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氛围 培养探究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在研究的過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一定的数学生活情境能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理解。如教学五年级“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设计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252人,教师18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今日放映《浴血太行山》,成人票每张6元;学生票每张2元;团体票每张4元(20人或2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以下是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6×18+2×252=612(元)
  方法2:4×(18+252)=1080(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2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
  方法4:4×(18+21+2×250=580(元)
  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取知识,教师把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二、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三五成群在一起“凑热闹”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责任分工,有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有富有成效的评估。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合作交流还包括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教师必须为学生和谐合作和挑战性竞争搭建平台,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中,他们大胆设想,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这样在举一反三中,才能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起来。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数学化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更是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比如说我们班有50名学生,所以我对50这个数就有感情,再如我们学校有24个班,所以24也会经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你们也许也会向老师这样对某些数有较深的感情,那你们都喜欢哪些数,说给老师听听好吗?”学生受了老师的感染说出很多自己喜欢的数,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黑板上的数都是你们喜欢的数,那么你们能给他们分类吗?”这样,导向性地小组展开讨论,各小组成员就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细心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三、给学生探究时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去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预设应是一种能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预设,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富有情感体验的预设。而生成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是,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
  案例:“小数的性质”学习材料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说明0.6:0.60。
  生:因为0.6元就是6角,0.60元就是6角0分,所以它们是相等的。
  生:我是从数位来想的,两个数的十分位都是6,两个数的百分位上都是“0”,它们是相等的。
  由于为学生创设了操作和交流的平台,引发了新旧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生成了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四、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统一”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数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假设,不断尝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大脑潜能,并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如让学生留心家里装修,理解图案的对称美;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文明用语”标志;设计一个靠墙的菜园,如何使篱笆用的最少。诸如此类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为掌握秦州区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做好小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呢?    一、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基于树干解析资料,对重庆市永川区国有林场的桢楠(Phoebe zhennan)天然次生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0年生桢楠木平均胸径38.81 c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在0.63~0.81 cm。60年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一种“浮华”的风气日益冲击我们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华丽与精彩,使得语文课堂偏离了它的本质。近来,听了几节课,更引发了我对日常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语文教学应以什么为根本?  毫无疑问,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而,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基本的文本阅读消失了,富有童真童趣的文本感悟不见了,包裹语文课堂的是一层层华丽的外衣。特别是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冲
通过收集国内市面上的多家公司的各种型号的明示疏水性能和非疏水性能的镜片样本,在6个国家的10个实验室间,进行镜片样品的预处理以及接触角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