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推进有特色的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检察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省白沙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偏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山区贫困县。自从2009年高检院倡导检察文化建设以来,白沙县检察院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方式,突出特点,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和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培养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队伍,从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我院的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检察文化建设: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打牢检察文化思想基础
  
  白沙院将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与检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召开座谈会、举办辅导讲座、知识测试、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与干警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诉求。加强干警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性等方面的教育,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强,经得住权力、金钱、人情的考验和诱惑,做到公正廉洁执法。
  
  二、注重系列文体活动,着力培育高雅情趣
  
  白沙院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干警到红色娘子军纪念地慰问老战士,倾听老一辈们讲述革命历史奋斗经历,使干警从革命先驱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爱国教育活动,坚定了检察干警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检察事业奋斗无私奉献的自觉性。积极组织干警开展书画、摄影、跑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在其乐融融中培养干警的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组织干警参加全省检察系统“人民检察官之歌”合唱比赛,充分发挥检察廉政艺术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着力塑造人民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三、注重理念建设。着力打造检察文化长廊
  
  白沙院一楼大厅对面宽大的电子显示屏不定期播放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及“忠诚、公正、和谐、奋进”的八字院训等,彰显执法为民的宗旨。一楼楼梯左右面墙上分别悬挂着具有白沙特色的山水壁画和“工作踏实,作风扎实,思想务实,学习求实”的文化格言:二楼党员活动中心左右面墙上分别悬挂着“老黄牛精神”——奋力开拓、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的壁画和m隋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字幅:三楼正中竖立着“五三三”工作目标公开栏;四楼会议室内挂有“勤奋好学,以求自身修养之丰;敬业尽责,以求检察事业之荣”的书法作品及“国色朝酣洒天香”的壁画。各部门门旁均挂着部门工作理念、名言警句,展示了大特区检察干警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追求目標。
  
  四、注重人文关怀。着力夯实检察文化基础
  
  一是落实从优待检政策。每年组织干警进行健康体检,院领导亲临看望生病干警,时常访问干警家庭,为生活困难干警给以适当的福利补助,帮助干警家属解决就业问题:每逢干警生日,院里送上蛋糕及由检察长签名的祝福贺卡:发动干警为患重症的一名干警捐款2万多元;为全院干警统一提供三餐:在单身干警宿舍安装了热水器,全院每间办公室均安装了空调。二是提高文化层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该院共有15名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45岁以下干警全部取得大学本科学历,2名干警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业。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且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干警关心的政治待遇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高了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了中青年干警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2009年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考核中获得第二名,年度考核从2008年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排名倒数第二跃居第二名,被省检察院评为"2009年度优秀基层检察院”和海南省检察机关“忠诚、感情、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考核中,又被省检察院评为"2010年度先进基层检察院”。此外,还被被省委办公厅评为“2006
  2010年度全省保密工作先进单位”,省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民事督促起诉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检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等多项殊荣。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一起正当防卫不起诉提请复核案的处理,可引出审查起诉中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案件如何处理的问题,提出了赋予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中决定撤案权的建议。  关键词:检察机关 审查起诉 决定撤案权    被不起诉人万某某,男,41岁,系某城建公司项目部雇佣的护场负责人,主要负责工地的巡逻和护场工作。防止工地的财物被盗。2006年3月8日零时许,汪某和田某在工地盗窃项托时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但羁押必要性概念如何准确界定;检察机关内部如何优化配置该项职权;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的难点等,认识层面仍有诸多困惑,亟待厘氅。  一、概念解析要义:羁押必要性与审查连续性  (一)羁押概念  何谓羁押?羁即拘束,羁押(书)意为:拘留、拘押。权威的说法,是指司法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留、逮捕后,对被告人作出生效判决以前,持续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法
适应人权保障需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做了专门规定。这一规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久押不决问题,但也可能因此弱化了惩罚犯罪的需求,如何实现两手抓,是贯彻落实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精髓。本文以当事人和解制度为切入点,希望通过探讨可适用当事人和解制度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审查问题,探索这类案件适用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方式。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与当事人和解制度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在2007年反贪污贿赂工作计划要点中重点指出:要理顺案件线索管理体制,提高线索的流转速度和利用率。当前,案件来源渠道不宽、举报线索量少质差呈越来越明显趋势,并严重制约着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为使有限的线索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加强对线索的管理和初查工作的规范。分析办案实践中线索管理和初查工作的现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一是线索数量不平衡,线索积压和无线索可查两
修改后的《律师法》于2008年6月1日生效实施。但其与《刑事诉讼法》相关内容冲突且效力不明,对于这两部法律的效力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当《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内容冲突时以后者效力优先。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刑事诉讼法》属于基本法,是上位法,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律师法》属于基本法以外的一般法律,是下位法。另一种观点认为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律师法》效力优先。客观的评价,从现行宪法、立
庭审是集中审理的关键,集中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庭审理中得以落实的,审理是否实现了集中化也主要是在开庭审理阶段体现出来。对于我国是否实现了审理的集中化,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我国立法上并没有严格区分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虽然有些案件表现出来的是只经过一次庭审即告终结,但这实际上是建立在多次“非正式开庭”基础上的。而且由于“非正式开庭”喧宾夺主成为法官获取案件信息的主要渠道,开庭本身都不具有实质意义,就
一、法国刑事司法的组织系统    法国刑事司法组织起源于拿破仑一世所制定的法典、尤其是1810年的刑法和一系列的刑事诉讼法(如1808年的《刑事调查法典》、后来演变为1958年的《刑事诉讼法》)。  在传统上,有关刑法的一般原则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法制的原则(没有法律就谈不上违法和对违法的惩处);司法追究的或然性原则(即检察官对确认的违法案件有追究或不追究的选择);调查取证的原則(检察官和预审法官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80%以上的检察院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干警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工作任务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不仅是检察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政权巩固的基础。笔者就基层检察院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做一探讨。    一、基层检察院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两个公权力机关,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这种制度设计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民事检察工作非常富有实践性与创造性,国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国民事检察权体现的是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公权力对另一种公权力的制约。因此,民行检察不仅需要研究较为宏观的制度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协调与把握好公权私权的关系。   一、对民事检察权性质的再认识  
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受权或受托的组织根据其职权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所采取的管理和处罚行为。刑事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所采取的处罚行为。实践中,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行政违法行为达到一定危害程度并触犯刑法时.行政违法行为就转化为刑事违法行为.从而行政执法就过渡到刑事司法。因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存在一个相互衔接的问题。随着我国法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