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点滴体会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由此看不懂句子,也就无法读懂篇章了。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让学生牢记“基本词汇”;二要学生掌握“一词多义;三要让学生积累“超纲词汇”。此外,还应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因为在阅读时难免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就要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及时地查一查,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加强语言训练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要多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具体说要做到一是力求理解。阅读时,应当每读一段就想一想,把内容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二是理清思路,阅读时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当读完一段之后,把书合上,自己把思想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去看书,阅读時,如果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三是善于提问题,阅读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就会有更大收获,就可能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四是回忆效果,阅读后,要通过回忆来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对尚未理解的也记下来,以便以后解决,这也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
  三、掌握阅读方法
  掌握好的阅读方法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平时讲解课文之间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共同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讲解课文时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其次是细读,深入了解课文写作思路、表达方式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最后在是读,让学生重点揣摩主题,思想感情等。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将相和》一文的重点部分是三个小故事,难点是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及两人之间共同的爱国思想。学习中可让学生抓住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两人关键时刻的不同表现,领会两人不同的特点。三是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能使自己“披文入情”,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并能使自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不可言传”的语意,学到作者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要让小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作文,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客观事物与现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为作文存贮素材,积累素材。  一、善用契机,增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活动中的观察,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数学不一定要成为数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对培养人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和定理,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他终身受用的。同时, 数学是一 门很难学的课目,也是我们学生比须学习的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可能性,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达到共同全面发展的目的。    1、学生分层    此步骤涉及到师生之间的
【摘 要】本文对自己在参与语文“自主、对话、探究”式教改实验当中的一些反思进行了客观的阐述,主要是明确在教改中学会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实在在;教学中的拓展引申、迁移联系要恰如其分。同时要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到新课改与教改实践任重而道远,以增强探索实践的信心与勇气。  【关键词】自主 对话 探究 教改 反思    一、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1、由昔日知识的灌输者转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新的教改理论指导下,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被教师所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笔者从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自己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初一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又一届新生初一入学了,常听老师们埋怨初一新生水平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小学没打好底,中学没法教。小学教师则说:"孩
加强学籍管理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学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小学学籍管理的规定》,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确保学籍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那么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争创学籍管理一流水平呢?    一、抓好队伍建设,健
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咱学历史有什么用处?既不竞赛,生活中用到的又很少。”这句话经常在我脑海中萦绕。的确,教了这么多年书还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我教会学生什么啦?学生到底从我这里学会了什么?自认为兢兢业业教了这么多年学,却发现仍然在原地转圈。我真的该总结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虽然年年写工作总结,但认真去写的能有几回,认真思考的又有几回。  刚毕业时,学生时代的激情激励着自己要教好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知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来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的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升华,由情知到理知。谈话教育更是如此,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谈话教育应该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经过加工的书面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因此它在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目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已成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数学教学,理所应当地要担负起这一历史责任。  (一)  数学创新思维,或者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对数学理论的创新,是数学理论在人们头脑中的心理结构的突变和重构,前苏联的克鲁切茨基把数学能力划分为学校的数学能力(中小学生数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作一些思考,其意义当是不言自明的。    一、课程改革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针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