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声演员走红,人脸兵马俑引起热议,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新思考。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扬民族精粹,借力时代因子,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勇于传承,敢于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
  德云社著名演员郭德纲的弟子张云雷一曲《谭清冰河》大受青睐,好评如潮,然而对这种相声演员偶像化的趋势,《新京报》和《中国青年报》等都提出了批评。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提出:如果一艘船经过漫长的修修补补,最终所有的部分都已经被替换过,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若一昧的迎合群众,空谈讲究贴合年轻一代的娱乐新浪潮,在时代潮流裹挟中失了相声的精髓,苦心传承下来的还是原来的相声艺术吗?盲目创新以接近时代,被时代牵着鼻子走。空袭形式外壳而忽视其内核本质,我们不承认这是传承。类似地,今年春节期间,西安碑林的巨型人脸投影兵马俑着实令人咋舌。该“兵马俑”人脸灯光互动装置,采用3D建模技术,市民、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可通过在“兵马俑”内部操作室扫描后,可以将自己的面部显示在“兵马俑”的面部。虽然这的确是新兴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一次结合创新,但在片面强调贴近群众,娱乐化平民化的过程中,没有深度发掘秦兵马俑优秀的历史内核,精神内涵,丧失了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气韵。这些藉由文化传承之名的商业噱头和社交骗局,不禁引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周易·序卦》有言曰:“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南怀瑾先生在《孟子旁通》序言中写道:“我们自己的文化,因几千年来的穷大而一时失去了本分的立足点,因此而需要乞求外来的文明以自济困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这是势难避免的事实。然而一旦自知久旅他方而无以自容于天地之间,那便须知机知时而反求诸己,唤醒国魂,洗心革面以求自立自强之道。重振固有的精神文化,以济助物质文明的不足,才是正理。”
  犹太人亡国两千年,犹太人被吹散在世界各地,但犹太文化一息尚存,于是在20世纪建立以色列,并在中东战争中屡战屡胜。由此可知:传统文化传承支撑着民族血脉,文化自信维系国家屹立不倒。
  1991年,苏联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时代落幕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很难守住。”面对西方文化渗透,苏联未能坚守本国文化,漠视文化传承与创新,最终无法自容。
  但作为一个尚在发展的大国,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声音。西方反华势力妄图“扳倒中国”,美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妖魔化中国等等。更有甚者,中国留美学生杨书平在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称“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刻意讨好美国观众,迎合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歪曲事实。想要赢得尊重,首先要有民族自豪感,当年英国还是雾都,美国也曾经历黑人奴隶时代,中国还在发展,我们需要聆听外界的建议,但我们绝不同意有人用谎言贬低我们的国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可贵,彰显文化自信,深切理解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繁荣兴盛。
  三、如何正确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殷周的“敬德保民”闪耀古早的人性与智慧,百家争鸣更是一场智慧融会激扬的盛事;儒家的思想深潭,唐宋元明清的文化盛宴。罗素叹: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留存至今的文明。同时期的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埃及希腊罗马文明都失落于时空隧道,唯有中华文化,以其惊人的包容性,跨越千年的时空维度,仍然煜耀神州大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基石。同时,明珠易蒙尘,美玉皆有瑕,正确的传承,必然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拒绝守旧主义,攀登新的时代高峰。
  胡适有言:我们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他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诚然,片面强调传承是行不通的,不能忽视外界的日新月异,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掉队,考虑群众,尤其年轻一辈的接受度也是传承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因此照搬不可,文化创新势在必行。正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否定卖国本质的送去主义,反对墨守故辙的闭关主义,唾弃列强文化侵略的送来主义。中国当以主动的姿态,海纳百川,熔铸百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养料,结合时代要求创新,更要以我为主以我所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传承,创新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碰撞冲突是必然的,单两者也必然存在契合点。在文化发展的天平上,寻找传承与创新矛盾关系之下平衡点,抓住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是解决当代文化发展的关键与重难点所在。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做得越来越好。2019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为此复原了许多过去宫中的春节景致和摆设,举办一批传统老字号的文化展览。活动以新颖的形式,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与心理,同时,故宫本身雄浑的文化气韵,把传承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不失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个范例。
  而影视传媒在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方面,也可圈可点。如动画电影《花木兰》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形式上又不拘泥,正确处理了形式革新与精神传递的矛盾关系;又如故宫通过淘宝天猫及线下输出产品,通过电视现象级节目,自媒体输出内容,让传统文化通话现代生活,面向群众,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当前我国的文化传承现状,应当说是苦甜参半,并向好的形势发展。未来的方向,当如习总书记所言“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永嘉中学高二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茶具艺术在我国的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具艺术也不断随之创新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钦州坭兴陶茶具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指出茶具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缺点及不足,融入当前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出能够推动茶具不断创新的方法,推动钦州坭兴陶茶具的生产发展,推动茶具文化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坭兴陶;茶具;创新设计  一、坭兴陶茶具的发展历程  广西的钦州市是钦州
期刊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在海棠树下停一会儿,然后再向操场走去,右手提着乐器,左手拿着白手套。回想起在管乐队的日子,心里总是温暖的。  管乐队的选拔在高一的十月底,那时我怀着一腔热血,踊跃地报了名。管乐队的选拔说是严苛也严苛,说是轻松也轻松。我只记得那一天,音乐厅乌压压的一堆人挤在一起,听着老师说规则。指导老师是个慢条斯理的中年男人,身材管理极好,没有啤酒肚,文文弱弱的,长得就像搞音乐的。他戴着眼镜,站
期刊
摘 要:如今全球文化创意的飞速前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良好的契机,中国城市文创品牌作为其代表开始崭露头角且不断演变和进步,于是将地方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天津,这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包括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美食文化、曲艺文化、俚语文化等,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将以天津典型代表文化即“津派文化”的视觉元素为启
期刊
心情赋  撷几瓣心花,理万千思绪。  品一壶香茗,数半生闲事。  邀一轮明月,尝金樽醇香。  迎八方知己,聚地北天南。  揉七弦古韵,笑岁月风云。  吟几阙新章,寄快意人生。  历几番浮沉,懂宠辱不惊。  携一生所爱,续未了情缘。  执一种信念,自海上生花。  诉两处闲愁,越闲庭信步。  就千般滋味,方冷暖自知。  盼一份愉悦,待如影随形。  历一段人生,闯浩浩江湖。  借千言笔簇,现落樱缤纷。 
期刊
摘 要:人物形象塑造在舞蹈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品都非常重要。本文透过作品《逼上梁山》中的动作、表情、感情以及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阐述中国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字:人物;形象;塑造  一、舞蹈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艺术中人物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關于人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塑
期刊
摘 要:早起人类靠猎杀动物为生,他们维持生存的主要能量来源就是动物肉类的热量,所以说动物对于早期人类来说既是支持他们活下去的能源又同样对他们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他们又惧怕又想得到的思想基础之下,在那个时期动物的形象在他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关键词:动物纹饰;饕餮纹;夔龙纹  一、古代图腾的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繁衍。在至今我们知道的上古传说中都知道,三皇五帝女娲,伏羲
期刊
五月,是栀子花的季节。整条花市街上,弥漫着的都是栀子的味道。然而,白天过的并不愉快,五月的天气,也已燥热得让人心烦意乱。我在一家叫“约定”的花店前停了下来,这家店门口摆满了栀子,地上有被麻雀啄掉的花瓣,我弯下腰捡起来,摊在手心里,三片。我想起来有人跟我说过,每一朵栀子花的花瓣上,都有一段属于青春的故事。那么,这里有我的故事吗?  青春期的男孩们大都喜欢穿那些酷酷的,帅帅的牛仔,他却总是一身休闲。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个观众的视角来看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又一部伟大、经典的作品,对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舞剧令人回味,好的舞剧经得起推敲、好的舞剧有着巨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传承;对比;经典致敬  民族舞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人们的劳动生活紧密相连,内蒙古的民族舞可以更加具体生动的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随着自治区的不断发展,舞蹈文化也一直在传承、创新与提高。内蒙古舞
期刊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主要探讨了史诗和悲剧两大主题,系统地描述了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作诗论诗的技艺、美学观点及诗与悲剧的关系等方面。  关键词:《诗学》;《红楼梦》;悲剧;性格  一、概述  “模仿”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是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从模仿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摹仿对象而言,悲剧和喜剧分别模仿着两类不同的人物,模仿的对象不同,则使每种艺术内部产生不同的类型,模
期刊
摘 要:敦煌莫高窟作为隋唐风艺术最可靠的遗存,保存了大量的唐代艺术精品。唐代敦煌壁画中,菩萨、飞天、乐舞伎的形象逐渐趋于女性化,本研究从造型、服饰方面而对唐敦煌壁画中菩萨、飞天、乐舞伎的形象展开分析论述,本研究目的在于还原真实的隋唐女性形象。敦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他能不断接受中西新文化,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在民族文化史上,它堪称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风枯的艺术宝库。  关键词: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