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的基础课程。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在他们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走出来。
一、创设良好和谐教学氛围
过于沉闷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一个充满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教师应当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浓浓的爱心,这是营造良好和谐教学氛围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充满幽默色彩,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采取恰当情感教育模式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确保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此时的学生在情感上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他们的情绪状态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干扰,当其心理上出现不良问题时应及时疏导,以免他们因不良负面情绪而影响学习。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可以与其他同学、老师以及父母进行融洽相处的,也很少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乐于与人交往且富有同情心,对待任何人都是十分熱情和真诚。教师应该采取恰当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所赋予的积极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雷锋的真实事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使其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利用阅读启迪学生心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能够一直保持健康,教师可以利用适量的阅读来启迪学生心灵,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知识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快速自我消化,进一步帮助他们吸收资料中那些有益的知识点。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在它的坚持不懈下最终找到了妈妈,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这无形之中就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综合分析问题。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方式不仅能传授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很多人在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时往往会否定自己,其实这种做法是最缺乏科学性的,也是普遍存在人们身上的一个问题,而我们又不能单纯因为一个错误而否定某些人的所有努力,这往往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种不尊重。这种错误的意识在学生身上往往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时候学生在遇到失败或者犯错误时,首先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普遍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否定自己,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父母关怀的留守儿童,基于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心理上出现诸多的负面情绪,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茁壮成长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错误思想,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引导他们勇于尝试,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时候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帮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最终让学生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往往正处于叛逆时期,也最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也关乎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只有采取得当的方式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一个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的工作,所以必须重视。(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一、创设良好和谐教学氛围
过于沉闷的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一个充满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教师应当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浓浓的爱心,这是营造良好和谐教学氛围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充满幽默色彩,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采取恰当情感教育模式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确保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此时的学生在情感上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他们的情绪状态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干扰,当其心理上出现不良问题时应及时疏导,以免他们因不良负面情绪而影响学习。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可以与其他同学、老师以及父母进行融洽相处的,也很少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乐于与人交往且富有同情心,对待任何人都是十分熱情和真诚。教师应该采取恰当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所赋予的积极情感因素去感染学生。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雷锋的真实事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使其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利用阅读启迪学生心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能够一直保持健康,教师可以利用适量的阅读来启迪学生心灵,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知识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快速自我消化,进一步帮助他们吸收资料中那些有益的知识点。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在它的坚持不懈下最终找到了妈妈,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这无形之中就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综合分析问题。这种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方式不仅能传授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很多人在遇到失败或犯了某个错误时往往会否定自己,其实这种做法是最缺乏科学性的,也是普遍存在人们身上的一个问题,而我们又不能单纯因为一个错误而否定某些人的所有努力,这往往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种不尊重。这种错误的意识在学生身上往往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时候学生在遇到失败或者犯错误时,首先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普遍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否定自己,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父母关怀的留守儿童,基于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心理上出现诸多的负面情绪,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茁壮成长是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错误思想,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引导他们勇于尝试,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时候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帮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最终让学生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往往正处于叛逆时期,也最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幼小的心灵,也关乎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只有采取得当的方式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一个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的工作,所以必须重视。(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