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英语教学;听力;现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5(A)—0082—02
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Krashen(克拉申)曾说:“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还能有所收获,能捕捉到简单的单词或短语,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同时对自己听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课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与东部地区相比,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在基础英语教育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受考试的影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普遍存在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听、说能力的现象,听力教学滞后。若把一篇英语文章给学习了几年英语的学生,虽然他们能看懂,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它的录音,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尽管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
我们知道,言语交际中是先听后说,过好语音关对每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学生缺乏扎实的语音基础,语音感知力薄弱。要改变学生听力水平低,且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状,教师必须遵循语言输入先于输出的规律,帮助学生排除语音给听力造成的障碍,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教学方法
1.重视语音教学,夯实语音基础
(1)学好国际音标,多做语音拼读练习
学习英语应像学习汉语从拼音入手那样,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应该重视对国际音标的学习。单词读音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work和walk的读音相似,如果读音不准,把“I walk fast”说成“I work fast”就会引起误解。从学字母时起,教师就应该把字母和课本中生词里所包含的一个个音素读给学生听,读时要清楚、准确,并让学生模仿,然后再把它们拼读成单词。刚开始的几节课可以只练习字母的读音,不教音标,否则低年级学生易把音标和字母混淆。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句话或一篇短文的音标,让学生通过拼读还原成英语句子,从而夯实语音基础。
(2)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讲解,进行精泛听练习
对语音理论的讲解是必要的,而且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不从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出发而去大讲特讲语音理论,讲解舌位等,有时还会引起混淆,使学生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除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外,学生还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多听英语本族人的发音,只有多听才能模仿得准确。例如,听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精听可挑选比较典型的材料,听一句复述一句,或者跟着录音一起读,这样能较好地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那么,如何进行泛听呢?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是泛听,听英语广播是泛听。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多听原味的语音材料,可以反复精听同一段录音,直到完全听懂为止,也可以较长时间不停顿地泛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原声电影。在泛听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录音中的某些内容变成精听的材料,这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要记得听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地道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通过语流教学语音,听地道英语
语流(speech flow)是由音(pronunciation)、律(rhythm)、调(intonation)三者组合而成的。音是指音素、单词和语句的发音;律是指节奏,即发音的轻重、长短和快慢等;调是指语调,即语句的升调、降调和平调。音、律、调三者是一个统一体,构成英语的腔调。如果把音、律、调分割开来,学生有可能能准确地读单词的音,但整个句子的节奏和语调却较差,而且不能熟练应用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技巧。在连贯的语句中,有的词读得轻,有的词读得重,这种轻重变化构成节奏组。同一个语句的节奏和语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体现的语言情境也会变化。因此,只有注重语流教学,督促并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和语调,学生说出的英语才会自然、地道,才能听懂英美人的简单对话。
2.发挥语境作用,强化听力训练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有语境。语境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有两种: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即情境语境)。语言语境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在表达某种特定意思时所依赖的上下文。而非语言语境亦是不可或缺的,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在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言环境的缺失严重影响听力教学的实效,改进方法有下面几种。
(1)把握释义方式,强化英语释义的语境作用
英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直接使用要求学生的思想和英语要形成直接联系,而间接使用是经由母语并借助一个心译的过程。间接使用妨碍有效的交际,而且心译的过程会加重学生对母语的依赖,严重影响语言交际。汉语释义使用方便,但容易使学生养成心译的不良习惯和潜意识中的惰性,使语境的重要作用丧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合理运用英语释义,把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结合起来,从而减轻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和听英语时的畏惧心理。语境能够给话语的含义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对交际活动中的某些言语具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在进行英语释义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境的解释、制约、激活和传递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而且能使他们接触到大量已学过的英语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用英语释义不仅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且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和连贯。
(2)重视短文听写,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能力
短文听写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技能测试。听力材料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的,理解了单个句子并不能说明已经理解了整个语篇。学生必须依托上下文语境,把握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整个语篇。然而,很多学生在短文听写的过程中不能依托语境建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不到关键词、信号词或主题句,从而盲目地听写,虽然记了一大堆东西,但听完后却不知道自己记的是什么,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听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基本的、大量的技巧训练。经常进行短文听写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使学生以意群的形式听写文章,能提高学生快速和独立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为了避免短文听写时的盲目性,教师应给学生技巧性的指导,如向学生提供听力材料的关键词,让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预测;听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主要信息(关键词、信号词、主题句等);再一次听材料时对漏听的信息进行补充,并核查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应用是否正确。
3.应用图式理论,提高语篇的整体听力理解水平
认知理论证明,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会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听材料的有关知识知道得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深。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缺乏必备的图式知识,就会茫然失措。因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和内容图式(背景知识信息)。在听力教学实践中,假如学生建立了相关的语篇图式,尽管有时候没有听懂语篇中的某些单词、短语或细节,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所以,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语篇、核对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解析语篇、理解语篇,进而建立较为清晰的语篇图式。人的思维具有相似性,也有个性差异。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对同一个语篇所建立的语篇图式肯定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对比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图式,进一步启发和锻炼学生对语篇信息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篇信息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可见,恰当运用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这方面应组织学生有意识地经常练习和应用。
解决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听力技巧的培养,使他们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外,还必须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语境,使他们更多地接触英语。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既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一个过程。课堂教学课时少,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所教授的听力技巧在课外多做英语听力练习。
编辑:王妍玮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5(A)—0082—02
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Krashen(克拉申)曾说:“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听录音,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还能有所收获,能捕捉到简单的单词或短语,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同时对自己听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对听力课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与东部地区相比,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在基础英语教育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受考试的影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普遍存在偏重语言知识,忽视听、说能力的现象,听力教学滞后。若把一篇英语文章给学习了几年英语的学生,虽然他们能看懂,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它的录音,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尽管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
我们知道,言语交际中是先听后说,过好语音关对每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学生缺乏扎实的语音基础,语音感知力薄弱。要改变学生听力水平低,且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状,教师必须遵循语言输入先于输出的规律,帮助学生排除语音给听力造成的障碍,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教学方法
1.重视语音教学,夯实语音基础
(1)学好国际音标,多做语音拼读练习
学习英语应像学习汉语从拼音入手那样,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应该重视对国际音标的学习。单词读音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work和walk的读音相似,如果读音不准,把“I walk fast”说成“I work fast”就会引起误解。从学字母时起,教师就应该把字母和课本中生词里所包含的一个个音素读给学生听,读时要清楚、准确,并让学生模仿,然后再把它们拼读成单词。刚开始的几节课可以只练习字母的读音,不教音标,否则低年级学生易把音标和字母混淆。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句话或一篇短文的音标,让学生通过拼读还原成英语句子,从而夯实语音基础。
(2)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讲解,进行精泛听练习
对语音理论的讲解是必要的,而且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不从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出发而去大讲特讲语音理论,讲解舌位等,有时还会引起混淆,使学生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除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外,学生还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多听英语本族人的发音,只有多听才能模仿得准确。例如,听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精听可挑选比较典型的材料,听一句复述一句,或者跟着录音一起读,这样能较好地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那么,如何进行泛听呢?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是泛听,听英语广播是泛听。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多听原味的语音材料,可以反复精听同一段录音,直到完全听懂为止,也可以较长时间不停顿地泛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原声电影。在泛听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录音中的某些内容变成精听的材料,这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要记得听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地道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3)通过语流教学语音,听地道英语
语流(speech flow)是由音(pronunciation)、律(rhythm)、调(intonation)三者组合而成的。音是指音素、单词和语句的发音;律是指节奏,即发音的轻重、长短和快慢等;调是指语调,即语句的升调、降调和平调。音、律、调三者是一个统一体,构成英语的腔调。如果把音、律、调分割开来,学生有可能能准确地读单词的音,但整个句子的节奏和语调却较差,而且不能熟练应用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等技巧。在连贯的语句中,有的词读得轻,有的词读得重,这种轻重变化构成节奏组。同一个语句的节奏和语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体现的语言情境也会变化。因此,只有注重语流教学,督促并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和语调,学生说出的英语才会自然、地道,才能听懂英美人的简单对话。
2.发挥语境作用,强化听力训练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有语境。语境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有两种: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即情境语境)。语言语境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在表达某种特定意思时所依赖的上下文。而非语言语境亦是不可或缺的,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在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言环境的缺失严重影响听力教学的实效,改进方法有下面几种。
(1)把握释义方式,强化英语释义的语境作用
英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直接使用要求学生的思想和英语要形成直接联系,而间接使用是经由母语并借助一个心译的过程。间接使用妨碍有效的交际,而且心译的过程会加重学生对母语的依赖,严重影响语言交际。汉语释义使用方便,但容易使学生养成心译的不良习惯和潜意识中的惰性,使语境的重要作用丧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合理运用英语释义,把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结合起来,从而减轻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和听英语时的畏惧心理。语境能够给话语的含义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对交际活动中的某些言语具有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在进行英语释义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境的解释、制约、激活和传递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而且能使他们接触到大量已学过的英语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用英语释义不仅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且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和连贯。
(2)重视短文听写,培养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能力
短文听写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技能测试。听力材料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的,理解了单个句子并不能说明已经理解了整个语篇。学生必须依托上下文语境,把握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整个语篇。然而,很多学生在短文听写的过程中不能依托语境建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不到关键词、信号词或主题句,从而盲目地听写,虽然记了一大堆东西,但听完后却不知道自己记的是什么,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听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基本的、大量的技巧训练。经常进行短文听写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使学生以意群的形式听写文章,能提高学生快速和独立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为了避免短文听写时的盲目性,教师应给学生技巧性的指导,如向学生提供听力材料的关键词,让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预测;听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主要信息(关键词、信号词、主题句等);再一次听材料时对漏听的信息进行补充,并核查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应用是否正确。
3.应用图式理论,提高语篇的整体听力理解水平
认知理论证明,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会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听材料的有关知识知道得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深。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缺乏必备的图式知识,就会茫然失措。因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和内容图式(背景知识信息)。在听力教学实践中,假如学生建立了相关的语篇图式,尽管有时候没有听懂语篇中的某些单词、短语或细节,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所以,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语篇、核对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解析语篇、理解语篇,进而建立较为清晰的语篇图式。人的思维具有相似性,也有个性差异。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对同一个语篇所建立的语篇图式肯定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析、对比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图式,进一步启发和锻炼学生对语篇信息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语篇信息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可见,恰当运用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这方面应组织学生有意识地经常练习和应用。
解决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听力技巧的培养,使他们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较准确的感性认识外,还必须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语境,使他们更多地接触英语。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既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一个过程。课堂教学课时少,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所教授的听力技巧在课外多做英语听力练习。
编辑:王妍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