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形象;闪光点;多元化教学;读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23—01
心理学认为,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入门的向导。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较普遍地认为地理学科内容庞杂,图象千变万化,难学易忘,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学起来伤神费力。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成了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提高地理教学整体效率,增强学生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哪一位教师,也会相应喜欢该教师所代的课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地理教师,如果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广博的地理知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和教育学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那就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大胆探索新教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力争以最高水平上好每一节课,学生自然感觉到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太短了,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学习。
二、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直观性的特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广泛深刻,而且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不论是学习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对具体涉及到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民族、资源、交通等问题,教师都能在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中找到吸引学生的“闪光点”,如,雄踞华夏的五岳、举世文明的长江三峡、汹涌壮观的钱塘潮、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这些近在家乡、远及全球的活生生的实例,犹如一幅完美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如在讲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特点时,教师可以举出美誉天下的桂林山水、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南昆铁路上的“洞中洞”、“洞中桥”、“露天洞”等奇观,这些能使学生很容易明确云贵高原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交通的制约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其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又深化了教学结构,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切忌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单纯地听,被动地接受。这种教法显然与新时代对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科学的教法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讲“地球的公转”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假设: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度,昼夜长短与太阳的高度角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接着做出增大及变小的假设,以启发学生思维;在讲“地形与气候”时可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宽阔而南、北美洲该气候分布的范围比较狭小?这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梯度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成功,无疑是对学生的一次鼓励,从而能使其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通过读图和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读地图的重要性有许多种说法:“学会看地图,学习地理不用愁”,“熟悉地图,学习地理的任务就完成一半”,而地理试题本身具有“有题必有图,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其实,地理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地图的文字表达。因此,教师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地图,不但可以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而且可以增强其学习地理的趣味性。例如,在复习湖泊内容时,教师可以由中国的五大淡水湖联系到北美洲的五大湖,并让学生在地图上落实,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而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技术对地球的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进行直观的演示,能把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B)—0023—01
心理学认为,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入门的向导。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较普遍地认为地理学科内容庞杂,图象千变万化,难学易忘,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学起来伤神费力。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成了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提高地理教学整体效率,增强学生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哪一位教师,也会相应喜欢该教师所代的课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地理教师,如果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广博的地理知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且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和教育学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那就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影响。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大胆探索新教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力争以最高水平上好每一节课,学生自然感觉到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太短了,学习兴趣便会油然而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学习。
二、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直观性的特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广泛深刻,而且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不论是学习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对具体涉及到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民族、资源、交通等问题,教师都能在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中找到吸引学生的“闪光点”,如,雄踞华夏的五岳、举世文明的长江三峡、汹涌壮观的钱塘潮、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这些近在家乡、远及全球的活生生的实例,犹如一幅完美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如在讲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特点时,教师可以举出美誉天下的桂林山水、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南昆铁路上的“洞中洞”、“洞中桥”、“露天洞”等奇观,这些能使学生很容易明确云贵高原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和发展交通的制约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其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又深化了教学结构,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切忌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单纯地听,被动地接受。这种教法显然与新时代对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科学的教法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讲“地球的公转”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假设: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度,昼夜长短与太阳的高度角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接着做出增大及变小的假设,以启发学生思维;在讲“地形与气候”时可对学生提问:为什么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宽阔而南、北美洲该气候分布的范围比较狭小?这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梯度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成功,无疑是对学生的一次鼓励,从而能使其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通过读图和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读地图的重要性有许多种说法:“学会看地图,学习地理不用愁”,“熟悉地图,学习地理的任务就完成一半”,而地理试题本身具有“有题必有图,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其实,地理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地图的文字表达。因此,教师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地图,不但可以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而且可以增强其学习地理的趣味性。例如,在复习湖泊内容时,教师可以由中国的五大淡水湖联系到北美洲的五大湖,并让学生在地图上落实,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而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技术对地球的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进行直观的演示,能把抽象的地理原理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有用,于是就有兴趣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