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玲:把爱带进企业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男人的成功多源于改变个性,女人的成功多源于个性。这句话看上去适用于群邑集团中国区CEO李倩玲。李倩玲出身于一个奉行开放式教育的家庭,从小形成了开朗爽直、不惧挑战的性格。在职场打拼了几十年的她仍然快人快语,一往无前,习惯性地仰天大笑。
  一直以来,李倩玲都是一个效率至上、不喜欢拖拉的雷厉风行者,她的下属评价她,“一直向前,把所有人都远远甩在后面。”这种持续而强大的推力,使她服务的群邑集团以及她个人的职涯实现了“火箭般”的蹿升,她被业界誉为“在职场里坐着火箭直冲云霄的广告奇葩”。
  
  李倩玲祖籍山东,1990年进入台湾智威汤逊公司工作,从此踏入广告界。后来李倩玲所属部门与奥美合并,成立传立媒体。2002年5月,在台湾传立工作了12年的李倩玲调任传立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初来大陆时,李倩玲迅速改革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熟悉大陆市场,在公司内成立“福利委员会”等,使得传立抓住了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快速增长的大好机遇。2003年,传立以6亿美元媒介承揽额首次超过竞争对手实力媒体,荣登中国媒体购买公司榜首。李倩玲因此于2004年3月升任传立媒体中国区CEO,2004年传立在中国媒介承揽额再攀高至60亿元,增长率为25%。
  2005年,传立母公司WPP整合旗下的传立、竞立、迈势、尚扬和凯帝珂广告成立了群邑媒介集团(GroupM),
  李倩玲再次晋升为群邑中国CEO。此后的2006年,群邑代理总量超过80亿元,
  实现27%的增长。
  群邑所在的媒介购买是广告业的细分行业之一,包括媒介策划、购买、调研、电视制作包装和数字化媒体咨询等。简单地说,群邑帮助它的客户管理、策划其媒体投资、广告投放,并负责媒介购买和调研等,以向客户收取服务佣金作为收入。
  李倩玲将她履历表上的一帆风顺归因于运气好,“我一直能遇到认可我工作的上司”。李倩玲说,她的工作状态很开心,使她有时间和能力控制自己的惰性,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有趣的是,群邑的5家子公司中大部分高管都是女性,而群邑总部除了李倩玲之外,CFO、COO等也都是女士,公司男女的比例大概是4∶6。“墙上的照片几乎都是女的。”群邑企业传播总监庄女士说。
  李倩玲认为广告业是服务行业,细心的女性更能掌握服务的真谛,同时女性在工作选择上更“长情”。“我们这个行业男的做到后来都去创业开公司了。”她哈哈大笑。
  但李倩玲不喜欢媒体以“女强人”这个字眼称呼她,因为她认为其中蕴含了不平等。“为什么没有‘男强人’这一说?”她觉得,相对来说,女性企业家更能带给企业和整个商业世界“母亲一样的爱心”。
  2月26日,李倩玲带领几十名群邑员工和高管,来到位于北京北郊回龙观的民工子弟学校“利民学校”,为那里的孩子们搭建一间多媒体教室。她只身在校园的黑板报前驻足默读上面的校歌:“我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一定要让我的女儿来这些学校走走看看,让他们知道这些孩子其实内心很希望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一样的获得知识的权利。”李倩玲对记者说。
  小的时候,李倩玲的妈妈经常带着她和弟弟妹妹,拿着旧衣服、书和水果等,前往台湾的深山里探访孤儿院。如今她穿着薄膜雨衣,爬上梯子在墙上描画一弯大大的彩虹,其他群邑员工则在一边忙着搭建起有藏书、绿萝和23台电脑的多媒体影音图书馆。“中国有2000万的农民工子弟,这些孩子更需要帮助,让小孩子们上网,了解这个角落以外的世界,是很有意义的事。”她介绍说,去年2月26日,群邑亚太区决定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公司的“公益慈善日”。今年2月26日,群邑在京沪穗三地各选择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用筹得的善款建造多媒体影音图书馆。而此次帮助利民学校建电教室的5万多元,便来自于公司内部的一个拍卖会,李倩玲的3副首饰在其中拍得了1万多元,全公司一共筹得40万元。群邑公司还规定,员工在公益方面每投入5小时,公司就拿出100元赞助该公益项目。群邑为这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取名为“整体的力量”。
  “群体的力量总比我们一家的力量大。”李倩玲说。
其他文献
2009年将成为方正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2008年年底,方正集团制定了2009—2011年新三年战略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方正集团将逐步过渡到投资控股集团,其管控模式也将逐渐过渡:对产业投资采取战略管控模式,对财务投资采取财务管控模式。  与本身的转型相比,方正今年还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数字出版在今年来势凶猛,就在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在捂紧口袋的时候,今年2月上市的亚马逊Kindle 2阅读器却一再脱销
从灵感一现的创意到变成在CES上获奖的产品,需要经过哪些关口?    “基本上把大奖都拿完了”    在去拉斯维加斯之前,联想集团副总裁、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的心情紧张而兴奋。“不亚于设计奥运会火炬那一次。”这位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指导和他的上司贺志强都预感到,带去2010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的联想“移动三剑客”——智能本Skylight、混合本IdeaPad U1和智能手机“乐Ph
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也正是《商务周刊》走到今天的价值吧    我还是喜欢用卡佛式的语句作为标题,亲爱的读者们肯定不会觉得我故作深刻。其实很简单,我在此刻想思考和告诉您的,是我这7年在坚持什么?是《商务周刊》这10年在坚持什么? 7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高昱的办公室时,这个当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干将已经领导《商务周刊》一年的时间了,他正在为办一本中国最棒的商业周刊这个伟大理想而不断折磨着自己,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