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综合性学习的到来,学生在课堂上将得到更多心灵、时间、空间上的自由,敢想、敢体验、学自己想学,在课内和课外、自然与社会之间尽情地汲取、实践。
【关键词】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这学期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习目标的丰富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课堂中,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将不再狭隘的、片面的,而是开放的、丰富的。我们强调“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识方面的,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认识策略的完善,也包括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二、学习内容的整合性
语文学习的内涵等同于生活的内涵,因而,我们把鲜活的生活引进语文课堂,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引进语文课堂,把教材的“辐射信息”引进语文课堂,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拓宽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学科内容间的渗透性
综合性学习提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所以可以把与语文教材有交叉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引进语文课堂,如把语文课与社会课、自然课、美术课等相融合。
(二)促进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当前的各种热点问题,所以可以以此为语文课内的学习内容。虽然语文课上不学习教材内容,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实现课内外信息的融合
学生只有在教材的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才能学得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应该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种以“一篇带一捆”的学习内容的整合方式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量,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空间的灵活性
(一)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在深入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如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凭借教材不能解决、或者说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更多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阅览室查看资料。
(二)让学生走进网络
网络传播时代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异常丰富,学习背景变得空前广阔,而对信息爆炸,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神去积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
(三)让学生走向校外
校外广阔的世界蕴含着巨大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空间对着校外开放,将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带来更多真实的体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应用的场所。
三、学习方法的活动化
综合性学习的倡导,将促使传统课程教学“师授生受”的僵化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充满情趣和智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成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主流。
(一)设计应用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实践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角色体验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和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转换,促进他们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获得独特的体验,并由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表现出来,即课堂表演。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角色体验活动能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领域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三)专题研究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后再进行综合概括,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专题研究很可能要延伸到课外,但课堂上我们必须组织好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四)合作争鸣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当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或问题产生了明显的分歧,且都坚持己见时,教师不必急着做“终裁的法官”,而完全可以将意见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经过一定的准备,开展一场辩论活动。课堂上激烈的唇枪舌剑将促使学生协调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深入地探究课文,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以精彩的语言为其外显,同学们捕捉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
四、学习评价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是一场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编辑:李 敏)
【关键词】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这学期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习目标的丰富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课堂中,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将不再狭隘的、片面的,而是开放的、丰富的。我们强调“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识方面的,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认识策略的完善,也包括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二、学习内容的整合性
语文学习的内涵等同于生活的内涵,因而,我们把鲜活的生活引进语文课堂,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引进语文课堂,把教材的“辐射信息”引进语文课堂,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拓宽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学科内容间的渗透性
综合性学习提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所以可以把与语文教材有交叉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引进语文课堂,如把语文课与社会课、自然课、美术课等相融合。
(二)促进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当前的各种热点问题,所以可以以此为语文课内的学习内容。虽然语文课上不学习教材内容,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实现课内外信息的融合
学生只有在教材的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才能学得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应该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种以“一篇带一捆”的学习内容的整合方式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量,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空间的灵活性
(一)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在深入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如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凭借教材不能解决、或者说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更多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阅览室查看资料。
(二)让学生走进网络
网络传播时代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异常丰富,学习背景变得空前广阔,而对信息爆炸,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神去积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
(三)让学生走向校外
校外广阔的世界蕴含着巨大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空间对着校外开放,将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带来更多真实的体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应用的场所。
三、学习方法的活动化
综合性学习的倡导,将促使传统课程教学“师授生受”的僵化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充满情趣和智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成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主流。
(一)设计应用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实践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角色体验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和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转换,促进他们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获得独特的体验,并由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表现出来,即课堂表演。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角色体验活动能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领域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三)专题研究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后再进行综合概括,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专题研究很可能要延伸到课外,但课堂上我们必须组织好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四)合作争鸣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当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或问题产生了明显的分歧,且都坚持己见时,教师不必急着做“终裁的法官”,而完全可以将意见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经过一定的准备,开展一场辩论活动。课堂上激烈的唇枪舌剑将促使学生协调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深入地探究课文,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以精彩的语言为其外显,同学们捕捉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
四、学习评价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是一场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