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教管理,提高聘用效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学校的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管理。探讨学校外籍教师的管理是构建一所现代化管理、国际化交流、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学院的需要。本文作者结合近十年的外籍教师聘请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分人事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 外籍教师 人事行政管理 教学工作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籍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籍教师的管理是构建一所现代化管理、国际化交流、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学院的需要。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工作包括外教聘请、材料审核、签证手续办理、教学安排、日常生活管理等内容,具备外语专业水平高、综合性强、政治性强的特点。笔者结合近十年的外籍教师聘请和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人事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希望笔者的研究能丰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能为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对外籍教师的管理提供帮助。
  
  一、明确原则,规范行政管理
  
  高校的外事办公室或外事领导小组是全面负责外籍教师管理的机构,它负责拓展外教的聘请渠道,承担着外教的管理工作,帮助高校建立对外交流的平台,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以及单位的外事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外事管理的制度。
  1.明确聘请外籍教师的原则。聘用外教有利于高校教师学习国外现代先进英语教育教学思想、进步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聘请外教应贯彻按需择优选聘、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用于教学工作或本校师资培养、科研工作。所聘用的外教应身体健康,必须具有英语教育或英美文学学士以上的学历和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年龄一般应在55岁以下。
  目前大批外国人都想到中国来工作和旅游,在这种情况下把好入口关是十分重要的。每个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外教的引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一是网上招聘;二是中介;三是已在中国工作的外教介绍。不论是采取哪种渠道,高校都必须坚持原则,如学历和专业要求。最好是从事过英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没有确认聘用之前与其本人通话,了解其语音语调、发音是否清楚、有无怪异语调等。如果把关不够,到校后发现不合适,工作就很被动,影响教学。
  2.及时签订合同是做好外教管理工作的保障。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制订的标准合同是目前与外籍教师签订合同的标准文本,规定了外籍教师在中国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法建立起劳动关系,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按照国家外专局的要求签订合同附件,包括试用期、带薪休假、医疗和旅游福利等规定。一份全面又详尽的附加合同,对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建立外教档案,着眼长效管理。给外教建立档案是高职院校发展和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档案内容包括外教本人填写的档案表,在高校从事工作的接受任务情况,在校的表现,教学评估的结果,高校与外教签订的工作合同,参加活动的情况,聘请接待过程、签订合同、工作情况,我方收获、对华态度、专家建议和经验教训等。建立外教档案对高校今后的外教管理,尤其是对外教离校以后继续保持联系,进行延伸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主题,搞好教学管理
  
  聘请外籍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因此所有外教管理和其他工作都围绕教学管理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管理包括课程安排、教学运行和教学监督,它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提高聘请外籍教师工作效益的保障。首先,在外籍教师的任课安排上,高校应该对每位教师的所学专业和知识结构进行认真的了解,以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或者基本对口,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知识潜能,做到人尽其才。
  另外,高校对外籍教师的工作量和授课时间都要进行非常认真细致的考虑,并且对外籍教师上课进行考勤,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
  为了充分调动外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应制定定期听课制度,听课后,中外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切磋,互相促进。高校还应该制定学生测评制度,每学期末组织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然后把信息反馈给外籍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
  总之,高校要不断地探索适合外语教学的新路子,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外语教学呈现出向上的景象。
  
  三、加强日常管理,安全工作第一
  
  外教在学院工作期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管理,不仅要对聘请外籍教师的效益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外教本人及其人身安全负责,对国家的外事工作负责。为此,高校应制定严格的外事管理制度,从工作、生活各方面具体规定外教的作为和不作为,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包括住宿安全、财物安全、出行安全等,并且以合同附件的形式要求他們认真阅读后签字生效,这样会使外籍教师有自我约束意识,也会给外事工作减轻压力。
  诚然,纪律约束常常是令人不愉快的,加之西方文化推崇个人自由,和我国的一些习惯截然不同,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外教的误解,弄不好会伤了双方的和气,甚至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把握好尺度。
  另外,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国家安全要始终牢记心中。对此,除严格按国家的正式合同执行外,还应在合同附件中作出规定,比如,严禁外籍教师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课堂上谈论政治问题和其他敏感性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宣传外事纪律,使学生与外教保持一种健康、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在人,魏所康.教育行政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奕,王健.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68-71.
  [3]束定芳.英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金一超.论外籍教师聘请和管理工作的重新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4-116.
  [5]付拥军.论学校外籍教师的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
  
  基金项目:2009年度衡水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随时代在发展,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要有预见性,紧紧把握大纲,领会精髓,不斷调整教学策略和侧重点,改变旧有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究方法的运用放在首位,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进一步精细化,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抓住重点环节,进一步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历程和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抓住概念教学    “物理教学中要抓住概念教学”。以往我们死
期刊
提问是师生在课堂里互动交流的一种形式。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从提问的类型、模式和提问的要求来阐述提问的技能,供大家参考。    一、提问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一定要设计好问题。对学生来说,提问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提问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技能。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氨基酸的缩合,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假如有10个氨基酸形成一个十肽,会脱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从初三开始学习化学,由于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化学学习,所以对化学学习有着一种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其实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出要求,指导方法,认真开展课前预习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学生能力后,才能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近三年来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为目标,配合初中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意义和教学思路。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完成的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教师备好材料、仪器,学生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一般比较顺利,成功率高。这样留给学生探索创
期刊
[目的]研究外源氮肥、磷钾肥对棉花秸秆腐解过程的影响,为棉秸秆肥料化、基质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网袋堆制熟腐法,设置棉秸秆自然堆腐、棉秸秆添加氮肥(尿素)堆腐
在面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改良剂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提升面团加工特性的方法之一.该文以开发一种适用于改良面包品质的复合改良剂为目标,分别对卵磷脂、阿拉伯胶及α-淀粉酶进行
摘要: 本实验研究土壤不同pH值对凤尾鸡冠花的花序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5组所试验土壤pH值中, 以pH值=6效果最好, 土壤的pH值为5-7对花序生长和花色素苷的积累较为有利。土壤的pH值=4或8时既不利于花序的生长, 又对花色素苷的积累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凤尾鸡冠花 土壤酸碱度 花序 花色素苷    凤尾鸡冠花(Celosia crista ta va r. pyra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