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不注意科学饮食,营养过剩;学生不爱运动,沉迷于电子游戏;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等等。那么,面对中小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现状,责任到底在谁?我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应承担主要责任。
一、体育课堂教学日渐边缘化
长期以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犹如无形的绳索,将孩子牢牢地绑在学习和课业负担之上,体育与语、数、英学科相比,显然被边缘化了。一些体育教师坦言,“体育课是鸡肋”,虽然各学校嘴上挺重视体育,但在实际中往往是宁愿停掉体育课,也不愿意浪费文化课一分钟的时间。体育课被挤占、被挪用的现象较为严重,体育课程没有得到规范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纠纷的增加,学校缺乏积极的应对措施,体育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缩手缩脚,顾虑重重,致使学生活动量下降、活动内容减少。如传统的跳箱、爬竿、鞍马、单杠等器械类项目因存在危险,且不在中考体育测评范围内,已逐渐淡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因对抗激烈,体育课很少涉及。
二、大课间活动不够“给力”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对于中小学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施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一些学校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时打了折扣。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但有的学校并没有落实。
三、体育活动保障不够到位
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尤其关键。然而体育类师资短缺在基层学校较为普遍,一些学校的体育课难以正常开足开齐。一项调研显示,只有约40%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0%的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一些学校的体育课难以保质保量,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常年超负荷工作。另外,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少,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一些学校的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就更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的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也得不到及时维修,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开展,学生体质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一、体育课堂教学日渐边缘化
长期以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犹如无形的绳索,将孩子牢牢地绑在学习和课业负担之上,体育与语、数、英学科相比,显然被边缘化了。一些体育教师坦言,“体育课是鸡肋”,虽然各学校嘴上挺重视体育,但在实际中往往是宁愿停掉体育课,也不愿意浪费文化课一分钟的时间。体育课被挤占、被挪用的现象较为严重,体育课程没有得到规范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纠纷的增加,学校缺乏积极的应对措施,体育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缩手缩脚,顾虑重重,致使学生活动量下降、活动内容减少。如传统的跳箱、爬竿、鞍马、单杠等器械类项目因存在危险,且不在中考体育测评范围内,已逐渐淡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因对抗激烈,体育课很少涉及。
二、大课间活动不够“给力”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对于中小学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施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一些学校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时打了折扣。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但有的学校并没有落实。
三、体育活动保障不够到位
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尤其关键。然而体育类师资短缺在基层学校较为普遍,一些学校的体育课难以正常开足开齐。一项调研显示,只有约40%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0%的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一些学校的体育课难以保质保量,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常年超负荷工作。另外,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少,无法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一些学校的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就更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的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也得不到及时维修,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开展,学生体质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