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1980~2017年的地面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四川盆地寒潮业务标准统计分析了38年四川盆地出现的77次区域寒潮特征及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台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气象局次季节至季节气候预测创新团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1980~2017年的地面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四川盆地寒潮业务标准统计分析了38年四川盆地出现的77次区域寒潮特征及其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近38年四川盆地区域寒潮频次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为0.18次/10a,而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增速为1.14℃/10a;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弱的升高趋势,且冬季比春、秋季升温趋势显著。寒潮天气过程中24h内主要表现为最高气温的下降,最低气温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大渡河流域洪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沙坪站为代表,分析了1937~2019年大渡河中下游历次洪水的洪峰、洪量、峰
站在产业的角度来看,尽管目前物联网市场很大,但由于市场碎片化和商业模式不明确,缺乏对各行业各地域物联网需求公共部分的分析、抽象和建设,以致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从而难以整合物联网生态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移动互联网的演进方向,从产业推广和平台运营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物联网大型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关键基础平台的概念、功能和框架,必将促进物联网建设进入集中化、标准化、
本文对GRAPES_Meso中Kain-Fritcsh eta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三种改进:(1)将原触发机制中的温度扰动分解成由水汽决定的垂直向和水平向温度扰动(KF1方案),(2)在原温度扰动中直
为去除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二溴乙腈(DBAN),采用紫外光(UV)降解水中DBAN,探究不同UV强度、温度、DBAN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溶液pH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AN的剩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