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就要转变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还是学生走向未来社会的基本能力,教学的目的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参与学习的互动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本人都太注重教师的“教”,采取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倡导一种自主学习的新的方式,教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直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性格、思维等各方面成长的时期,就他们自身来说,会对某些知识产生好奇和自己的想法,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更多地依靠学生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很少参与课堂,只是接受,没有互动的积极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会有所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不同于普通教学,它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自主学习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自由地探索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只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首先是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找到兴趣点和问题所在。只有对内容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并解决自己的困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课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在课堂进行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课堂一片死寂,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适当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了一阶段生词、成语、俗语等之后,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者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课文后,针对主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组织一个小型的主题讨论会,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欣赏美文和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等生动地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美等。
除了上述几个途径外,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它更注重情感、思维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化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另外,语文教学中学校、老师如果仅仅依靠平时的课业成绩来考量学生的话,难免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真实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很有必要改变过去的这种考量办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任发礼.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刊),2012(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参与学习的互动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本人都太注重教师的“教”,采取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倡导一种自主学习的新的方式,教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直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性格、思维等各方面成长的时期,就他们自身来说,会对某些知识产生好奇和自己的想法,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更多地依靠学生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很少参与课堂,只是接受,没有互动的积极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会有所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不同于普通教学,它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自主学习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自由地探索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只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首先是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找到兴趣点和问题所在。只有对内容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并解决自己的困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课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在课堂进行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课堂一片死寂,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适当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了一阶段生词、成语、俗语等之后,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者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课文后,针对主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组织一个小型的主题讨论会,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欣赏美文和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等生动地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美等。
除了上述几个途径外,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语文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它更注重情感、思维的理解以及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化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另外,语文教学中学校、老师如果仅仅依靠平时的课业成绩来考量学生的话,难免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真实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很有必要改变过去的这种考量办法,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任发礼.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刊),2012(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