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它是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当前解题教学中存在着重机械训练轻能力培养、重解题技巧轻思维方法、重归类教学轻思维过程、重教学预设轻动态生成的误区,教师要采取问题迁移、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等方面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机械重复训练、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螺旋上升的不断递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解题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类的天赋,正是绕过障碍,在眼前无捷径的情况下迂回的能力使聪明的动物高出愚笨的动物,使人高出最聪明的动物,并使聪明的人高出愚笨的人。”解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解题的剖析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解题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数学的工具性,偏重于强化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解题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解题教学存在的误区
   1.重机械训练,轻能力培养。练习是指通过反复进行某一种操作而使解题技能得以提高,促使正确率上升。但部分教师大搞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熟能生巧”是他们的不二法则,片面地认为通过大量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殊不知,这种只注重训练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往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探究的热情,以致学习效率低下。
   2.重解题技巧,轻思维方法。一题多解训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部分数学教师关注每个题目的不同解法,他们通过资料查阅、网上搜索寻求巧妙解法,淡化了学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重归类教学,轻思维过程。部分教师通过典型类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按“套路”解题,这种做法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4.重教学预设,轻动态生成。部分教师为防止学生出错,精心设计教案,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强加于学生,让学生模仿抄袭,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解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1.问题迁移。《史记》记载:“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迁移是用已有的知识、方法、态度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的影响,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教师要善于改变问题条件、形式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创设新的问题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者采用迁移训练如下:
   习题1:用开平方法解方程:x2-3=0
   习题2: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2=0
   习题3:用配方法证明对于任何实数x,都有二次三项式x2-2x+10的值恒大于0。
   习题4:求二次三项式x2+6x+15的最小值。
   习题1是用基础的开平方法解决问题;习题2是用配方法将x2+4x-2配成平方的形式,即x2+4x-2 = x2+4x+4-6 =(x+2)2-6;习题3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二次三项式的值恒大于0;习题4是求二次三项式的最值,为求二次函数的极值奠定基础。
   2.数形结合。数、形是中学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数与形是彼此联系,互相融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教者在教学中要将数量关系同直观的图形之间建立联系,要引导学生建立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数形关系,借助于数阐明形的大小、位置,或借助于形来阐明形的关系,达到“以数解形”或“以形助数”的目的。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所示, M=|a+b+c|-|a-b+c|+|2a+b|-|2a-b|,试化简M,并判断M的符号。
   解:由图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a>0
   抛物线与y轴交于下半轴,∴c<0
   又∵抛物线的对称轴x=-■<1,∴b>2a>0
   ∴|2a+b|=2a+b,|2a-b|=b-2a
   由图可知,当x=1时,y<0;当x=-1时,y>0。
   将x=1代入y=ax2+bx+c,a+b+c<0;将x=-1代入y= ax2+bx+c,a-b+c>0。
   因此原式=-(a+b+c)-(a-b+c)+(2a+b)-(b-2a)=2a-2c>0
   3.类比推理。它是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的特征,推测它们在其它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的推理。数学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诸多联系,如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与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与不等式等知识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波利亚指出:“在求解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能利用一个较简单的类比问题的解答,我们可能利用它的方法或者可能利用它的结果。”通过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类比新旧知识,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分式的加减”教学中,教者首先回忆分数的加减法则,计算分数的加减,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式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教者适时出示习题:计算(1)■ +■,(2)■-■。教者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达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解题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探索、发现、体验、反思、感悟,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探求过程,我们数学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亲历实践,体验成功,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步步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在层层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本文通过引入对数变换,并利用D-算子的性质,将一个(3+1)维KP方程化为双线性形式,而后采取扰动法,通过求解双线性形式得到方程的N-孤子解。
【摘 要】该文结合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就高一物理习题的处理作一探讨。笔者认为,习题是物理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新授课的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章节的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阶段性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一物理;习题;处理  物理是高中学习中比较艰深的一门学科,往往有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冒”,经常处于“物理难学”、“物理学不好”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缺失主要体现在:道德价值认知的模糊和道德选择的非主流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知与行的脱节、对新道德的困惑等。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包括:道德环
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在平面复合载荷形式下,裂端启裂区孔洞成核形状、聚合方式的试验分析,结合常规破坏试验结果与应力场的计算,得出:随试件塑性变形从小向大的改变,材料中孔
【摘 要】本文介绍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起点,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来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重组构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理论;高中化学;情境;系统化     一、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
通过对目前女馆员信息能力缺乏的论述,提出了女馆员信息能力的培养内容以及培养对策。
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开放教育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