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每个人若要有意义地去活,是需要在心灵中搭设圣坛的。这圣坛就是理想,就是责任,就是毅力,就是追求!
——主人公温冬梅人生格言
撕碎低保合同书
今年51岁的温冬梅,家住武汉市武昌中华路。她原在一家企业做人事工作,在单位时工作突出,年年都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可临近40岁时却遭遇下岗的厄运,半年后丈夫接着下岗,当时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一家四口面临着生活的难题。坚强的温冬梅暗暗抹去伤心的泪水:“下岗的不是我们一家,我们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也得去拼去搏,我相信大武汉不会饿死人的。”
夫妻俩商量决定开家餐馆谋生。几天后,他们终于在中华路街找到了门面,可租金昂贵。夫妻俩拿出二人单位买断工龄的全部3万元钱,又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元进行门店装修、购置餐饮工具。1997年3月,温冬梅的“梦天餐厅”正式开张营业。为了留住顾客,温冬梅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在菜的价格上压得很低,因此餐馆每天顾客盈门。可她两个月后一盘算,除房租和其它开支外,只能保底没有节余。温冬梅意识到照这样做下去是徒劳的,她开始将菜价略微抬高。但精明的顾客见菜涨价就不像原来那样天天上门,餐馆生意开始萧条。
到了1998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温冬梅的餐馆再次受到重创,连续两个月没有生意。这时的温冬梅心急如焚,可餐馆门面的合同签约两年,如果中途毁约要加倍赔偿。她只有苦苦地守着。随着洪水的渐渐回落,温冬梅又开始振奋精神,开始准备打翻身仗。她扩大经营品种,在原来单一炒菜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沙锅煲和自制泡菜,生意又开始回升,温冬梅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
可这样的日子没维持多久,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临,加之餐馆门面前修路改造,命运又一次将她推到悬崖绝境。一连三个月餐馆无顾客上门,可房租、电、水、税钱同样要交,温冬梅被逼得快疯了。一直苦熬到7月份合同到期,她终于将门面转让了出去。最后算下来,两年时间分文未赚,还欠下装修时借的3万元钱无力偿还。最惨的是2000年春节后,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身无分文的温冬梅只好含着泪水求儿子:“将小姨给你们的100元钱借给我买袋米,不然会饿死。”一连几天,一家四口人餐餐靠稀饭度日。一次社区居委会领导上门时撞见了这一幕,将温冬梅带到居委会,递给她一份低保合同协议书,让她拿回家填。温冬梅一路流着泪回家后,几次准备拿笔填表时她都想:“我还只有40岁啊,以后就这样坐在家里靠国家钱养着,心里踏实吗?”那一夜,她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她将那份救命的低保合同书撕得粉碎扔出窗外……
酸甜苦辣都浸泡在泡菜上
温冬梅决定出门去找工作,可接连跑了几天,用人单位都以她年龄大为由将她拒之门外。就在她心烦意乱时,一位好友上门看望她。没有什么招待好友,温冬梅只煮了一锅稀饭,抓了一盘自己亲手泡的泡菜上桌。好友一尝泡菜,赞不绝口:“好味道,你咋不在泡菜上做文章赚钱呢?”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温冬梅决定在泡菜上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虽然不是大投资,但对于一穷二白的温冬梅来说,即便是100元钱的投资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第二天一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菜场卖萝卜的摊位前,几次张口想对摊主说想赊20斤萝卜,又不好意思张口。半小时后,她终于鼓足了勇气向摊主求助,好心的摊主二话没说赊了50斤萝卜给她。就是那50斤萝卜让她越过了人生又一道坎。
7天后,菜泡好了,接着便是要找销路。温冬梅提着一个装有泡菜的坛子到附近的菜场卖干菜的摊位去托人代卖,可一连问了几家,别人以利润低而拒收。最后温冬梅又来到一个小伙子摊位前,小伙子生意特别好,温冬梅马上放下坛子帮小伙子的忙。她的行动感染了小伙子,最终愿意以每斤提成5毛钱为她代卖。那一刻温冬梅喜悦的泪水淌了一脸。温冬梅又如法炮制到周边菜场寻找代卖点,一星期后她终于找到了7家代卖点。
为了扩大泡制品种,温冬梅在原来泡豆角、泡子姜的基础上,又大胆地尝试泡凤爪。她踩着自行车去很远的万吨冷库进回凤爪,回家后进行熟处理。在熟处理过程中由于火候难以掌握,要么生、那么熟透。为了攻克这道难关,温冬梅提着闹钟守在锅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泡制后,水晶凤爪香味浓郁,口感滑爽,一投放市场就受到顾客的青睐。
为了抓住这一机遇,温冬梅请来4个帮手,每天忙到深夜,常常是累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双手提着30公斤的泡菜坛送货或寻找新的代卖点。由于沿线点多分布线路长,温冬梅只能走一段路再坐几站车。由于天气热,车上拥挤,常常遭到乘客的白眼和漫骂。由于她日复一日地提着沉重的泡菜坛送货,她的两胳膊内韧带多次被拉伤,至今一遇上阴雨天,就疼痛难忍。但到了2001年,她已经在武汉三镇找到40个代卖店。那时,她家没有电话,为了让顾客方便联系她,只有委托街坊的公用电话亭,将顾客打来的电话转给她。代卖点的利润本来就很低,有的摊主将卖完的钱一压再压不付款,还有几个点的摊主将几个月的货款带走,面对这些,温冬梅几次想放弃,可一想起孩子,温冬梅只好打消放弃的念头继续拼搏。
泡菜大王要做百年品牌
2002年春节后,温冬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超市是她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天,她走进徐东超市办公室,介绍了自己的泡菜,说明想让自己的产品进入超市。超市负责人连珠炮似地向她询问:你是哪个厂家?知名品牌是什么?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手续齐全吗?……那一刻,温冬梅懵了,她这才知道想进超市还有这么多麻烦。
整整一个月,她每天从武昌到汉口顶着寒风穿梭在各个办证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这些复杂的手续办理完毕。接下来又要设计产品的包装袋,温冬梅一次请厂家印制10万个包装袋,又购买了一台真空机。一个月后,就在她怀着喜悦的心情憧憬未来时,退货电话打来了,因为食品袋的水晶凤爪全部腐烂变质……后来,她才得知那台真空机不合格,袋里的空气没有抽干净。
这次失败倾尽了她所有的积蓄,但让温冬梅在商场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短暂的阵痛后,温冬梅变得更加坚强。既然包装这条路暂时没条件去走通,还是走散装这条路。2002年3月,温冬梅托一瓷器商家在江西景德镇为她专门进了一批蓝色花纹水晶坛,装入亮晶晶的水晶凤爪,鲜艳夺目,在交了4000元的进场费,她的产品终于跨进了多年渴望已久的大型超市。之后的一个月,她连本带利共挣了5万元,手捧着那5万元钱,温冬梅先前那深至骨髓的痛苦一扫而光。
两个月后,温冬梅的泡菜又顺利进入了另一家大型超市,随着市场的供货量增大,温冬梅购买了一台面包车专门负责送货,结束了原始的肩挑手提送货工序。
2004年,温冬梅的泡菜市场越做越大,终于成立了自己的鑫旺公司。她同时为她的主打产品水晶凤爪申请了专利注册商标。如今温冬梅在武汉多家超市拥有20个专卖柜,品种发展到50多个,被顾客称为泡菜大王。
致富后的温冬梅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将40多名下岗工人接纳到自己公司工作,由于她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评为“武汉市创业明星”;她的水晶凤爪也被评为“武汉名菜”;鑫旺公司更多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企业”等光荣称号。
2005年,温冬梅已经在市郊租下几百亩菜园准备种植蔬菜形成产销一条龙,将自己的泡菜做成百年品牌。
——主人公温冬梅人生格言
撕碎低保合同书
今年51岁的温冬梅,家住武汉市武昌中华路。她原在一家企业做人事工作,在单位时工作突出,年年都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可临近40岁时却遭遇下岗的厄运,半年后丈夫接着下岗,当时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一家四口面临着生活的难题。坚强的温冬梅暗暗抹去伤心的泪水:“下岗的不是我们一家,我们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也得去拼去搏,我相信大武汉不会饿死人的。”
夫妻俩商量决定开家餐馆谋生。几天后,他们终于在中华路街找到了门面,可租金昂贵。夫妻俩拿出二人单位买断工龄的全部3万元钱,又向亲朋好友借了5万元进行门店装修、购置餐饮工具。1997年3月,温冬梅的“梦天餐厅”正式开张营业。为了留住顾客,温冬梅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在菜的价格上压得很低,因此餐馆每天顾客盈门。可她两个月后一盘算,除房租和其它开支外,只能保底没有节余。温冬梅意识到照这样做下去是徒劳的,她开始将菜价略微抬高。但精明的顾客见菜涨价就不像原来那样天天上门,餐馆生意开始萧条。
到了1998年,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温冬梅的餐馆再次受到重创,连续两个月没有生意。这时的温冬梅心急如焚,可餐馆门面的合同签约两年,如果中途毁约要加倍赔偿。她只有苦苦地守着。随着洪水的渐渐回落,温冬梅又开始振奋精神,开始准备打翻身仗。她扩大经营品种,在原来单一炒菜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沙锅煲和自制泡菜,生意又开始回升,温冬梅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
可这样的日子没维持多久,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临,加之餐馆门面前修路改造,命运又一次将她推到悬崖绝境。一连三个月餐馆无顾客上门,可房租、电、水、税钱同样要交,温冬梅被逼得快疯了。一直苦熬到7月份合同到期,她终于将门面转让了出去。最后算下来,两年时间分文未赚,还欠下装修时借的3万元钱无力偿还。最惨的是2000年春节后,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身无分文的温冬梅只好含着泪水求儿子:“将小姨给你们的100元钱借给我买袋米,不然会饿死。”一连几天,一家四口人餐餐靠稀饭度日。一次社区居委会领导上门时撞见了这一幕,将温冬梅带到居委会,递给她一份低保合同协议书,让她拿回家填。温冬梅一路流着泪回家后,几次准备拿笔填表时她都想:“我还只有40岁啊,以后就这样坐在家里靠国家钱养着,心里踏实吗?”那一夜,她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她将那份救命的低保合同书撕得粉碎扔出窗外……
酸甜苦辣都浸泡在泡菜上
温冬梅决定出门去找工作,可接连跑了几天,用人单位都以她年龄大为由将她拒之门外。就在她心烦意乱时,一位好友上门看望她。没有什么招待好友,温冬梅只煮了一锅稀饭,抓了一盘自己亲手泡的泡菜上桌。好友一尝泡菜,赞不绝口:“好味道,你咋不在泡菜上做文章赚钱呢?”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温冬梅决定在泡菜上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虽然不是大投资,但对于一穷二白的温冬梅来说,即便是100元钱的投资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第二天一早,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菜场卖萝卜的摊位前,几次张口想对摊主说想赊20斤萝卜,又不好意思张口。半小时后,她终于鼓足了勇气向摊主求助,好心的摊主二话没说赊了50斤萝卜给她。就是那50斤萝卜让她越过了人生又一道坎。
7天后,菜泡好了,接着便是要找销路。温冬梅提着一个装有泡菜的坛子到附近的菜场卖干菜的摊位去托人代卖,可一连问了几家,别人以利润低而拒收。最后温冬梅又来到一个小伙子摊位前,小伙子生意特别好,温冬梅马上放下坛子帮小伙子的忙。她的行动感染了小伙子,最终愿意以每斤提成5毛钱为她代卖。那一刻温冬梅喜悦的泪水淌了一脸。温冬梅又如法炮制到周边菜场寻找代卖点,一星期后她终于找到了7家代卖点。
为了扩大泡制品种,温冬梅在原来泡豆角、泡子姜的基础上,又大胆地尝试泡凤爪。她踩着自行车去很远的万吨冷库进回凤爪,回家后进行熟处理。在熟处理过程中由于火候难以掌握,要么生、那么熟透。为了攻克这道难关,温冬梅提着闹钟守在锅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泡制后,水晶凤爪香味浓郁,口感滑爽,一投放市场就受到顾客的青睐。
为了抓住这一机遇,温冬梅请来4个帮手,每天忙到深夜,常常是累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双手提着30公斤的泡菜坛送货或寻找新的代卖点。由于沿线点多分布线路长,温冬梅只能走一段路再坐几站车。由于天气热,车上拥挤,常常遭到乘客的白眼和漫骂。由于她日复一日地提着沉重的泡菜坛送货,她的两胳膊内韧带多次被拉伤,至今一遇上阴雨天,就疼痛难忍。但到了2001年,她已经在武汉三镇找到40个代卖店。那时,她家没有电话,为了让顾客方便联系她,只有委托街坊的公用电话亭,将顾客打来的电话转给她。代卖点的利润本来就很低,有的摊主将卖完的钱一压再压不付款,还有几个点的摊主将几个月的货款带走,面对这些,温冬梅几次想放弃,可一想起孩子,温冬梅只好打消放弃的念头继续拼搏。
泡菜大王要做百年品牌
2002年春节后,温冬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超市是她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天,她走进徐东超市办公室,介绍了自己的泡菜,说明想让自己的产品进入超市。超市负责人连珠炮似地向她询问:你是哪个厂家?知名品牌是什么?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手续齐全吗?……那一刻,温冬梅懵了,她这才知道想进超市还有这么多麻烦。
整整一个月,她每天从武昌到汉口顶着寒风穿梭在各个办证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这些复杂的手续办理完毕。接下来又要设计产品的包装袋,温冬梅一次请厂家印制10万个包装袋,又购买了一台真空机。一个月后,就在她怀着喜悦的心情憧憬未来时,退货电话打来了,因为食品袋的水晶凤爪全部腐烂变质……后来,她才得知那台真空机不合格,袋里的空气没有抽干净。
这次失败倾尽了她所有的积蓄,但让温冬梅在商场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短暂的阵痛后,温冬梅变得更加坚强。既然包装这条路暂时没条件去走通,还是走散装这条路。2002年3月,温冬梅托一瓷器商家在江西景德镇为她专门进了一批蓝色花纹水晶坛,装入亮晶晶的水晶凤爪,鲜艳夺目,在交了4000元的进场费,她的产品终于跨进了多年渴望已久的大型超市。之后的一个月,她连本带利共挣了5万元,手捧着那5万元钱,温冬梅先前那深至骨髓的痛苦一扫而光。
两个月后,温冬梅的泡菜又顺利进入了另一家大型超市,随着市场的供货量增大,温冬梅购买了一台面包车专门负责送货,结束了原始的肩挑手提送货工序。
2004年,温冬梅的泡菜市场越做越大,终于成立了自己的鑫旺公司。她同时为她的主打产品水晶凤爪申请了专利注册商标。如今温冬梅在武汉多家超市拥有20个专卖柜,品种发展到50多个,被顾客称为泡菜大王。
致富后的温冬梅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将40多名下岗工人接纳到自己公司工作,由于她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评为“武汉市创业明星”;她的水晶凤爪也被评为“武汉名菜”;鑫旺公司更多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企业”等光荣称号。
2005年,温冬梅已经在市郊租下几百亩菜园准备种植蔬菜形成产销一条龙,将自己的泡菜做成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