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开始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对理论性内容的掌握,教师的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为他们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将以往被动式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将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显然,在新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必须制定出新的阅读教学办法,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本文就将针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99-01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同于教会了他们终身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受益无穷。但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不高,思维能力不健全,理解能力也十分薄弱,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办法,还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与恒心。针对多项的阅读能力,需要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点明中心主题的词语或句子,这也是全文最为关键之处。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就能够为阅读整篇文章奠定基调。因此,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是一项关键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盲目的阅读,机械的读文章,必须要读有所思,带着问题去理解每一句,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促进对全文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课文中写到“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时,教师可以让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抽”这个字,而不用“生”或“长”这些字呢?有什么用意?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1]。
  再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草原景色画面,体现出作者身处草原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先在黑板上列出了问题:文章中描写草原优美景色的词语有哪些?句子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完后,很快地找到了答案,比如“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四面都有小丘,……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等等。通过这些词语句子,学生们仿佛亲身感受到草原的美景和秀丽的风光,被其中的美景所陶醉、折服,使人流连忘返,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培养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的理解能力
  每一篇文章的重点部分基本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由于一些文章中的描写较为抽象,或赋予了较深的内涵,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无法参透,就会出现阅读的难题。培养学生对重难点部分的理解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历经过多次失败,总结大量的经验才能够看到效果。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灰雀》的教学中,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列宁、灰雀与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故事主要内容是列宁在公园了看到了三只惹人喜爱灰雀,但一天他当中的一只时不见了并看到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2]。本文文章中用到的語句较为抽象,这可能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重点内容造成一定影响。教师可以提出找出文章描述的对象及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到答案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及列宁与灰雀的对话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先易后难与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且在以后即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可以自主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让学生复述整篇课文的要求,这便是对他们归纳总结能力的检验。如果学生能够详略得当的将一篇文章归纳为简短的几句话,那么说明他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全面的理解,但这一能力的提升同样是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的,教师平时可以先从段落的总结入手,逐渐提高难度,教会学生归纳全文,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对双龙洞的描述,分为内洞和外洞两部分进行描述,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对描述外洞的部分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对如何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的方法为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对内洞部分的描写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获得反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利于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筛选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挖掘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情感,仅仅理解表面赘述的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将蕴藏在深处的情感挖掘出来。在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后,对文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时就可以深入到文本的思想内涵层面,展开讲解。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的教学中,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作者与父亲在鲈鱼开放捕捞期钓鱼并且钓上一条大鱼让父亲放回湖中的故事。在与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归纳及总结后,引导学生对文中作者受到的启示进行分析,可先思考学生提出放生鲈鱼的原因,并对最后一段作者的启示进行分析,就可以将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及观点理解了。
  五、培养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认知能力
  文章表现手法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学生对文章文体的认知及文章的立意、语言、构思及结构的认知。相同文章类型的文体、结构是相似的,文章的立意、语言及构思虽不同,但通过对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也可以得出成果[3]。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这篇文章与《灯光》的文体、结构是相似的,教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灯光》时是如何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的,尝试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这篇文章。在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分析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立意、语言及构思设计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认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六、结语
  总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计划的进行训练,要注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并制定有效策略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滕春友,余琴.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3:44-50.
  [2]林若男.改进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93-98.
  [3]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184.
  [4]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148-149.
其他文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注浆方案,成功地封堵住了东庞矿2301工作面风化顶板裂隙渗水,提高了顶板的整体强度,确保了该工作面安全顺利生产.扼要介绍了注浆施工方案及施工
【摘 要】要开设好中学信息技术课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其次要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再次要用好教材,深研教法学法;最后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深研教法学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26-01  开设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
【摘 要】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都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灌,使得语文教学乏味、机械而无情趣。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当代高中生了。想想,教师这么辛苦,嘴皮都磨破了,可收效甚微。而学生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学生厌学恶学,视语文如虎,谈“语”变色。学生面对教师这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而难
程村矿井主、副井筒直径分别为4.5m和5.0m,冲积层埋深分别为429.86m和426.8m,设计冻结深度均为485m,均采用主冻结孔内侧增设辅助孔的冻结方案,主冻结孔采用差异冻结方式.两个
城郊煤矿北冀轨道运输大巷处在主副井与北-风井贯通的关键路线上。F14断层落差大、破碎带宽、地应力高,影响顺利贯通;因此,能否安全、顺利地通过该断层,意义重大。重点阐述了通过F
【摘 要】在全面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地落实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老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开辟出全新的新时代数学教育模式,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近期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高效的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是借鉴课堂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实践应用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