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人教版教材中添加了名著导读内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汲取文学的思想精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充分用好教材,发挥好名著导读中“导”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推荐阅读书目和阅读总量。同时,新版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阅读”的内容和材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汲取文学的思想精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也频见“名著阅读”的考题。对此,认识到“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如何开展导读教学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1.增加语感积累,提升语言素养
  语言的艺术,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富含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化,它记载了语言艺术的精华,记录了丰富的语言刺激,可以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范围,积累语感,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和深入理解。阅读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名著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是饱经时间的洗礼传承下来的典范作品,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最佳材料。大量的阅读名著作品,能够从中感悟到作家的风格,趣味,观念,思想,能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能够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广阔和敏锐。
  2.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
  名著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氛围的描绘,深入的记录了作家的情感和精神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跟作家进行精神文化的传递,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升华学生的灵魂。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学生会因为英雄彷徨时的苦闷感到焦虑,也会沉浸在打虎英雄的豪迈情感中。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主人公保尔柯察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都能深刻的感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精神榜样,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
  大量的名著作品都记录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饱含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下,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种知识,生动的记载着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特征,内心世界和现实环境。比如在阅读《红楼梦》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封建社会下,高层社会中的礼仪,风情,尤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处于不同阶层下,人们的内心想法,精神特征,最终封建社会一定会被推翻的本质和根本所在,都浓缩在此。每一部名著都如一个宽广的世界,都如一个浩瀚的海洋,都如一个苍莽的宇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教学侧重于“导”,教师的“导”是手段,学生的“读”是目的。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这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有序的溶解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以及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1.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由于对文学知识储备不足,因此,贸然让学生去阅读一部名著,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者不重视,茫然,过眼云烟等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名著的深入解读,给学生介绍大量有关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传奇故事,以及精彩的片段,通过侧面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的差异,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无法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含义,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经历的种种磨难,将作者传奇的一生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文中的片段,进行解析,深入展示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深刻道义,就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求知欲,积极的深入阅读。
  2.片段欣赏,传授方法
  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为主,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善于动脑,动手,独立活动等能力。方法一,圈点勾画和做读书笔记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边读边摘记,使用摘抄,圈点,旁批,等方法,制作摘抄小卡片,记录对自身感触较深的内容,写心得体会,对某段内容产生的感想,随时记录,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读后感集,对每次阅读,每本名著的阅读,都写下读后感,积累成册。方法二,浏览式、精读式相结合。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对于名著中每个字,每句话都精读,不但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补能起到根本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传授学生,先浏览,后精读,再浏览,再精读,循序渐进,互相结合。在阅读名著时,先对名著进行浏览,了解大致内容,标注引起共鸣的内容,已经引起自身关注的内容,然后再进行精读,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详细的体悟,然后排除之前精读以后的内容再进行浏览,再进行标注,精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对整部名著进行彻底的解读。
  3.探究思考,活跃思维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探究名著文字记录以外的隐形信息。文学作品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文字内容,但是作品中却隐藏了作家所想,所感悟的一切信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的探究,思考,了解作家如此描述的原因,意义,从而理解名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立自主的体验,对现有生活经验的关联,积累,丰富自身想象力,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的时候,应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能盲从,轻信,依赖他人见解。坚持独立思考,推动思维发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得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人文素养的理想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正确阅读,引领学生和文学经典进行深度“对话”,促使他们成为一个自觉阅读、享受阅读和有独特体验的读者。使他们在名著智慧之光、情感之美的烛照下,不仅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为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伟:有序阅读提高素养——浅谈初中生名著导读的学习[J];考试(教研版);2008年04期,
  [2]李劲:“名著导读”应该怎么“导”——由《巴黎圣母院》导读赛课说起[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1年03期
  [3]龚倩: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6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 342400)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图像题不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以供教学工作者参考交流。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图像题;处理;方法  一、图像比较  凡是有公式的地方就有这种题目出现,解决的方法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竖直画一直线,得到横坐标的物理量相等这个条件,在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进行判断,在直线上甲乙所对应的纵坐标大小得出相应的关系.  例如: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v=s/t。在图中两直线分别是
自音乐艺术出现以来,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就是一种有梦想的表达.作为人类情感的抒发与创造力的显现,歌曲激昂优美的旋律,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在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中陶冶了一代
期刊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种形式深入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真正做到学教中反思,反思中成长。在教学反思中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学生在学完氧气的制取之后的又一制气实验课题。学生通过前课学习已经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
摘要:通过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辩证性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变通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本文从实验功能的转变、实验问题的解决和实验方案的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变通性训练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实验设计;思维变通性;教学训练  一、在实验功能的转变中实现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1.通过改变实验仪器功能训练变通性思维  仪器在实验中的使用多
摘要:函数概念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受制于函数概念本身和初中生的自身数学思维能力与水平。初中生在函数概念学习中,常常面临困惑。在认识学习困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任务目标及教学流程的改善,并结合教学实例,以教学设计的方式予以展示分享。  关键词:初中函数;函数概念学习;函数教学  函数是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模块,信息化的社会更是离不开函数,如股市行情走势图、心电图等都有函数的应用,因函数充
课标要求: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了民主监督,对监督方式已有所了解,本节课需要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方式;  (2)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政府权力的滥用和理论上的为人民服务不能科学认识,容易以偏概全,因而应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权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方式:  这节课
《杂惑》由四首钢琴曲组成,其中第1、2、3首作于2020年1月至3月新冠疫情隔离期.第4首完成于5月初,这时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rn在作品创作初期,疫情严峻,除间或采购、散步,全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