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经历可能永久改变DNA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研究证明,孩提时期的环境可以修改DNA,而且这些修改会影响我们在孩提时期怎样以及何时出现某些疾病。
  DNA是决定我们的身理特征,甚至有助于塑造我们个性的遗传物质。包括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病、癌症和糖尿病在内的许多疾病都有强烈的遗传倾向。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是由我们的父母通过DNA遗传给我们的。但科学家发现,DNA并非一成不变。一项最新研究证明,一个人孩提时期的环境可以修改DNA,而且这些修改会影响我们在孩提时期怎样以及何时出现某些疾病。
妇女怀孕期间吸烟,会诱导三代人的表观遗传改变:她自己的,她还未出生的女儿的,还有她女儿的生殖细胞的。

  这项调查跟踪了超过500名菲律宾人,它发现某些孩提时期情况可能造成与炎症相关的基因的改变(这影响着我们患上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具体而言,这些情况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父母中是否一方长期缺失、哺乳期长短、出生时气候是否干燥、婴幼儿期是否接触过某些微生物等。但这项新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DNA可以说是由4个字母组成的“长文本”,正是这一“长文本”在指导细胞生产蛋白质。这些字母的排列顺序(DNA序列)决定一个人的基因,而基因在人的一生中保持不变。尽管这样,却只有一些基因(即DNA文本中的一些句子)对于每种细胞类型运作来说是必要的。
  如果基因是DNA“文本”内部的“句子”,表观遗传标记就像是不同颜色的高光色,表明细胞应该表达哪些基因(很重要的是,表观遗传标记不会改变DNA序列)。这些标记的最重要一点是甲基化,即为DNA分子添加一个甲基,而这个甲基促进或抑制某些蛋白质的表达。至于是促进还是抑制,取决于甲基位于哪个基因,以及在基因上的什么位置。
  科学家说,人体内的一些基因可能导致坏结果,但如果这些基因被压制,由于表观遗传过程而被关闭,那就会变成好事。就大多数而言,一旦一个基因甲基化,它就保持永久性甲基化。
  炎症是身体对感染和受伤做出的反应。炎症在人体健康中起着中心作用。在许多与衰老有关的致命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老年痴呆)当中,炎症都是一个重要角色。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期炎症水平可能影响宝宝的体重,或者影响宝宝是否会早产。
  面对不同的威胁和威胁水平,人体必须发动一种炎症反应。科学家把炎症的工作比作消防队员的工作。假定火是一种感染或一种伤,消防队是炎症反应部门,你肯定希望消防队员尽快赶到火灾现场,使用最少的水来灭火,灭完火他们就离开。你肯定不希望有过多消防队员进入你家,也不希望他们为了扑灭不大的火而把水到处浇。同样,你不希望他们只带了少量水来大火现场。与此类似,炎性反应最好能得当,或者说不失调才好。
  在上述新研究中,科学家出于两个理由来聚焦身体的炎症功能。首先,以往的研究已证明孩提时期环境可能引起成年期的不恰当炎症调节。其次,他们拥有来自一大群菲律宾同年生者很多年的数据,由此可以采集甲基化与炎症数据。这一群人由3000名1983年的产妇组成。这些女性来自各行各业:她们中有些能得到干净水,有些则不能;有些住在富人区,有些则住在贫民窟;有些住在城市,有些住在乡下;有些与动物频繁接触,有些则没有。从这些数据中,科学家观察了超过500名妇女,目的是调查她们孩子的童年环境是否造成了孩子DNA的表观遗传改变,以及是否造成了这些孩子成年后血液中炎性蛋白的改变。
  一旦这些孩子出生,科学家就持续跟踪他们和他们出生后所处环境。一旦他们满21岁,科学家就抽取他們的血样,用于测量整个基因组的DNA甲基化,以及测量炎症相关蛋白(这些蛋白此前已被发现与心血管病和其他与衰老相关疾病有关)。科学家发现,这些青年的孩提时期环境影响了他们成年期血液中炎性相关蛋白(生物标记)水平,这有可能是他们的一些炎症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结果。这些基因的失调可能影响健康和疾病风险。
  科学家指出,孩子在长大期间的营养状况、接触的微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对于他们后来的生理和健康来说很重要。更长时期的母乳喂养、接触过微生物和家境好,都会导致更好的炎性蛋白调节。反过来,单亲家庭、很少接触微生物和家境差,都会引起炎性蛋白更多失调。
  这并不是能证明孩提时期环境能决定未来健康的首个研究,也不是让科学家把环境与DNA甲基化联系起来、把甲基化与健康联系起来的首个研究(这方面研究已在实验鼠身上进行过)。然而,在证明由环境造成的表观遗传改变对人体健康有长久影响方面,这却是最早和最完整的研究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涉及从各种途径获取生活饮用水,在“化学与技术”模块中详细介绍氯碱工业。以此为切入点,编写这篇介绍离子水知识的学生阅读材料,供一线高中化学教师选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阅读材料;离子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24-02  Ionized Water: One Reading M
当我们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红色的石头,远远望去,红红的一片,非常耀眼,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美丽。那么,这些石头为什么是红色的?是铁矿石吗?它们源于何处?下面,让我们请著名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来解密——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张文敬教授系著名冰川学家,科普作家,长期从事冰川与生态地貌和环境研究,曾先后多次赴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现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科普
近年来,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教学。物理教育应该以探究性理念为指导,物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探究性的理念,创设情景与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培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笔者对此教法亦实施1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证明此教法对初中生是非常合适的。  
据说,人死之前最后看到的事物,会显示在人的视网膜上。这是真的吗?那么,犯罪现场死者的视网膜,能否帮助破解罪案?  1914年2月16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奥罗拉市。这个寒冷冬夜,在一座墓地里的一间小屋旁,父亲发现了女儿特蕾莎已被肢解的血淋淋的尸体。20岁的特蕾莎被木棍殴打致死,木棍被扔在尸体旁边。令她的父亲特别揪心的是,特蕾莎的眼睛睁得很大,双手在极度痛苦中抓得很紧。
调整备课思路    教师要调整备课思路,把数学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是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必要前提。要改变只信数学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学问题情景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丑文化未有全局独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现代以来丑学零星呈现"丑文化力"内蕴与艺术魅力,其吸附功能和缩放效能超强表现,展演泛文化价值的局部支撑地位,凸显"丑文化力"在当代文
本文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共同社会行动问题,基于辽宁省S村实地调研,探讨农民共同社会行动的缺乏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分享、抵御风险以及村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由
天文学家们最近又掀起寻找外星生命的热潮。但他们这回更关注的,并非是火星和太阳系外的行星。    当太空时代于50多年前拉开帷幕时,科学家便急于造访太阳系的行星们。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他们意识到太阳系中乃至太阳系外的卫星可能更令人感兴趣。这些卫星中有许多是“水世界”,而科学家在寻找生命时首先要找的就是水。在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不管这里所说的水是像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沸腾冒泡的酸性热泉水那样滚烫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因此
“战国策”派是抗战时期涌现的非理性主义思想派别,他们由荚雄崇拜引申出领袖服从,并对当时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进行了颂扬,折射了这部分知识分子政治上的天真与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