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开放性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教学中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让课堂探究变得更为有效和简便,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探究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小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育技术的发展让物理学科的传统教学受到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物理教学中的技术含量尤为重要。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探究科学,它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方便的信息,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帮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大量知识、信息的提供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尤其是感性知识,复杂概念,客观规律,物理原理变得更易于接受。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利于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很多技能性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展示变得更加清晰直观,往往更能说明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能让课堂更加开放,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物理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而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而有效,它能将具体的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很容易将学生带到清晰的物理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下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形象的物理现象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授《平抛运动》一课时,学生通过观看分解平抛运动的Flash动画,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平抛运动的模型,这是对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锻炼。
  二、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尤其对抽象、枯燥的物理规律和复杂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复杂的物理规律、现象变得生动形象、趣味十足呢?这是物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还以“物体的运动”为例,如教授《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时,可设计这样一段动画——赛车手驾驶高速行驶的赛车飞越河面的三维动画。画面不仅新奇,而且情境扣人心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自然地理解物体加速度的物理表象,为学生理解更为复杂抽象的运动状态打好基础,学生在此基础上也乐于去进一步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
  三、教育技术能有效模拟复杂、理想的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有些实验,很难在现实条件下完成,如理想实验。而现代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我们需要的理想状态。
  还有一些物理实验在常规实验室无法完成,如粒子散射實验,这时如果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完全可以真实再现,这为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更有利于促进想象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他能让物理课堂言之有物、充满魅力,在不经意中收到神奇效果。
  四、教育技术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利用电脑编写出带有教学互动性的课件、视频,在教学中尽量体现互动效果。如在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中,通过改变入射角,反射角也随之作相应的改变,通过动画演示后折平面,反射光消失,很容易找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变化的关系,很容易让学生明白“三线共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
  物理课堂需要带给学生科学和幻想,教者要想在物理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挖自身潜力,提高自己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生兴趣都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同时还能使课程内容得到扩展和深化。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本文就高职教育特色 ,结合本院实际 ,从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办学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模拟实训室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按照新课程理念,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它赋予我们教师更多的新内涵。教师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加强自我
佛教从生命的过程性、关系性、一致性解读生命,形成了万物缘起、众生平等、因果报应、清规戒律等丰富的生命伦理内涵。因此,探寻佛教生命伦理在公民道德教育、和谐社会构建、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个体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学生自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性 ,决定了人们道德觉悟的多样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也不容乐观 ,对此 ,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
一、引言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它起源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而引起的困惑。历经30余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当下,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强调: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
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