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翅膀,追寻意境之美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在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充分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想象;追寻;竟境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一朵最美丽的奇葩,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就编入了大量的诗词曲。它们语言精练,意境深邃,感情丰富动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上,把诗词的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学生很难得到美的享受,更谈不上陶冶情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驾驭此类作品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入诗词曲的意境中,与作者同苦、同乐、同悲、同喜呢?
  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充分领略诗词的意境美。何谓“意境想象”?“意境想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与作品相适应的,并能较好表现文章主题的虚拟的意境和氛围。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意境想象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感受最深的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教学。此文用语极其“吝啬”,全文仅用了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悲凉凄清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用白描手法,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富有特征的事物构成了凄清的意境,表现了羁旅之思。这样凝练的作品怎样使学生深入其中的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此文时,配着低缓、略带哀伤的音乐,我给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意境:在关外,深秋之时,风沙狂起,此时已是傍晚时分,一个衣着褴褛、满身灰尘、目光呆滞的人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在铺满风沙的古道上,他低着头,四周一片肃杀,毫无生气。走着走着,太阳已快落山了。
  “唉”,他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抬头一望,只见路旁有几棵被老藤缠着,已落尽叶子的树木,树顶上还有几只盘旋飞翔的乌鸦,那不是傍晚归巢的老鸦吗?再往远处一看,那边有一条小河,河上还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河的那边还有几户人家,此时已炊烟袅袅。他非常的高兴,但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简短的兴奋之后他全身颤抖,眼角泪水隐现,脸上显现出痛苦的表情……在描述这个意境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了眼睛,把自己当作是骑马的人,思考:“看到这样的景物,他为何流泪?为何痛苦?”……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懂得了,原来是因为这些事物触动了他的思乡、忧乡之情,从而情不能自已。试想,这样的上课方法怎会不受到学生喜爱,怎会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朋友的深情,我抓住了其中的两句名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给学生描绘了这样的一个意境:两个朋友在铺满白雪的群山前依依惜别,不忍分离。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要远行的朋友终于骑上了马缓缓向前走了,送行的朋友泪含满眶,不断地哽咽着,默默地注视渐渐远离自己的朋友,朋友已经转过了几道山弯,消失在远方……可他还站在原地,望着马在雪上留下的蹄痕,默默无语、泪流不止。接着我引导学生融情入画,带着这种情感把那个依依惜别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北宋一代文豪苏轼笔下的《水调歌头》一文,意境豪放,思想深刻,我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小散文,然后选出好的作品感情朗读分享。瞧,这是一个学生的创作:又是一个月圆之日,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我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怎耐无人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亮,浮想联翩,那儿应该是一个让人没有烦恼的洁净之地吧?我多想乘着清风归去,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汽”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只是,为何月圆人不圆?我的弟弟,我的弟弟子由现在可好啊?家家户户都团圆了,为何我举目无亲?月圆之日,我们应该重逢了吧!一想到我的亲人,我腹中的酒,就化作了乡思的泪……
  不,我不能哭!泪水能代表什么?这不是苦,我不苦,人世間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月亮会有阴晴圆缺,而人间也会有悲欢离合,其实想想,我在这里,子由在那里,我们赏的是同一个月亮,心中想的是彼此,彼此互相祝福着,这不也很美好吗?
  这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当然,要真正地掌握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意境想象的教学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教师真正地深入教材,认认真真地备课,充分全面地掌握教材,对教材有深入透彻地了解与感悟,才有可能把这种感悟化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因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六景镇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通过“5 4 3 2 1”解题法这样一个细小的角度来谈教育教学中是怎样培养数学优秀生的。  关键词:优秀生;“5 4 3 2 1”;解题法  对优秀生的培养策略固然会是多方面的,我这里仅仅从一个细小的角度——怎样解题,来谈谈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数学优秀生的培养。对于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我经常让他们用“5 4 3 2 1”法来解题,具体做法如下。  “5”是指读题读五遍,而且要慢,
摘 要:写作是英语学习输出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不仅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合作式教学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目的是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初中英语;英语写作训练  作为英语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写作是促进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
摘 要: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我们学校开展了幼儿剪纸研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个教学内容,有的小朋友,老师讲一次他就能剪出线条流利、造型精美的作品,而有的小朋友,甚至在多个课时后还是不能完成。就此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语言;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
一、研究缘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但在语文课堂说话训练中,班里总有部分孩子是“沉默”的,笔者回想起自己课堂上关于“沉默生”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如算盘子,一拨一动”  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愿动口,捧着书,眼睛盯着书本却在发呆。或是埋头做小动作,沉浸在自己的玩乐中。笔者巡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生产和使用木制一次性筷子客观上消耗了大量木材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为了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和节约木材资源,今年4月1日起我国将木制一次性筷子纳入了消费税征税范围,税率为5%。然而,这个政策并未对巨大的一次性筷子消费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和地球的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使用。中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130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木材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着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交流,而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当教师、学生、文本三个对话的生命主体互为“知己”,心心相印,此刻教师
摘 要: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如何开展好文言文的教学成了热点话题,着重从激发兴趣、诵读感悟、拓展延伸等方面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激趣;诵读;品析;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多篇文言文,但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别,对小学生来说既难读又难懂。笔者就文言文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
一、针对问题  语文教学文本(包括语文教材、课文和补充读物)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几乎是一个拥有无数教学可能的信息载体。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很多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一堂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若要面面俱到,那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混乱。而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对内容的理解只是大意,课堂上激情飞扬,感悟纷纷,但不到位,读写不落实,如浮光掠影,学完课文,闭书静思,学生得到了什么呢? 
花红叶浅  陌上春姿展  燕子踏钩丝柳软  风绕小楼帘卷  伊人慵起凭栏  遥思彼岸身单  虽有云笺聊寄  何时青鸟回还?
近日,成品油价全面进入“8元时代”,中国油价已高过美国15%到20%。但油品质量却并不乐观:港媒曝出内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高出35到50倍,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因汽油质量出现车辆集体“抱病”,山东济南加油站汽柴油抽样检测半数不合格。  硫燃烧后,会成为二氧化硫,属温室气体之一,可破坏环境及损害人体,例如引发支气管病。或者令哮喘病发作。  ——香港某环境专家  目前中国油品标准的确低于欧美部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