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回环 文质兼美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荡气回肠之感油然而生。毕淑敏毕竟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先带着读者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而且让你兜得乐颠颠的,差不多就完全认同了她的选择:从今往后,就什么事情也不干,整天地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吧。峰回路转,“突然就笑了”,作者顿悟了,于是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的决定,艺术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其实,既然佛说过“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为了来世的擦肩而过,今生就这样看下去,“眺望高山”,“凝望绿色”,“注视人群”,“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看“无邪的小童”……这样想,这样做,确实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心存善念,笑对人生,于世无伤,于人无害;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如果大家就仅仅满足于这些,这个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因为人类更需要创造,而要创造就必须把握当前,活好每一天。
  忽然想起了胡蘭成。撇开与张爱玲的爱情,胡与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董桥等亦可以“才子文章”比肩。他的赢得“天花乱坠,却也戛戛独造;轻浮如云,而又深切入骨”(止庵语)美誉的自传就命名为《今生今世》,传递的就是充实地活好每一天的观念。
  忽然想起了美国的海伦·凯勒,她的传世名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与毕淑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的内蕴有契合之处。海伦·凯勒在假想的有限的时间里要看的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像“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像“狗的眼睛”、“家里简朴小巧的东西”、森林美色、日出、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戏剧、音乐等,当然还要融进人群,去切身感受现实生活;毕淑敏回眸的对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眺望高山”是因为“山的存在,让我们永保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凝望绿色”是因为“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注视人群”是为了以做过一次人类的积淀为做人这门长久的功课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要读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这篇内涵丰富的佳作,《今生今世》、《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都是很好的参照。如果把它们的内容整合起来,恰如武侠小说中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内家罡气便源源不断一般。
  高举“素面朝天”大旗的毕淑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文章里常常闪烁着智慧,诸如对“征服高山”习惯说法的反叛、对绿色的“悚然”感、对绿地沙化的忧思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等等。因而,经常阅读她的作品,会让你的思维的触角变得敏锐起来。
  此外,其行文脉络的清晰,值得中学生效仿;其语言的干净利落,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只要读读第一节就够了:四字句频现,整饬句比比,风格非常鲜明。
其他文献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土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拥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肠梗阻的病人开刀。以往在非洲,这种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没有第二条求生的路。当他救活病人时,病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期刊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我正被39摄氏度的高温折磨得喘不过气来,心烦意乱地翻看着桌子上堆放的杂志。当读到《夏夜蝉鸣》这篇微型小说时,我的思绪被紧紧抓住了。我开始慢慢地品味,烦躁的心绪竟然平静下来,作品精巧的构思,灵动的结构,鲜明的人物,美丽的情感,无不令人耳目一新。我顿时神清气爽,仿佛回到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在迷人的夏夜,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栀子花的清香。  小说一开始就把人物推到前台:寂静空荡的办公大楼内
期刊
世界经典名著《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代表作。该书自1977年问世以后,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被读者誉为“第二部《飘》”。后来,它又以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形式面世,也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荆棘鸟》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小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叙事结构及其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语言,更在于小说以克利里一家人的感情经历,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期刊
少年行  李 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  王 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在古典诗歌史上,以“少年”为题材来歌咏少年意气风发、志在凌云的诗作不乏其篇,其中以李白、王维诗作中所塑造的少年形象最为人所称道。李白和王维都曾以《少年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歌咏少年的组诗。上面所选的两首诗,分别是
期刊
如同“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相思”主题也像是古今诗文中绵绵不绝的溪流,从悠悠远古,涌流至今。《诗经》即有语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以夸张和比喻,表达了对意中人强烈的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又云“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写出了相思带给人的可终老一生的忧伤。唐诗中涌现了大量抒写相思的佳作: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期刊
梅吉·克利里出生在新西兰一个职业剪羊毛工的家庭里。梅吉有五个哥哥和一对双胞胎弟弟,父亲帕迪每年靠为人帮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母亲菲则在家默默承受着繁重家务的重压,一家人在贫困中艰难度日。  小梅吉9岁的一天,帕迪失业了。就在全家人为生计而烦恼时,帕迪收到断绝联系几十年的嫡亲姐姐玛丽·卡森的来信。玛丽比帕迪大11岁,年轻时嫁给了富有的迈克尔·卡森,33岁就守了寡,独生子幼年就夭折了。玛丽拥有全澳大利亚
期刊
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3个联络站,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
期刊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 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两首同题诗,读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晚偏知春气暖
期刊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每周一章,到次年2月12日登毕,共9章。  《阿Q正传》以其巨大的讽刺力量,从一开始连载,就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小说的作者是谁?阿Q究竟指谁?因为这篇作品发表时用的笔名是“巴人”,所以人们猜想作者是四川人;又因为阿Q的某一“行状”有点像自己某件私事,于是又疑心为某个朋友所作,因为此事只有这位朋友知道。当《阿Q正传
期刊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于对外物的具体描写,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外物与内情融合一起,构成多姿多彩又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外物有多种,居室屋宇乃其一。  约1200年前,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写过一篇《陋室铭》,借描述简陋居室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刘禹锡很有抱负,他曾参加王叔文集团,推行过一些变革措施;改革失败后,长期被贬。《陋室铭》是刘禹锡积极参加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