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一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也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从邱少云的外表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浓烟滚滚,邱少云怒目圆睁,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体会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草船借箭》,在学习“知悉对方”时,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告诉了周瑜,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他不会出卖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表达了学生个性化观点。又如教学《田忌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究竟如何调换顺序?为什么会转败为胜?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马的顺序,结果又会怎样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他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你会读好的”“你读得真甜美”等友情传递,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气氛,和谐学习。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远距离获取信息、学会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有许多的转变,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教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学到了什么。下面我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学科的工具,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将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浅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语文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多读多练,培养语感;勤于练字,认真书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语感 小学语文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性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又有实效的途径。凭借学科特点,让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问题设计中渗透制教育  语文
[摘要]单词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在记忆单词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实用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希望能对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单词 记忆方法 分类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词汇是英语学习和应用的基础,听、说、读、写、译,都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背诵单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很多人只是死
目的: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分别进行在体整体眼球及离体后极部巩膜条带生物力学实验;进行后极部巩膜转化生长因子TGF-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