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姓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作品中一个精巧的人物姓名的确能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如影随形,深深镌刻在读者的心坎上,我们细究作品中的人名颇有意义,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破译作品的密码。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物姓名;密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84-2
  名字,一个符号而已,似乎可以阿猫、阿狗地随便叫,并无大碍,然而文学作品的人物姓名却并非如此,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和诨名也不易,假设有谁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可见,文学大师很注重作品人物的命名,据说当年李季在写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时,为了给女主人公起一个好的名字,光是“三边”一带女孩子的名字李季就搜集了好几百个,经过对这几百个名字的选择、提练之后,才给他的女主人公起了一个“李香香”的名字。这个名字质朴、大方,看上去清爽,读起来响亮,十分符合人物的出身、环境、思想风貌和性格特征。
  文学作品中一个精巧的人物姓名的确能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如影随形,深深镌刻在读者的心坎上,我们细究作品中的人名颇有意义,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破译作品的密码。
  一、名字隐含作者的创作理念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给两个线索人物取名时,采用含蓄蕴藉,启人思索的手法,以此帮助读者解读作品。“甄士隐”,作者写道:“姓甄名费字士隐”,脂砚斋批说:“托言将真事隐去也。”“贾雨村”,作者写道:“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脂砚斋批道:“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又说雨村“原系胡洲人士”,脂批“胡诌也”。可见这两人的命名隐含着作者的创作理念:运用民间通俗语言写就的纯属虚构的故事。
  二、名字暗示作者的寄托之意
  《水浒传》塑造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用了姓氏有几十个之多,可就是没有一个姓赵的,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宋朝皇帝皆赵姓,而作者是歌颂推翻趙家王朝的英雄,当然不能让姓赵的成为反对赵氏的好汉,这就旗帜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态度和爱憎情憾,更为有趣的是梁山好汉的几个首领晁盖、宋江、卢俊义、吴用的四个姓,整合为“宋晃吴卢”,谐音“宋朝无禄”,作者的褒贬倾向不言而喻。
  在现代文学中,孔乙已的姓名已尽为人知了,但鲁迅先生为何冠之以孔姓呢?这是因为孔子是几千年来被封建统治者推崇的“至圣先贤”,作者让一个深受孔孟之道毒害,被人当作料的可怜虫和他同姓,恰恰是寄托作者反封建礼教的创作意途。
  鲁迅先生在《药》中写道两个家庭,一家华姓,一家夏姓,合起来“华夏”即中国的旧称。华家的华小栓死于封建迷信,夏家的夏瑜死于反动派的杀戮。把两家联系在一起是“药”,夏瑜的血成为华小栓的药,华夏两家的悲剧寄托作者的创作目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作品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残酷镇压革命者的罪行,在热情讴歌革命者英勇斗争的同时,揭示了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指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启示人们: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拯救“华夏”,由此可知,鲁迅起“华、夏”两姓,是有益于他揭示主旨的。
  此外,鲁迅先生用夏瑜之名还有影射秋瑾之意。我们知道,秋瑾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起义失败,被捕遭杀。“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吉□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秋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用夏瑜影射秋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寄托作家的哀思。
  三、名字显示浓郁的地方风情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船总顺顺把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意思是天保佑的在事上或不免有龃龉处,至于傩神送来的,照当地习气,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
  在这里,作者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来源,很显然,这些名字都深深 烙上了浓郁的地方风情,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味,作者不满意庸俗的现代城市文明,他要把湘西质朴乡村作为他理想的世界,人生的栖息地,引领人们去感受那儿秀丽的自然的风光,纯朴的民风,明净的心灵,纯洁的爱情。
  孙犁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严格地说,水生嫂不能算作女主人公的名字,这名字因丈夫“水生”而来,当然,这不能理解为在旧社会女人姓名不重要或大都没有姓名以及从丈夫之姓,孙犁的其他写人小说的女人都是有名字的,而《荷花淀》对人名的省略主要是通过充分淡化人物来显示他的散文化风格,另外,小说中惟一有名字的一个人物是“水生”,“水生”在作品中不只是一个个体代码意义,而恰恰是暗含了一种泛指意义,冀中平原虽比不上江南水乡,但因有荷花淀而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在这汪洋一片的白洋淀中,男人、女人、荷花、荷叶都是由水而生,靠水而长的,所以“水生”既是一个人名,又是所有人的共名,既是一个干部,也是所有人的代指,是冀中平原抗日儿女的代指,这一名字淳厚、质朴、大方、符合人物出身,更重要的是显现地方风情,与风光如画的白洋淀和谐统一,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四、名字概括人物、突出特点
  在我国古典绿林侠客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中,作家们常常会给作品的人物名字之外起一个富有特征的浑号,以概括人物的个性特点,区别于其他人物,给读者以强烈印象。而这种方式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一百单八将人人有浑号,有的绰号就其形象,有的就其性格,有的就其行为,有的就其身份,有的就其技艺。绰号取其形象的如:“白面郎君”郑天寿,外表漂亮,“摸着天”杜迁,身材很高,“矮脚虎”王英,短腿小个儿。绰号取其性格的如:“霹雳火”秦明,性急如火,“拼命三郎”石秀,好斗玩命,“黑旋风”李逵,性格粗犷。绰号取其行为的如:“及时雨”宋江,好周济他人,“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鼓上蚤”时迁,好小偷小摸。绰号取其身分如“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浪子”燕青。绰号取其武艺的如“大刀”关胜,“没羽箭”张清,“玉臂将”金大坚,“神行太保”戴宗。
  这些人物的绰号都能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准确而简洁地概括了人物个性的突出特点,对人物形象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名字切合人物的阶级归属、学识教养、身份地位
  作家为了使人物名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特别让人物名字切合人的阶级归属,学识教养以及身份地位等等。
  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字和绰号可以说是这一特点的典范。
  名字显示人物阶级归属的如:赵贵翁、古久先生、假洋鬼子,标明着他们是封建阶级和买办努力;赵太爷、钱太爷(《阿Q正传》)、鲁四老爷(《祝福》)、赵七爷(《风波》)、四爷(《长明灯》)、七大人(《离婚》),显示迂腐,虚伪的地主老财形象。名字显示人物学识教养的如:高尔础(《高老夫子》)、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反映头脑僵化、思想封闭,封建老学究形象特征。名字显示身份地位的如:祥林嫂(《祝福》)、闰土(《故乡》)、姑(《离婚》),显示出辛苦而麻木,劳碌而悲哀的劳动者形象。
  “阿Q”的起名是艺术杰作,对阿Q来说,这个名字不仅“形似”,更是“神似”。阿是虚字,表明他是一个低下的劳动者,自己没有姓,姓赵又“不配”,Q的大写,乍一看活像一个拖着条孤零零小辫的光脑袋,这不简直就是漫画笔下那个未庄的口唱“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因为自己是秃头,所以忌“亮”忌“光”的阿Q的肖像画么!更重的是该字形象化地反映了阿Q。起名号时,是先试过阿富、阿桂、阿贵等名号的,试的结果,发现这些名字均与阿Q其人的身世、地位、身份、个性格格不入,按照阿Q这个特定典型的特殊要求,鲁迅觉得在汉字中实在无法给他找出一个恰当名号了,这才“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鲁迅如此煞费苦心为他一个人物所起下的阿Q的名号,充分显示他艺术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起名虽属“小道”,但关乎大理,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艺术感染力的把握,对整个作品风格的体现等等,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对读者或研究者而言,它是解读作品的钥匙,是破译作品的密码。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作秀”现象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批评,但问题的本质不在于“秀”的本身,而是在于执教者所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是否科学。如果教师在深入理解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始终坚持“心中有本(文本、课标),目中有人(学生)”的原则,“秀”是可能的,也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秀”出自己的风采。  关键词:“秀”;语文课堂教学;风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定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与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怎样实践这一原则呢?总结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那就是要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多”与“少”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多”就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而课堂的容量是相对固定的,学生的“多”就必然
摘 要:本文注重从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外延伸等方面入手,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开辟一条坦途。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51-1  随着我国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进一步改革。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质
摘 要:学习英语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四种能力中,培养听的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说”“读”“写”的先决条件,只有听懂了,听的能力提高了,才会说,读和写。本文就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方面阐述个人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中学生;听力;技能;训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7 -01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
摘 要:对学生的爱应从言行方面严格要求、生活方面特别关心、做人方面正确引导等等。  关键词:热爱学生;严格要求;特别关心;正确引导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8 -02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字眼,“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作为老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必须和学生建立正常的、持久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即“朋友 导师
赣榆县青口第四中学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从“满足学生多样需求”的目的出发,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学校管理措施。一是从短期目标着手,制定艺术长远规划。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高一至高三对对艺术教学作了长远规划,每学期、每学年又有阶段目标,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打造适合自己的成人、成才、成功之路。二是以校园为依托,营造浓厚艺术氛围。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想,学校美化了校园里
摘 要:本文试图在对探究性学习概念的解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33-1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第一次提出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并要求各级学校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新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本文探讨了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2 -01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
摘 要: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一是教学目标过分追求大众化,情境引入华而不实;二是过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迁就学生;三是学习方式上过分注重形式;四是多媒体运用上过分依赖。  关键词:误区;情境引入;主体地位;学习方式;媒体运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8 -01   我们在为新课程实施取得的许多成效而高兴的时候,
在这个光照充足的教室里,我们见到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他们穿着白色的衬衣,扬起的微笑如同五月的暖阳。从外表看,他们与我们这些志愿者没什么区别。可谁又知道,他们是一群被上帝遗忘的天使啊。望着他们用手语诉说着自己的梦想,望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心中不禁一颤,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突然间,一个孩子激动地站了起来。她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用纤细的手指流畅地表达着手语,一旁的老师翻译道:“她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