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多主体;评价;提高;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23—01
科学的评价对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评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在尊重与关爱中进行教师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作文教学的评价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去实现,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设计学生作文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力求从三维目标去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评价标准应因人而异。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一次有个学生交了一篇只有一句话的日记,其内容是:“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游泳,游泳之后我们就回来了。”我没有为此生气,而是给予了这样的评语:“你写的日记很简洁,话说得很清楚。老师非常想知道你去了哪里游泳,学会了哪些动作,如果你能多写几笔。一定能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写得更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第二天,这个学生交给了我一篇重写的日记,详细地写了一页,我给他的习作打了一个“优秀”。后来,他的态度一次比一次端正,习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激励与指导功能,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教师就要精心准备,细心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可利用典型文章来引路。教师可把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提供一些共性问题的简明提示,让学生从中悟出某些东西来,再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修改完后,先让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自己读两遍,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读读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修改后的感受。这样能锻炼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教师可通过讲评习作来引路。教师浏览全班习作后,就具有共性的问题,设计出醒目的“课件”,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意见来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教师要作出点评,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同时,在全班开展评讲活动,教师对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要提出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会因为看到自己的成功而倍感自信,进而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我评价作文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成长
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互评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小组互读互评时,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习作,看到好的句子或词语用波浪线画出,然后赞扬对方;其次,根据不同的习作训练要求,教师应先要求学生相互探讨,再让他们自评、自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找秋天》的习作初稿完成之后,我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阅读修改,写出评语。学生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评语。例如,有位学生评语是:“你能抓住果园的成熟,菊花的美丽,写出秋天的特点,而且用词准确、生动,我特别喜欢‘南瓜贪婪地睡觉’、‘菊花张开了笑脸’这样的句子。但是文章内容对题目的‘找’突出不够,你说呢?”
四、引导家长评价,拓展评价空间
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孩子习作的评价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例如,结合今年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我组织学生写一封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信,并要求家长写出评价。如有位学生的爷爷在评价中写到:“你的信写得具体真实,你爸爸听了非常感动。你爸爸是个苦命人,由一个聪明能干的人突然变成了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多么可怜啊!他的一切希望全部倾注在你的身上,盼你早日成才啊!”家长的期望和鼓励,会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和力量。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23—01
科学的评价对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评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在尊重与关爱中进行教师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作文教学的评价目标,也应从三个维度去实现,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设计学生作文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力求从三维目标去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评价标准应因人而异。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一次有个学生交了一篇只有一句话的日记,其内容是:“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游泳,游泳之后我们就回来了。”我没有为此生气,而是给予了这样的评语:“你写的日记很简洁,话说得很清楚。老师非常想知道你去了哪里游泳,学会了哪些动作,如果你能多写几笔。一定能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写得更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第二天,这个学生交给了我一篇重写的日记,详细地写了一页,我给他的习作打了一个“优秀”。后来,他的态度一次比一次端正,习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激励与指导功能,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用与学生商榷的方式,给予他们恰当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教师就要精心准备,细心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可利用典型文章来引路。教师可把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发给学生,提供一些共性问题的简明提示,让学生从中悟出某些东西来,再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修改完后,先让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自己读两遍,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读读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修改后的感受。这样能锻炼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教师可通过讲评习作来引路。教师浏览全班习作后,就具有共性的问题,设计出醒目的“课件”,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意见来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教师要作出点评,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同时,在全班开展评讲活动,教师对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要提出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会因为看到自己的成功而倍感自信,进而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我评价作文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成长
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互评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小组互读互评时,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习作,看到好的句子或词语用波浪线画出,然后赞扬对方;其次,根据不同的习作训练要求,教师应先要求学生相互探讨,再让他们自评、自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找秋天》的习作初稿完成之后,我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阅读修改,写出评语。学生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评语。例如,有位学生评语是:“你能抓住果园的成熟,菊花的美丽,写出秋天的特点,而且用词准确、生动,我特别喜欢‘南瓜贪婪地睡觉’、‘菊花张开了笑脸’这样的句子。但是文章内容对题目的‘找’突出不够,你说呢?”
四、引导家长评价,拓展评价空间
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孩子习作的评价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例如,结合今年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我组织学生写一封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信,并要求家长写出评价。如有位学生的爷爷在评价中写到:“你的信写得具体真实,你爸爸听了非常感动。你爸爸是个苦命人,由一个聪明能干的人突然变成了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多么可怜啊!他的一切希望全部倾注在你的身上,盼你早日成才啊!”家长的期望和鼓励,会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