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城市化进程中,有着这样一群人,既是城市建设的推动者,又是城市价值的创造者。昔日商战中叱咤风云,建设着城市、改造着城市、美化着城市,今天仍然不辍笔,把人生的感受,把对美的理解用一种唯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诗歌。是啊!读了他们那对人生深刻的参悟、对美炙热追求的诗,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为此,本刊《地产关注》将进行“在路上”诗歌系列报道,全方位地展示开发商们多才多艺的文化素养,透过文化鉴赏地产之艺术,透过地产领悟文化之内涵。
2005年6月24至27日,“写给远方——骆英诗歌校园行”公益活动相继在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办。诸多艺术家的加盟吸引了众多学子前往观摩。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我们的文明”组委会所举办的“全国百所高校诗歌校园行”系列活动之一。“我们的文明”组委会由团中央、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9个机构组成,指导单位为中央外宣办、中央文明办、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文联、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宋庆龄基金会。“我们的文明” 主题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关注文明、体验文明、传承文明、创造文明。此次的“写给远方——骆英诗歌校园行”活动,将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诗歌艺术的魅力撒向校园。

本次诗歌校园行邀请了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著名影视演员谢芳、朱琳、冯福生,著名话剧演员周正、杨青,著名播音员李扬、王凯、查谦、谭梅等,艺术家的精彩朗诵是此次活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
此次诗歌校园行朗诵的诗篇均来自诗人骆英的作品《都市流浪集》和《落英集》。骆英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任职10年,之后任城市出版社副社长,现任中国市长协会会长助理、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北大新诗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骆英是近年来被诗歌界广泛关注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优美、细腻,意象新奇而充满哲思。在《落英集》中,诗人对家乡、对童年、对爱人、对生活的挚情和绵密回荡的抒怀,以及在新近出版的《都市流浪集》中对现代都市缺陷多角度的锐意批判,都在诗歌界引起较大反响。尤其在《都市流浪集》中,骆英以诗人的良知感悟生命,揭示出都市文明中的缺憾和危机,表达出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诗人以双向思维展示这种终极关怀的美学理想,一方面表现了对消磨个性、拘囿自由的愤懑与不平,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出对田园文化为象征的自然形态的憧憬和追寻。这种对都市危机的深入反思与深刻批判,被诗歌界泰斗牛汉称之为“骆英现象”。

对于目前诗歌脱离大众和“精英化”的倾向,骆英主张诗歌不应成为“少数人的文学”,诗人也不应“自弃于时代”,诗歌需要融入社会,与更多的人交流。
作为一名媒体记者,我有幸于首都师范大学聆听了一场朗诵会。从步入会场的那一刻起,我便如置身于文化殿堂……优雅的钢琴于场中回荡,偌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其间不乏充满青春活力的莘莘学子;成熟稳健的时尚白领;也有精神矍铄的教授学者。一双双渴求的眼神,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艺术家饱含热情的朗诵。而艺术家们精彩的演绎使诗人的情感得以形与神的流露,引爆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我也渐渐被诗人质朴的言语和纯真的情感所感染,冷板的职业情感被悄然同化,并不由而发的衍生出一种发自于我心深处的撼动。
一位老教授是这样告诉我的:“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我,第一次欣赏到在事业与诗歌上都有建树的骆英写的诗,很有情感。”
“作为一位外企职员,平时由于工作的缘故,难得挤出时间,今天很荣幸能欣赏到骆英老师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对我的内心和精神上是一次高雅的陶醉。”
“我是一个骆英老师的诗迷,我很喜欢骆英老师的诗,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作为一个名大学生我更加向往淳朴而真挚的境界。”
采访中有这样一位叫刘洋的同学格外引人注目,他昨天在民族大学听过一场后觉得仍不满足,因此今晚再次来观看,他说:“我昨天是带着刚参加完高考的弟弟来到北京,并和他一起听了一场骆英老师的诗歌朗诵会。我也是一个诗歌的爱好者,我和弟弟都被他的文学修养和底蕴深深吸引了,于是我们决定再次聆听……”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我独自一人漫步在街灯下的首师大校园,却依然沉醉在骆英真情流露的诗意里。在昏暗而又朦胧的路灯下,仿佛步入《落英季节》:

在落英的季节开始漂泊
那遥远的家乡使我忧伤
让刚起的风随意翻开了思绪
我茫然游荡在大街小巷
这城市的马路一定坚硬痛苦
沉重的脚步一遍遍徜徉
是落叶把灯光撕得很碎
站在路旁与流浪的小狗互相张望
我想那紫色的残叶一定是风笛
能将伤感动人的思念吹响
那是蓝色的小花也许是晨梦
梦中的童年让辛酸的泪流淌
在金碧辉煌的高楼隔窗眺望
远行的路已青草遮挡
这经历过苦难的生命无法诉说
像孤独的骆驼你无法圈养
像折桂的诗人在圣坛上困惑
落英啊你应该在盛开时坠落
由残破的风翻弄
吹散远方
吹散大漠

骆英印象
骆英认为,诗是观赏和映证的,同时又是宣泄的和倾诉的,他特别强调对社会的关怀和诉说。我对于这一诗歌理念十分认同。
——谢 冕
所谓行者,是漫漫长途的跋涉者,是风雨兼程的赶路人,是没有终点的长跑者,是茫茫荒野的独行侠,我心目中的怒波是这样的人!我对他最发自肺腑的一句祈福是—永作行者! ——陶斯亮

骆英以双向思维展示了他的这种终极关怀和美学理想,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消磨个性,拘囿自己的愤懑与不平,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他对田园文化为象征的自然形态的憧憬和追寻。这是一种生存环境,又是一种灵魂的归居。
——张同吾
喜获骆英老师亲笔签名的《都市流浪集》,全集拜读后感悟犹深。称其为商人不如称其为诗人更贴切,他鲜见商人的浮躁,更多是流露出诗人的儒雅。刚不惑之年,却久经沧桑,其诗清晰的人间透视,寓含深刻的哲理,包含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对都市发展与建设中种种缺憾的不鸣,以及对生活在都市底层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其诗别于以往古人寄托情怀、咏物抒情,而更多是融入其人生经历,把人生的成与败当之成素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坦然豁达的胸怀笑待人生。
——笔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