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星网状教学模型”的中学语文知识建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是国内新兴的、前沿的教学应用模型,该模型指出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环节,即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其中建构环节是课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如何有效地建构课堂内容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前概念转化策略
  1.前概念的特点
  课堂中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三个特点。其一,隐蔽性。学生的前概念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暴露出来。其二,顽固性。学生的前概念一般来源于过去学习和生活的经验,由自己思考总结而来,属于一种自然习得。通过这种习得方式所获得的信息往往具有顽固性,学生很难将其纠正过来。其三,片面性。前概念常常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它由生活或学习中的个例总结而来,所以往往也只能解释特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前概念的形成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都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经历。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选自于古代典籍,所以很多概念都与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的认知不一样,尤其是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这两类前概念一个产生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一个产生于古代和现代社會文化的区别。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常用单音节词作为表意的单位,而学生所惯常接触使用的现代汉语却以双音节词居多,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基于生活中的经验常常会对这些古今异义词产生误解,而且极难纠正。例如,“于是”一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应解释为“在这时”,而在现代汉语中“于是”是一个表承接的连词,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在反复强调的情况下,学生依然会先入为主地将其误解。
  3.前概念的转化
  其一,主动发现或者引导学生暴露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由于前概念具有隐蔽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引导,给予学生更多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在学习评价设计中加大论述式评价的比重,增加学生的成段表述。从而使教师有机会将学生自发的前概念转化为清晰的科学概念。
  其二,重复重点内容,创设情境,将古代和现代不同的语言运用以及文化风俗加以对比。由于前概念具有顽固性,不能轻易被转化,所以对于一些重点偏误,教师需要注意反复练习,重复输入。对于一些差异很大的古代文化现象,教师需要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和想象。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策略是将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放置于一处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修正有偏差的前概念。
  二、网络建构策略
  1.利用文学史建构网络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篇大多有其内在逻辑,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就是按照现代新诗的发展脉络来进行选篇的。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和以戴望舒、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的重要流派,且其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歌就包括新月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现代派戴望舒的《雨巷》。这两首诗,一首创作于新诗发展的初期阶段,另一首创作于其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课堂中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新诗开始逐渐成熟,其艺术性和技巧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2.利用历史知识建构网络
  高中语文教材选篇的逻辑,除文学史逻辑外,还有客观历史发展的逻辑。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文选篇都来自于古代史书,所以文本所记叙的事件都有连续性。例如,必修一第二单元所选的三篇文言文就有极强的时代连续性,其中《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末年《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末年《战国策》,鸿门宴选自西汉《史记》。这一单元就能以先秦两汉那一段宏大的历史背景来建构其文本内容,用一个专题的形式将三篇课文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时代,感受当时政治和外交的风云变幻,并体会不同时代记史的不同风格。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一、新办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建设校园环境文化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灵魂,优秀的学校文化等于卓越的品牌。学校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理念文化,二是学校制度文化,三是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显环境是学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在形象,是学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学校品
期刊
一、家校共育,养成习惯  (一)家校共创良好读书环境  1.共营良好阅读氛围  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学校开展了 “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等活动,在校园设立了优雅的开放式图书室,班级也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角,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阅读。家庭的学习阅读氛围也不能忽视,我们利用家访、微信群等家校沟通平台倡议构建“书香家庭
期刊
深度学习的概念起源于人工网络神经的研究,国外60年代就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我国在深度学习领域研究起步较晚。董静霞老师在《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初中生围绕着挑战性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进行从具体到抽象、几何直观、运算与推理、数据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数学学习活动,学习主动性随
期刊
一、巧用微课资源,变革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由于线上学习的需要,网络上涌现出五花八门的微课资源。对于如何利用优质的微课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此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教学《温度》一课时,笔者利用学而思轻课,创设有趣而完整的读写温度探索活动。微课通过两个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30℃冷热感受引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写法,也介绍了0℃为何是零上温度
期刊
为提升学生的篮球素养,推动校园篮球特色发展,我校编写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篮球校园读本。  一、读本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一)读本的整体结构  我校篮球校园读本分三个水平段,每个水平段又分为上下两册,每册供一个年级使用。读本的单元主题编排如下表。  (二)课文的构成要素  每课内容分为概述、学一学、练一练、评一评等四部分。“概述”引出本课内容,简要叙述学习本内容的意义。“学一学”详细介绍了动作步骤,有
期刊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力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期刊
学校是小区开发商配套兴建的,由于小区建设的原因,学校与小区被闲置的工地间隔开来,空地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日渐增多,为是否多开一扇连接小区和学校之间的门引发了学校与小区家长之间的矛盾。作为校长,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把它作为家校沟通和实施德育的契机,借“不能开的门”成功开启了家校良性沟通之门,为家校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一天,我听到值班门卫反映:
期刊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自我责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优秀品德。当今,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往、交流,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经常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加上学校又缺乏感恩教育,造成他们麻木冷漠,对老师、对同学、甚至对周围的很多事情漠不关心,缺乏感恩之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还要从社会
期刊
一、启动思维:依托挑战性问题  (一)以残缺问题引发冲突  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认知的冲突,当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的结构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最活跃状态。教师应该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聚焦他们的学习经验,故意设计一些不够“健全”的残缺性问题或多种答案的问题,激起认知冲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北师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我这样出示:“卫星运行21圈要多少分钟?”这样一道信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把枯燥、乏味的习作教学变得有趣味,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读写的能力。  一、悦读积累,领悟提升  目前大多数学生中,喜欢接触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而对文字的阅读兴趣不浓。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除了组织佳作推荐、名著赏析等常用方法外,还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去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只要与孩子有了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