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收集;信息;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29—01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大象哥哥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买了6块橡皮和7支铅笔当礼物,可是大象哥哥没有时间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分礼物。小朋友们,你们能替大象哥哥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分礼物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就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活动,并根据分发礼物的过程列出了相应的算式,讨论了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列式,经历了余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这样教学,改变了单纯的计算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用三张数字卡片分别摆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多个数之后,提出数学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的特征,但猜测很快被推翻,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探究一时陷入困境,学生们眉头紧锁……后来有学生大胆地另辟蹊径:找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经过大胆的猜测和大量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经过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激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中,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还要及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如,在教学“克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天平称一袋奶糖的重量(重454克)。当学生把砝码逐一放入另一个盘里,天平仍不平衡时(大、小砝码加起来仅为389克),学生个个抓耳挠腮,“砝码不够了,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有人把刚称出的橡皮、桃子、图钉等当作“砝码”放入另一个盘里,进而称出了奶糖的重量。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学生们喜上眉梢,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发挥了创新精神,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成功解决,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有了新发现,获得了新知识,进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质疑、探索、实践、体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29—01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大象哥哥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买了6块橡皮和7支铅笔当礼物,可是大象哥哥没有时间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分礼物。小朋友们,你们能替大象哥哥给小白兔、小猪、小老虎分礼物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就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活动,并根据分发礼物的过程列出了相应的算式,讨论了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列式,经历了余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这样教学,改变了单纯的计算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适时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用三张数字卡片分别摆出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和能被3整除的多个数之后,提出数学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的特征,但猜测很快被推翻,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探究一时陷入困境,学生们眉头紧锁……后来有学生大胆地另辟蹊径:找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经过大胆的猜测和大量的验证,终于找到了答案。学生经过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激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中,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还要及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如,在教学“克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天平称一袋奶糖的重量(重454克)。当学生把砝码逐一放入另一个盘里,天平仍不平衡时(大、小砝码加起来仅为389克),学生个个抓耳挠腮,“砝码不够了,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有人把刚称出的橡皮、桃子、图钉等当作“砝码”放入另一个盘里,进而称出了奶糖的重量。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学生们喜上眉梢,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发挥了创新精神,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成功解决,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有了新发现,获得了新知识,进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质疑、探索、实践、体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