偿,污染水质要补偿,破坏水生态和水环境也要补偿”和“谁用水谁交费,谁污染谁治理”的机制。
3.3制定合理的水价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价以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推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水价跟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制定水价既要考虑需求,也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同时还需指出,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使水资源在需求方面的调节余地有限,在价格方面的反应也是迟缓的,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宏观控制。
3.4优化配置水资源
运用系统工程、运筹学、生态经济学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在科学分析供水和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按经济、合理、可行等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施跨流域调水或区域内配水工程,使我国短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三、节流优先,控制用水需求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占城市用水量大部分,所以节省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城市节水的重点,但由于经营管理、工艺技术、政策法规等水平和因素的影响,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倡采用循环及循序用水工艺,降低单位耗水量,加强开发和研制节水、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挥市场经济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控制、限制耗水性工业企业的发展,在生活用水方面,开发可使用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型设施和器具普及率,使居民、社区及机关、学校、医院、饭店节水器具普及率达8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普遍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在农村要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为节水高效农业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加大水库灌区的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力度,硬化渠道,加强渠道防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改革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大力采用和推广节水、节能、高产、高效的灌溉新技术,积极探索使用喷灌、滴灌,开展低压管道、微灌及水稻早式栽培节水技术,大力降低单位灌溉面积耗水量,通过节水示范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周边。
结束语
水资源管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是各级水行政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等手段,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进行系统分析和统一规划,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治理和保护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将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13.
[2]周垂田.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水利,2014(7).
[3]左其亭,窦明,昊泽宁.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水资源发展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在近些年来不断的令人担忧,此处我们将以黄河水资源现状为例对水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多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提出,推动黄河水资源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现了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使黄河供水区增加3504亿元的GDP以及3719万吨粮食产量。通过历年来的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黄河水资源,符合我国的国情水情。但从总的来说,黄河水资源总量少,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2%,却承担了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流域亩均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所以,黄河水资源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我们的任务还相当的艰巨。如何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大家研究的共同课题。
二、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现途径
1、管理理论的现代化
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就是要注重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应加强对水文气象基本演变规律、水资源生成、迁移、转化机理及调控、管理规律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科学问题的研究:①我国特大洪水特点与规律及对策研究,②流域洪水灾害孕灾环境的变化及其洪水响应,③灾害性水文气象形势监测、预报与防洪调度现代化研究,④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科学调控,⑤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演替的藕合关系及生态环境需水量,⑥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及科学调度,⑦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安全的科技支撑,⑧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综合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⑩大范围干旱的动态监测和定量预测。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科学基础。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水资源预测和分析方法。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2.1建设高素质的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根据目前管理队伍的不足和发展要求,可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①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提供优惠条件,培养和引进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时要注意人才的比例、人才层次结构的合理性;②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真正打破论资排辈格局,做到量人聘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2進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笔者认为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应以流域为单元,由流域水管机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克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筹调控的管理体制,即统筹管理城乡范围内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回用,统一调配城乡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规划和管理供水与排水、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将水资源费、水费征收管理与排水、排污费征收管理相统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
3、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3.1完善的法律手段
首先是加快水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结合各地水资源管理的实际,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内容尽可能定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增加罚则.同时尽快清理与水资源统一管理不协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现行法律法规。
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水资源管理秩序,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各地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治水,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真正纳人法制化轨道。
第三是健全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取水许可审批、年审、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监督管理制度,使水资源管理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
3.2健全的水市场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水资源管理纳人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水是商品,也是资源,要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和保护水环境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消耗水量要补偿,污染水质要补偿,破坏水生态和水环境也要补偿”和“谁用水谁交费,谁污染谁治理”的机制。
3.3制定合理的水价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价以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推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水价跟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制定水价既要考虑需求,也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同时还需指出,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使水资源在需求方面的调节余地有限,在价格方面的反应也是迟缓的,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宏观控制。
3.4优化配置水资源
运用系统工程、运筹学、生态经济学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在科学分析供水和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按经济、合理、可行等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施跨流域调水或区域内配水工程,使我国短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三、节流优先,控制用水需求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占城市用水量大部分,所以节省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城市节水的重点,但由于经营管理、工艺技术、政策法规等水平和因素的影响,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倡采用循环及循序用水工艺,降低单位耗水量,加强开发和研制节水、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挥市场经济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控制、限制耗水性工业企业的发展,在生活用水方面,开发可使用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型设施和器具普及率,使居民、社区及机关、学校、医院、饭店节水器具普及率达8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普遍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在农村要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作为节水高效农业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加大水库灌区的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力度,硬化渠道,加强渠道防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改革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大力采用和推广节水、节能、高产、高效的灌溉新技术,积极探索使用喷灌、滴灌,开展低压管道、微灌及水稻早式栽培节水技术,大力降低单位灌溉面积耗水量,通过节水示范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周边。
结束语
水资源管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是各级水行政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等手段,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进行系统分析和统一规划,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治理和保护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将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13.
[2]周垂田.建立现代水资源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水利,2014(7).
[3]左其亭,窦明,昊泽宁.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