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可有些农村的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遇到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对作文“敬而远之”。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亦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作文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相约书海——读中写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量,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作文来。所以要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另外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就刚刚开始接触人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储备学识是最好也是最快捷的办法。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中领受他人的经验,接触他人的心情,学习他人作文的技法,领悟写文章的奥妙。书读得越多,思路就越开阔,厚积而薄发,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在读中思、读中写,边读边写,从而最终体会到自己作文的快乐,这应算是使学生“乐写”的一种途径。 “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就是这个道理。
二、动手实践——做中写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更有教师趣说“百闻不如一试”。这就告诉我们,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最富有真情实感的。这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试着去做一做有兴趣、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去体验生活,开阔学生视野,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地参加实践。例如我们是农村小学,这里盛产铁观音,家家都有铁观音,“十一”长假正是铁观音茶采摘的季节,学生回去人人都要帮家里采摘茶叶。我布置了《采制铁观音》的题目,学生有了采制铁观音的经验,心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所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做中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写作素材,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奇思妙想——想中写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文体、提倡自由表达也是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构思新颖,富于想象力的文章,不仅训练学生写故事,也让学生对“实文”加入鲜活的元素。想,就是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人的想象力是十分推崇的,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囊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确实,回顾历史,想象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相约书海——读中写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量,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作文来。所以要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另外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就刚刚开始接触人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尚浅,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储备学识是最好也是最快捷的办法。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中领受他人的经验,接触他人的心情,学习他人作文的技法,领悟写文章的奥妙。书读得越多,思路就越开阔,厚积而薄发,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在读中思、读中写,边读边写,从而最终体会到自己作文的快乐,这应算是使学生“乐写”的一种途径。 “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就是这个道理。
二、动手实践——做中写
“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更有教师趣说“百闻不如一试”。这就告诉我们,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自己亲自做一遍。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是最朴素、最真挚、也是最难忘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最富有真情实感的。这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试着去做一做有兴趣、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去体验生活,开阔学生视野,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地参加实践。例如我们是农村小学,这里盛产铁观音,家家都有铁观音,“十一”长假正是铁观音茶采摘的季节,学生回去人人都要帮家里采摘茶叶。我布置了《采制铁观音》的题目,学生有了采制铁观音的经验,心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所以,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做中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写作素材,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奇思妙想——想中写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上,淡化文体、提倡自由表达也是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构思新颖,富于想象力的文章,不仅训练学生写故事,也让学生对“实文”加入鲜活的元素。想,就是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人的想象力是十分推崇的,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囊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确实,回顾历史,想象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