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并指出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现策略
江苏省“五严”实施以来,我区各个学校都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上课。其目的是向课堂要效益。因此,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纵向一字排开变成酒席似的圆桌会议,由原来的四个十来个人的小组变成更多的六人小组。这样,就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每堂课都是高效课。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据我了解,有些学校一开始强制性地分小组来教学,一学年未到头就被迫回到原来的样子。为什么会像小孩玩家家一样呢?其原因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高效课堂”的内涵,盲目追求形似,结果是只有“高效课堂”外表,没办法实现四十五分钟内的“高效率”。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就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怎样才能取得“高效”。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下面这些信息。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例如,初中英语每个单元有十课时,课本上每课时有相应的知识点。一个备课组所有老师必须发挥集体智慧,事先吃透大纲,了解学生,共同制订出即将教学的整个单元10课时导学案。
2.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比如:启发兴趣,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质疑交流,会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提倡合作探究,会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会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3.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节课,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尽可能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人,放手让学生来组织每堂课,展示每个人。
4.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教会学生会学,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5.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不同,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因此培优补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普遍的关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
(2)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要把学生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热情保护起来,让他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对小组展示结果,要及时点评,鼓励和表扬应是主旋律,批评与指正也要委婉易接受。
6.现代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累了。所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还是比较实用的。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而对于新授课来说则应注重基础、注重规范、注重技能。总之,复习课要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新授课的教学则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预习不是只看看书本,重要的是思考一些问题,查找一些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行吗?等等一些问题。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认真完成每堂课的导向案,共同讨论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案。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重点的内容要勾画,书本上没有的要记在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敢于而且愿意展示自己的一切知识及能力。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的重要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4.时时整理习惯。有人说,学会学习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话一点都不假。每个同学都应该有各学科的错题集。同时及时地把书上、导学案等学习材料上的每道错题摘抄下来。
总之,老师弄清老师的角色,老师的职责;老师也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去做好他们该做的事,弄明白学生的角色,学生的职责。我们要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愉快生活,既学到知识,又健康成长。因此,师生共同营造出一堂堂高效率课,也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不能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要实实在在的课堂,要还自然真实给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现策略
江苏省“五严”实施以来,我区各个学校都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上课。其目的是向课堂要效益。因此,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纵向一字排开变成酒席似的圆桌会议,由原来的四个十来个人的小组变成更多的六人小组。这样,就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每堂课都是高效课。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据我了解,有些学校一开始强制性地分小组来教学,一学年未到头就被迫回到原来的样子。为什么会像小孩玩家家一样呢?其原因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高效课堂”的内涵,盲目追求形似,结果是只有“高效课堂”外表,没办法实现四十五分钟内的“高效率”。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就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怎样才能取得“高效”。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下面这些信息。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例如,初中英语每个单元有十课时,课本上每课时有相应的知识点。一个备课组所有老师必须发挥集体智慧,事先吃透大纲,了解学生,共同制订出即将教学的整个单元10课时导学案。
2.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比如:启发兴趣,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质疑交流,会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提倡合作探究,会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会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3.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节课,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尽可能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人,放手让学生来组织每堂课,展示每个人。
4.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教会学生会学,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5.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不同,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因此培优补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普遍的关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
(2)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要把学生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热情保护起来,让他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对小组展示结果,要及时点评,鼓励和表扬应是主旋律,批评与指正也要委婉易接受。
6.现代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累了。所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还是比较实用的。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而对于新授课来说则应注重基础、注重规范、注重技能。总之,复习课要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新授课的教学则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预习不是只看看书本,重要的是思考一些问题,查找一些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行吗?等等一些问题。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认真完成每堂课的导向案,共同讨论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案。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重点的内容要勾画,书本上没有的要记在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敢于而且愿意展示自己的一切知识及能力。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的重要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4.时时整理习惯。有人说,学会学习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话一点都不假。每个同学都应该有各学科的错题集。同时及时地把书上、导学案等学习材料上的每道错题摘抄下来。
总之,老师弄清老师的角色,老师的职责;老师也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去做好他们该做的事,弄明白学生的角色,学生的职责。我们要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愉快生活,既学到知识,又健康成长。因此,师生共同营造出一堂堂高效率课,也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不能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要实实在在的课堂,要还自然真实给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