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指导活动之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指导学生有效深入学习、探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主体的学习探知、思考研析等活动进程的指导工作,推进教与学之间的协调、健康和共同发展。作者根据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就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师指导活动的开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指导教学 活动开展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教学活动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包括课堂、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其中,课堂为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实践“载体”,也为教师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深入实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教育学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主体的学习探知、思考研析等活动进程的指导工作,推进教与学之间的协调、健康和共同发展。新课改下,教师如何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开展科学、有序、深入的课堂指导活动,成为有效教学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现根据近年来的课堂指导实践感悟,对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指导活动的实施,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一、紧扣教学双边特征,教师指导活动要具有互动性
  教学活动,其本质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深切互动、深刻交流的发展过程,呈现显著的双边、双向特征。数学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应渗透和贯穿在整个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过程中,成为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进行深入交流、互动实践的重要部分之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指导活动时,不能单纯地对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探究分析活动进行引导和指点,而是要借助于双边互动交流活动,将教师的指导活动融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新知教学任务、问题解答方法等方面,通过与学生群体的合作、谈话、探讨、点拨等活动,深入推进指导活动进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认知“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知识点内容时,抓住该节课教学目标任务和学习认知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指导活动渗透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之中,围绕该知识点的关键要义和深刻内涵,向学生提出“a是表示n个a相乘,(ab)表示的是什么呢?”、“(ab)、(xy)、(abc)、(mnpq)的结果又怎样?那么(ab)(n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我们计算的(ab)、(ab)是什么运算?是什么的乘方?”等探讨内容,引导初中生共同开展探析知识点的双边活动,从而把新知讲解指导活动与师生互动活动合二为一,提高指导的实效。
  二、把准课改目标精髓,教师指导活动要注重发展性
  锻炼学习对象的数学技能,培养学习对象的数学品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教学宗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应肩负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的教学“重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指导时要认真落实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指导初中生围绕学习任务或解题要求,开展动手探索、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等实践活动,并能够根据初中生分析、思考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知,提高探究效能,让初中生在有效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提升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
  如在“已知有一个y=k/x的反比例函数,它的图像过点(-1,-2),试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有一坐标(2,n)在这个函数图像上,试确定n的值”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初中生探知解题思路、解答方法的进程中,将数学解析能力培养融入进指导引导活动中。根据案例解答要求,指导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找寻内在联系,开展思路探寻探究活动。学生探知研析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第一小题解答时,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将点(-1,-2)带入反比例函数中,从而求出此函数的关系式;第二小题可以将(2,n)代入这一函数关系式,就可求出n的值。”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析活动,小组合作探析解题过程的正与误,学生认识到该案例解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掌握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该相等。”最后,教师组织初中生根据以往解题所得,总结提炼,归纳辨析得到其解题策略。在此指导过程中,初中生分析问题能力、数学推导能力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解析数学问题的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科学设置导学关系,教师指导活动要呈现科学性
  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过分放大教师的指导功效或者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教与学之间的导与学活动时间比重的失衡,出现以导代学的情况,导致教学活动效能事倍功半。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对象只有在科学指导和有序教学下,才能更深入地学习认知新知,主动深刻地探求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指导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导”在促进和提高学生“学”的深度、程度等方面的“引”和“促”的积极作用,指导学生在学习探究时,不能以导代学,而要坚持“以教导学”、“导学结合”,借助“教学相长”、“行知合一”等先进教学理念,科学调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和“节奏”,既凸显教师在学生探知数学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促进作用,又呈现学生主体能动探究思索的重要特性,让初中数学教师的“导”成为推进教与学活动进程的重要“动力”和“保证”。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指导活动必须遵循新课改标准及课堂构建要素实际,科学指导,有序指导,及时指导,切实推进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实践进程和效能。
  参考文献:
  [1]尹志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2).
  [2]王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1(26).
  [3]鲁萍.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2).
  [4]徐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点及抽象性,让许多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数学学习。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高中数学知识不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许多学过的高中数学知识由于没有结合相关生活实践会很快被忘掉。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对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一系列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够让高
目的:  1研究MAPKs信号通路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GED)防治RIRI的作用及与MAPKs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1肾缺血-再
摘 要: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行列式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为零.  关键词: 余子式 代数余子式 行列式  定理: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的和.即  参考文献:  [1]李正元,李永乐,袁荫棠.数学复习全书[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2).  [2]孟昭为.线性代数[M].同
摘 要: 2012年暑假,作者参加了省职业学校数学新教材培训,并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参与了有关教学评价组的讨论,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有的评价方法都表示过于单一,大家也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评价方式。可以说方式多样,有些评价方式真是闻所未闻,但总的来说,大家的评价方式正在从一味注重书面的考试形式转向对课堂上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并且大家也一致认为减少对书面考试形式的依赖,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