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并发脑积水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讨论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一侧或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实验组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后5d左右再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采取持续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GOS评分显示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早期解除脑室梗阻症状,改善脑脊液循环回流,对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脑出血;脑积水;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
  脑出血是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老年疾病,占自发性颅内脑出血的20%~60%。传统治疗方式多为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其缺点为引流时间长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1]。2001年2月~2013年9月,我院应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对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40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诊断为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2±13.5)岁;格拉斯哥评分3~5分11例,6~8分29例,高于9分4例。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后5d左右再行腰大池引流,行CT检查可见环池出现,继行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前拔除脑室外引流管。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3±13.8)岁;格拉斯哥评分3~5分9例,6~8分31例,分值高于9分5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脑室外引流,通过一侧或双侧脑室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后5d左右再行腰大池引流。操作方法:患者取屈膝侧卧位,使用常规硬脊膜外一腰麻穿刺包穿刺,腰L3~4椎间隙穿刺留置引流管。方向为:腰骶方向。置管长度:3~4cm。见脑脊液于导管另一端呈水珠样滴出时套上硬膜外锁,再接上引流袋,穿刺完成。再通过对引流袋高度以及引流管硬外锁松紧度的调节,对引流速度进行调控,在CT检查发现基底池与环池出现时,可尝试关闭脑室外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1d,若生命体征平稳可拔除脑室引流管[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愈29例,好转6例,植物人状态1例,病死4例,发生颅内感染0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4例,植物人状态6例,病死12例。治疗组脑室引流通畅时间为6~12d,对照组脑室引流通畅时间为12~24d。CT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第三、第四脑室内水肿消退时间为4~8d,对照组第三、第四脑室水肿消退时间为6~11d,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监测项目及并发症(x±s)
  3 讨 论
  各种原因引起基底节区突发血肿,冲破脑室及脑室本身出血,导致脑出血症状,常规治疗方法,不论保守治疗还是单纯引流以及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均较易发生死亡[3]。其主要原因是,脑室内出血引起急性梗阻,早期会导致脑积水,积水压迫、损伤丘脑下部以及脑干部位,导致脑疝的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坏死。因此,越早疏通脑脊液循环回流通路,对急性期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治疗越关键[4]。实验组全部在脑出血1d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早期使用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溶解血块,脑室外液化引流,多次反复注入尿激酶,对脑室内血块的吸收时间最多可缩短2周[5],对脑室积血的形成有明显抑制效果。一侧或双侧脑室置管引流,并不能对第四脑室内的血肿进行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使第三、第四脑室导水管两侧压力差明显增高,对导水管以及脑室系统的循环回流疏通效果明显。
  为了保证脑脊液引流的安全有效,我们在进行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时密切注意:①脑室外引流管应选取质量合格、管径14号的硅胶脑室专用引流管[6];②如果出现脑脊液引流不畅,可能是因为血性脑脊液出现小血块堵塞引流管,可向腰大池引流管内注射0.9%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多可通畅,一定注意不可回吸,防止堵塞情况加重[7];③控制引流量在300~400ml/d;④术后护理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防止感染,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8]。
  综上所述,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可早期解除脑室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循环回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春良,李钢.脑室外引流并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积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0):1065.
  [2] 徐海峰.侧脑室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34例疗效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乐海伟,沈伟,陆一高,等.侧脑室尿激酶灌注及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3003-3004.
  [5] 王汉平,付晓丽,阳咏芳,等.二种术式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对比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5):3160.
  [6] 张子军,胡再虎.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1):56.
  [7] 王伟志,石瑞成.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2):159-16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确定高倍显微镜在儿童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在高倍显微镜下行耳前瘘管切除术,观察效果。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在高倍显微镜下行耳前瘘管切除术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复发率,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倍显微镜;儿童
【摘 要】 目的:观察对伴陈-施式呼吸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伴陈-施式呼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睡眠及心脏功能相关数据,评价其疗效。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21例患者各项睡眠参数均有明显改善,且心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
【摘 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2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死亡的5人全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左主干闭塞合并右冠状动脉近端重度狭窄2例,心源性休克1例,并发肺炎心衰1例,意外死亡1例。结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警惕高危患者和病变,防止并发症和意外。  【关键词】 经皮
【摘 要】 目的:探讨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以急性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1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以急性上腹痛为首发表现的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30岁以上多见,梗死部位以下壁或下壁合并右心室(或后壁)多见, 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多见,并发症多,误诊率高,死亡
【摘 要】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6例,均为单胎足月头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余为对照组。结果:活跃期末两组孕妇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摘 要】 目的:研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比对照组(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