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队向截瘫发起挑战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瘫,一种人们谈之色变的严重疾病,至今还是医学上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
  最为我们熟悉的截瘫患者,是运动员和明星。体操运动员桑兰、排球运动员汤淼、“超人”扮演者克里斯多夫……还有更多普通人,也和他们一样经历着痛苦和不幸。
  截瘫多数是因为意外伤害时脊髓神经遭受重创导致。人的脊髓,如一团绵软的豆腐,“豆腐”里是难以计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支配着人体的所有活动。脊髓损伤多数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或感觉障碍,严重的可以造成截瘫,是一种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
  脊髓损伤的修复,是骨科及神经疾病领域乃至整个医学难题中金字塔之顶的课题之一。全世界的科学家团队,都希望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上有所突破。
  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团队,也向这一世界难题发起了挑战。“做医生、做临床医学研究,总是要瞄准最难的问题,才能有前行的动力。”同济医院院长、脊柱外科团队负责人程黎明说。

加入国际团队,挑战世界难题


  同济医院2009年起组建脊柱外科专科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团队,这些年,团队新闻不断、收获不断。
  2010年建立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与UCLA孙毅教授合作开展脊髓损伤干细胞再生修复研究;2013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与UCLA的Michael Sofroniew团队合作开展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研究。
  2014年,程黎明主持的“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建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脊柱脊髓损伤修复重建相关生物力学及生物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获批首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干细胞与转化研究项目,研究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与转化研究。
  2017年与MU的“迈阿密计划”脊髓损伤研究团队合作,计划开展生物材料动员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前研究,目标是实现临床转化及产业化发展,为脊柱损伤治疗带来新的治疗突破。
  2017年上海市医学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程黎明获得“上海医学发展系列奖项”中的“杰出贡献奖”。
  2017年骨科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立项建设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如此多的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和奖项落户同济医院,是同济医院脊柱外科在脊髓修复领域多年积累的结果。程黎明介绍,虽然脊髓损伤患者绝对数量不算多,但这种疾病给患者和患者家庭带来的痛苦却是巨大的。脊柱外科遇到最难的问题,就是脊髓损伤。以众多的临床治疗经验为基础,程黎明开始带领团队在脊髓损伤修复上,展开临床科研,试图找到更好的脊髓损伤修复方法。程黎明教授组建团队,依托国家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组建同济大学“脊柱脊髓损伤研究所”。
  研究所与孙毅教授为首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在脊髓损伤研究方面取得众多成果,有关脊髓损伤后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团队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证明了在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周围存在具有再生潜能的干细胞,并发现VEGF联合bFGF激活此类干细胞的机制,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上。
  “我们发现,如果利用一些技术激活具有再生潜力的干细胞,那么这些细胞有望成为修复脊髓神经的材料。”程黎明解释说。团队相关的研究,为利用内源性干细胞修复神经损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使得我国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率先实现“外科-康复一体化”


  脊柱疾病,是骨科手术难度最大、康复最为困难的一类疾病,怎样才能让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中,是同济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多年来最为关心的问题。
  传统的脊柱外科治疗,医生仅仅关注手术质量,手术后的康复则交由康复团队,或者,患者根本就不接受康复治疗而出院。但是,这种“散养式”的治疗模式,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程黎明教授说:“一些外科医生往往侧重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以及实施,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至康复医院接受治疗,这种非同步治疗的方式让手术与康复之间无法兼顾、产生间隙。一方面,患者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缺失部分功能恢复的机会;另一方面,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宣教,就很难认识到并重视开展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从临床治疗中看到的状况,成为了脊柱外科创新的突破口。
  程黎明在同济医院脊柱外科率先提出了“微创化手术,精细化护理,全过程康复”的“外科 康复一体化模式”。“率先提出此种模式,只因为痛心于许多患者因为手术成功而不重视或者不了解后期的功能康复,而失去了痊愈的最佳时机。”
  如今,骨科内部专门设置了运动与神经康复治疗组,拥有6名康复治疗师,将现代康复手段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康复治疗师与外科医生一起出门诊、一起为病人诊断,一起制定治疗方案,一起查房,一起关注患者从手术到康复的全过程。
  不过,创新治疗流程,并非那么容易。医院中,外科和康复科都是独立的科室,要让原本独自工作的团队无缝合作,需要克服重重阻力。现在,同济医院骨科的“外科 康复一体化模式”,已经被业内熟知,很多医院前来学习,希望能够借鉴这种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治疗模式。
  事實上,“外科 康复一体化模式”,诞生于“全人”(以人为本)的医学观,强调医生在看病时,不能仅仅看到“病”,而是要看到“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程黎明将社会工作者引入骨科治疗过程,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社区辅导。骨科团队开展了“脊髓损伤患者社区回归计划”,为脊髓损伤患者在心理情感应激干预、家庭矛盾和解、社会福利保障、职业再培训及再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全面得到恢复及发展。
其他文献
“当年看到美国的缺点比较少,现在看得更成熟一点。我坐牢的时候美国人有没有帮我喊冤,有没有关切我,参议员或者国务院有没有发表谈话?都没有。美国人从来不在台湾打人权牌,跟伊朗也不打人权牌,坐牢就是让我觉悟到了美国不是我的朋友,所以,美国的国务院请我去我也没去。本来对美国印象挺好的,后来发现越来越不对劲。”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点59分,83岁的李敖在台北因脑癌去世。儿子李戡对外宣布,将遵照父
9月19日,一汽-大众首款高端中型SUVTAYRON发布中文名“探岳”,寓意“探索求真,望川览岳”;探岳诞生于先进的MQB A2平台,是大众汽车再次布局中高端SUV市场的全新一代车型,也是一汽-大众SUV家族的中坚力量,将开启一汽-大众SUV品牌向上的新时代;探岳作为大众汽车技术的集大成者,将以黄金结构准则、“锋·尚主义”造型设计、极致操控体验和L2级别智能驾驶的前瞻技术,树立全新一代高端中型SU
一位基层干部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前不久不少媒体作了报道,文章反映“我们已沦为‘微信工作群奴’”。比如,现在下乡进村第一件事,不是去村委会布置工作,而是先到挂点的贫困户家里合个影,再找到手机信号、GPS信号,到手机扶贫App上签到,上传扶贫日志和照片。这叫“工作留痕”,上面一看,不错,合格。  伺候完手机扶贫App,点开微信,“乡镇工作群”上任务已下达,各种会议通知,回复收到,发定位。乡村工作群,各
全新一代别克GL8豪华商旅车车队。  近日,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接待用车交车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此次大会接待用车提供方上汽集团的成员单位,上汽通用汽车将派出由全新一代别克GL8豪华商旅车组成的强势车队阵容为此次盛会保驾护航,并与上汽荣威、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一起,以绿色智能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向来自全球的嘉宾展示“上海制造”的强大实力和全新魅力,积极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
风云跌宕,向死而生。  在困难和挑战的洗礼下不断成长,中国已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和应用大国。特别是过去的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高达53.06吉瓦,相比2016年增长了惊人的53.6%。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总新增装机量98.9GW的一半以上!  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量也已超过了130吉瓦,全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了创纪录的967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57.1%。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
橙黄橘绿丹桂香,前往苏州吴江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吴江美食节。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兄在吴江宾馆为我们上海客人洗尘,请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专门做了一道汤卷。  汤卷是旧时下里巴人的美味,以前城隍庙老饭店里有供应,后来不知为何销声匿迹。我请教了多位厨师,都说汤卷做起来颇费手脚,原料要求也很高,能解卷菜之妙的人又寥寥无几,备好了货也不一定卖得出。有一次戴敦邦先生在建国中路的砂锅饭店赏饭,他说汤卷也曾是砂锅
在读者心目中,既有一个诗人赵丽宏的形象,又有一个散文家赵丽宏的形象。这二者是一个人,并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当然,如果从以下两方面看,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反差和不平衡的:一是就赵丽宏先生目前出版的著作看,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60多部,而他出版的诗集不足10 部;二是他的散文影响广泛,传播面积大,其作品是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不少篇章还多次被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材料。也许正是这些因素,
上图:《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甚至不会与任何人共事的一个“自恋狂”“疯子”总统!他到底是不是“疯子”?  一本书,一本畅销书,已经成为飘浮在白宫上空的“幽灵”……  曾在“水门事件”中“打倒”尼克松总统的记者波博·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最近撰写了一本《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
《瘟疫与人》是已故全球史研究奠基人、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威廉·麦克尼尔的代表作。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于1963年出版,之后出版了数十部重要作品,对于美国甚至全球领域的全球史研究都有巨大影响。  《瘟疫与人》初版于1976年,虽然篇幅不长,但被公认为开创性的论著。这本书出版前,历史学界很大程度上遗漏了疫病传播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因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得不以相对牵强的理由去解释让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们国家第二个器官捐献日。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4.8万个生命因此得到拯救。  就在器官捐献日前夕,一次感人至深的生命传递成功完成。6月7日,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器官捐献——国内首例器官捐献受益者去世后捐献器官。42岁的李晓侠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现在,她捐出自己全部有用的器官:肝脏、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