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性课程资源拓展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线教师在解读文本,或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有些教学内容,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借助参考书弄懂了,也难以心领神会。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与反思,我发现:巧妙地挖掘一些课程资源,真的能做到化难为易,润物无声。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教学片段作些探讨。
  片段一:《拉萨的天空》课始教学片段
  师:(展示一幅拉萨的天空图:图上有布达拉宫和湛蓝的天空。)看看这幅画,知道是什么建筑,在哪里吗?
  生1:是布达拉宫。
  生2:是拉萨。
  师:拉萨在哪里?
  生:拉萨在西藏自治区。
  师:(出示中国地图)并向学生介绍拉萨,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布达拉宫非常雄伟。
  生2:我发现那里的天空特别的蓝。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拉萨天空的几幅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拉萨的天空图片)(随着一幅一幅的画片从他们的眼前闪过,我发现他们被那湛蓝的天空深深吸引住了。画面展示完了,孩子们还没有回过神来)
  师: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拉萨的天空吗?
  生:(异口同声)蓝!
  师:那我们就去看看作家王宗仁是怎样描写这蓝天的。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陌生而遥远,对于它的天空的蓝,学生更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之后,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就凭借多媒体画面,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的体验。此教学设计中,资料性课程资源的适时而又恰当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扇。学生与文本建立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奠定情感的基调。
  片段二:《雾凇》课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想亲眼目睹雾凇的风采吗?(播放课件或出示图片,并解说:它,宛若银菊怒放,晶莹剔透;它,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它,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可人;它如朵朵银花,排排雪浪,蔚为壮观)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的雾凇像洁白高雅的菊花;有的像婀娜多姿的柳树!
  生:我看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有的弯着腰,好像在给人们鞠躬;雾凇,你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
  生:我看到的像摇曳多姿的浪花,真美啊!
  师:1990年江泽民观赏吉林雾凇后,不由地赞叹:“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事隔八年,中央召开“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见到吉林的同志,又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出示)你有什么感叹吗?
  生:这真的是奇观呀!
  生: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生:漫步其间,给人美的享受!
  师:雾凇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松花江边留下了如此绮丽绝妙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这节课我们欣赏到了吉林雾凇那“冬天里的春天”,感受诗情画意般的美,你想说些什么?
  东北吉林的雾凇,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遥远的东西。虽然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已经所知所解,但何以让这一奇观在孩子的心中流下深深的印记,何以让孩子对这一胜景心生神往呢!课末图片的欣赏,主席的赞言,无疑在孩子的心湖投下了一块巨石,掀起了他们情感的波澜。最后我们所看到的是,孩子由衷赞叹,孩子的双眼里也多了份美丽的期待!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抓住某个切入点,精妙地使用资料性课程资源将拓展学习空间,使课堂成为滋养智慧,孕育情感的土壤。无论是音效资源还是图片资源,都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意趣,使语文学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教师看似“落花无痕”般地使用课程资源,似乎是“信手拈来”又似“无心插柳”,却使得资料性课程资源“化作春泥更护花”。资料性课程资源带给课堂的是一种文化的课堂,一种浓郁人文情怀的课堂;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信息,更是一种情感的点击、思想与文字的碰撞。
  (作者单位: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也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段话一方面告诉我们不能忘记了探“路”,另一方面也隐含了读与写的互联关系。    一、 “遵路”,步入阅读的真境地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直奔内容的多,直奔语言的多,关注作者写作时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情商(EQ)被认为是成功人士普遍具有的能力。大客户经理在大客户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能否与大客户发展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客户经理的能力。本研究调查了湖南铁通公司的大客户经理,采用SPSS11.0与AMOS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客户经理所具有的自我了解、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移情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情商特质对营销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效应,即大客户经理的情商越高,其营
一、 课前延伸,帮助理解课文    作为一个有一定教学经验、学识比较丰富的教师,平时并不局限于某节课教材内容的学习,而总要参阅大量的资料,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揭开时代背景。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时,理解上会有不少的困难,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网上收集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借此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前瞻性思考,是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引领。教师备课是为学生服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们现在的备课状况如何呢?  1. “涛声依旧”型。课改的浪潮汹涌澎湃,教师的备课本上却是“涛声依旧”。购买《优秀教案集》,从书上“搬”到本子上,目标依旧,设计过程依旧。还有些教师“珍藏”着自己的“旧船票”——备课本,教同年级时,不辞辛苦地“复制”一遍,或干脆把备课本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在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加之我国企业的营销道德观念较为淡薄,一些企业采用违背法律和营销道德的手段去获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为教学目标精彩定位呢?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在教师对学段特点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主体发展的真正关注上。    一、 把握学段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课《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理解每个学段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因为它是使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与渗透的依据,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机体现的依据;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