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是个锔瓷匠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上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的双亲去世了,家里办丧事来了很多人,那些人都怀着悲悯的心,说着女孩如何可怜,如何不幸,女孩坐在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感到厌倦,一直都没有说话。后来来了一个男孩,女孩想,如果这个男孩还是来可怜她的不幸,她就装作听不见。可是男孩走到她面前,并没有提双亲去世的事,而是静静地坐在女孩旁边,说了一些生活中无关紧要的事情,提起了院子里的树,以及那晚的月亮。突然男孩说,不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会不会一起看月亮?说完男孩走了,虽然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可是女孩每次想起,心里总是充满温暖。
  有时候安慰一个人,并不是把他的伤疤揭开来,细数伤痕,而是让他产生对未来的期盼,哪怕是因为一缕月光。
  小时候不会安慰人,班里有同学成绩考差了,我就告诉她,还好她不是倒数啊。记得大学的时候,朋友失恋了,我就告诉她她的男朋友有多渣,她有多眼瞎,到最后,她哭得更厉害了。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突然觉得,不揭人伤疤,成了一种美德。
  现在的我们习惯性地对于破碎了的东西,不是修补,而是放弃,包括自己。而最好的安慰是什么?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锔瓷匠。
  小的时候,因为物质贫乏,家里的瓷器有了裂痕,总要找锔瓷匠给补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匠。他们会让破碎的东西,散发出更高级的美。我见过补碗的师傅,敲敲打打,不用胶水,单凭着金刚钻和铁钉,就把破碎的碗修补得滴水不漏。
  在我眼里,锔瓷匠却分为两种:
  一种是低级的锔瓷匠,他们做的都是粗活,用的工具也不是那么精细,修补瓷器就像打补丁一样,先把碗破碎的地方固定住,再钻洞,用铁钉连接,碗便能再用了。他们只管实用,不管别的。
  另一种是高级的锔瓷匠,他们把修补当成了一种艺术。在行业里经常流传一句话:补花不补疤。在他们的眼里,破碎的东西,因为人类的珍惜,反而更珍贵。锔瓷匠利用裂纹的走势,用各种金钉银钉铜钉,在有裂纹的地方,化腐朽为神奇,补上图案或者花纹,使得修补好的东西反而身价倍增,具有艺术价值。正因如此,甚至有人专门在紫砂壶里放黄豆,用黄豆遇水膨胀,把紫砂壶壶壁撑破,再请锔瓷匠锔成花纹,让自己的紫砂壶成为一件艺术品。
  而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件瓷器,谁又能保证,一辈子能够不经历风雨,不曾有破碎的风险呢?身上有两道疤两道痕迹再平常不过,可是在那段愈合的时光,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你已把你的伤口缝合好,等着伤口慢慢愈合,让别人觉得你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总有人喜欢把自己对他人的怜悯,当作自己的善意,饋赠于人,不管别人是否愿意接受,让你觉得你真可怜。可是这世上没有一棵不带疤的树,谁不是一边伤着一边成长?
  那些不礼貌的安慰,像一个个射击健将,一遍又一遍地对准你溃烂的地方,次次击中靶心。为什么要去做言语的打靶者,而不做一个安静的锔瓷匠呢?
  在需要安慰的人心中,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忌讳别人把他们放在一个过去的时态,永远说着过去,细数破碎的痕迹,强调他们的不完整。而锔瓷匠不一样,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瓷器拼凑完整,他们懂得如何去规避和掩盖这些残缺,甚至让这些最脆弱的地方,附上最美丽的盔甲,让它们散发出更独具匠心的美。
  怜悯只有过去,而珍惜,才是细水长流,来日方长。很多人,仅仅是希望,你给他一个点头,告诉他是个有未来的人啊!但愿我们面对别人失意时,不是言语的射击者,而是一个高级的锔瓷匠。但愿我们能把那些裂痕锤炼成独一无二的人生底色,而我们的身边,永远有一个未来可期的人。譬如,你只要想到,那一缕月光,便觉得温暖了时光。
  (编辑
其他文献
淡,是一种味道。  清明時节,陌上花开,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  走进房间,见炒茶人在大铁锅里炒茶,一双黝黑的大手在铁锅里翻炒着。灶头上贴着杨柳青年画,白胖胖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白莲藕似的胳膊怀抱着一条红鲤鱼,笑意盈盈,洋溢着人世的喜悦和烟火气。  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采茶。不一会儿,茶山上升起淡淡的薄雾,如女子
《墨子》卷十二·公孟有一段记述颇令人回味。说的是有个游学到墨子门下的青年,身体健壮,思维敏捷,但无心学习,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就以举荐做官劝他学习。青年受到好话鼓励便开始认真学习。过了一年,这个青年向墨子求官。墨子却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讲述了鲁国的一个故事。鲁国有兄弟五人,父亲死了,长子天天喝酒而不安葬。四个弟弟以安葬好父亲后买酒给他相劝。父亲安葬后,长子向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拒绝了,说你葬你的
“中国武警新闻奖”揭晓时,李超榜上有名。谁也不会相信,三年前,他还是新闻“门外汉”“摄影小白”。他是如何获得这一殊荣的呢?  李超是一名“95后”,出生于山东省沂蒙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几乎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红色故事,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2015年,他应征入伍来到北京,成了一名武警战士。  一天,一名战友训练时不慎受伤,班长冲过来,背起他就往医务室跑去,跑得
菜市场里,一婆婆坐在靠背椅上,眯着眼,带着笑。她的面前,是一大攤子的菜,很大气地摆开,白胖的萝卜、水灵的葱、青嫩的芥兰……样样看起来营养充足,丰满水嫩得叫你喜欢。  第一次遇见她时,她歪靠着椅背,大声地招呼我:“快来买我的菜,好得很呢!”直接干脆、豪爽痛快,铁定了我要买她的菜一般。我暗笑她的可爱,径直停下车,果真是好菜,便要了油菜。她艰难地侧着身,弯下腰,伸出黝黑而粗糙的手,迟缓地抓了一大把菜,笨
柿子树的叶子似乎一下子落尽了,从它身边过,我惊诧得有点小题大做。怎么这么快呢?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满枝的斑斓绚丽就成了满枝的光秃秃。更像一场绮丽的梦,突然就醒来了,空落落的,又跌回山寒水瘦的现实里。  惊诧失落之余,倒是豁然清朗,一身轻松。  柿子树原是个老树根,夏天时被锯掉了上面的部分,没想到她很快就生机勃发,蓬出了枝枝叶叶,俨然一棵树的样子,只是比原先的枝干玲珑些,很像棵花树。叶子很特别,肥厚硕
失去的觉得美好,拥有的倒像在煎熬,这样说“青春”,似乎毫不过分。  别看我现在一做讲座两三个钟头,不带稿子还让读者觉得精彩,其实青春期的我很腼腆,是那种因自知而后自卑的腼腆,腼腆里更多的成分是胆怯是退缩是封闭自我。  十七岁,日子像夏天的旱冰场上滚动的轮子,迅猛而飞扬。再腼腆的人,都有种要突破自己的欲望,我就曾半推半就地跟着宿舍的女友们去了一次旱冰场。  换上旱冰鞋,扶着栏杆,看着女友们像散开的花
这原本是一场很普通的招聘面试。我在这家日用品公司工作了十几年,一直负责招聘面试工作。对我来说,它就像每天都要喝的咖啡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但又很寻常的事情。  面试快要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进来。从简历上看,这个叫诺顿的小伙子非常优秀,也许他就是我们要招聘的理想人选。  事实证明,诺顿的确很适合销售助理这个职位,他对这个职位的认知很准确,而且有独到的想法和观念。直到我问了他一个例行的問题:“那
西蒙斯赶到约定的包间时,女友已经在那里了。她刚刚脱下大衣,也许一分钟前才进来,但聪明的西蒙斯知道,接下来,他又要忍受女友的抱怨了。  “为什么你总是迟到?你的眼里到底有没有我?你还爱我吗?”隔壁包间突然传来一个女人大声的质问。  女友忍不住笑起来,这简直是一个巧合,因为这正是她接下来想要说的话。西蒙斯耸了耸肩膀,无奈地笑了笑,然后帮女友拉开凳子,等女友坐好后,他才回到对面坐下。  “托朗跟我约会从
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对不同的人,生出分别心。这是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奸诈之处。  人在天性里,会自然地对他人产生一个等级划分。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这样的划分中,你会发现人与生俱来对上卑怯和对下居高临下。  那就意味着,他自己也会有个等级。人对自我等级的体认,只能说明,这种分别心的顽固和与生俱来。?  分别心本质上是世俗心。一个世俗的人,必然要站在世俗的台阶上,打量这个世界。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出身胡人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信,官职越来越大,而且与杨贵妃勾结。昏庸的唐玄宗竟然要提升安禄山为宰相。右相杨国忠知道后,感觉自己权位受到威胁,而且担心野心勃勃的安禄山靠不住,便向皇上进谏不要重用他。皇上听了杨国忠的启奏,也疑惑和犹豫起来,于是没有让兵部侍郎张洎拟订提升安禄山的诏书。  张洎是安禄山的好友,很快把这事告诉了安禄山。有一次,张洎与在京任职的大诗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