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胀的大国策略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随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能源、有色金属等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走势强劲,因为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和消耗国,其价格上涨引发了人们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
  
  当前通胀主要来自国内
  
  今年下半年,中国的物价形势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9月份,中国CPI达到了3.6%,10月份进一步走高到4.4%。目前,人们感觉最明显的就是食品、蔬菜类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通胀预期普遍很高。
  如何看待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不少人将当前的物价上涨与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联系在一起,认为这种上涨是输入性的,因此得出国内政策无能为力或政策空间有限的结论。其实,这种看法是严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目前发生的通胀,来自输入性的只占相当小的部分,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国内的因素。从时间上看,2009年中国实施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同时实行极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当年信贷新增量达到10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了27.7%。今年前三个季度,货币供应量继续快速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实际需要,特别是一季度,货币供应量仍然达到了22%。根据经验,通货膨胀常常出现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半年到一年半之后,从时间上看,今年第三季度以来的物价快速上涨,与去年以及今年初的过量货币供应十分吻合。
  从物价上涨的主要类别来看,主要是农产品、食品和居住价格。中国进口品主要是能源、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以这些原材料为主要成本的工业用品,有的并未出现上涨,有的涨幅很小。农产品之所以出现上涨,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跟不上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速,当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基础设施与工业投资时,大量资源以及土地、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农业比较收益随之下降,供应随之下降,涨价随之发生。加上过多的货币供应,导致资金成本低廉,农产品有上涨预期,故而成了投机资金的主要攻击对象,令通胀火上浇油。居住价格,则因为2008年底实行的货币政策推高了房价泡沫,进而推高租金所致。
  相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大多处于通缩的边缘,或存在较大的通缩风险。美联储的宽松货币如果真成了帮凶,那么资源价格的上涨首先也应该体现在其本国的通胀上,但事实相反,美国恰恰没有通胀。
  
  输入性通胀的智猪博弈
  
  尽管目前的通胀主要来源于内部而不是外部输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外部因素不会对国内的通胀产生影响,更不能排除未来外部因素成为国内通胀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认真分析内部和外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精准地找到原因,方可有效地制定对策。
  以2006—2007年的情况为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从2006年下半年起,国内CPI开始大幅走高,到2007年攀升到了7%左右。从表面上看,这一波通胀带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从2003年开始的全球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资源价格的上涨,恰好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相一致。尽管将全球资源价格景气全部归结为中国拉动并不合理,但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因素”确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2007年2月,中国央行的加息行为,严重冲击国际期货市场,就是一个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将进口价格的上涨与国际物价的上涨现象归结为“输入性通胀”,从某种意义上,只是看到了表象,甚至在逻辑上存在错误。中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并不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是价格的重要“确定者”(Price maker)。也就是说,是中国自身的经济繁荣造成了进口价格的上涨,进口价格又推升国内价格上升,归根到底,是国内需求推升了国内的价格上涨。尽管国外需求和货币因素在其中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但相对来说,是次要的力量。
  博弈论中有一个智猪博弈命题。说的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另一边就会落下少量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可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之后,争吃到另一半残羹。这一博弈中各自的最优策略是:小猪选择“搭便车”,大猪主动出击。显然,在国际资源市场上,中国因为体量大,面对价格上涨“输入”到国内,中国通过国内的紧缩政策即可以反馈到市场上,造成价格回落;而一些小的经济实体,就算是实施极严厉的紧缩措施,对能源价格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接近于零,因此不如不行动,坐等中国行动。而中国采取行动,虽然小国能搭便车分走部分好处,但中国还能得到剩下来的绝大多数好处。
  面对可能出现的“输入性通胀”,坐等和观望并不适合中国。相反,着眼于国内紧缩才是应对的最佳策略。当然,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会对资源价格产生一定影响,故而与这些国家进行政策协调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协调可利用G20会议、中美战略对话等渠道进行。
  首先,在各项紧缩措施中,信贷和利率的作用最为有效。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的热度与信贷投放有着相当严密的关系,而利率作为一项市场化的调控工具,更不应闲置,应该运用得更频繁。
  其次,汇率的作用远不如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有效。从理论上看,美元贬值20%,汇率不变,则进口价格则有可能上涨20%,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则可以保持进口价格不变。但中国经济不可能承受汇率波动幅度过大。更重要的是,就算是人民币升值,部分抵消美元贬值对进口和出口价格的影响,但由于进口和出口产品都有很长的产业链,在漫长的传导过程中,其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已经大大弱化,因此指望人民币升值来对物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不但极其缓慢,而且效果不理想。
  第三,在所有的反通胀政策中,行政手段包括限价、补贴等,是对市场扭曲最大,也是效果最差的手段。一旦被输入性通胀的假象所欺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国内政策无招可用的印象,进而为行政手段的出台提供舆论环境,这种情况是要亟需避免的。
其他文献
从全球各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各行业间的竞争模式出现以下的发展情况,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关系竞争。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建立自己主导的供应链,转变竞争模
随着欧债危机的延烧,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在讨论欧元到底是会走强还是会疲软,会不会从现在的1欧元兑换1.36美元,跌到1欧元兑换1美元。然而,本书作者却指出,欧元必死!这样的论断显然让有关欧元是强还是弱的说法黯然失色,人们的注意力一下转到了对欧元生与死的关切上。  说到欧元的“死”,必定要回望欧元的“生”。欧元诞生的历程,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欧元的诞生似乎并不必然,但欧元的死亡却是命中注定。  从欧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古汉字造字法"六书"中"形声"、"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角度出发,追寻造字法与古典园林
目的探讨自制30°斜坡式自动充气枕对脑卒中鼻饲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老年护理病房住院的60例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