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三策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济源市梨林镇中心校坚持“三位一体”教学理念,收到良好成效。“三位一体”,即融田园教育、德育银行、高效课堂于一体,办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梨林镇各学校坚守课堂主阵地,打好高效课堂组合拳,实现了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高效课堂的基础
  优秀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梨林镇中心校通过组建“三级读书会”提升教师素养,倡导“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为全镇教师列出读书要求,推荐阅读书目,明确读书形式。同时,实行“教师读书,学校埋单”,在全镇教职工中大力倡导读书,开展晒书房、读书达人评选、“三八”读书征文、“读书改变了我”等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梨林镇中心校通过每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微型课)夯实教师基本功,两年一次交替评选“梨苑名师”和“十佳青年教师”,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依托本土的2个名师工作室和5个教师工作坊,邀请市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进行经验交流,为教师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依托国培、省培等,让教师走出去,自我提升、拔节生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有效备课——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梨林镇中心校要求,一是寒暑假学习班上集体备课、研讨课标,注重课标重构;二是全镇各学科教研组分别梳理教材,注重知识梳理;三是各校教研组同课异构,注重方法交流。各学校通过“三步走”实现有效备课,使课堂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效率逐步提高。中心校还要求学校领导分包备课组,实行捆绑考核,做到责任明确、团队协作、备课过关。
  2014年以来,梨林镇中心校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理念,通过小组合作观摩课、交流课、示范课等示范引领,把合作和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校结合德育银行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
  三、“321機制”——高效课堂的保障
  “321机制”,即三种考核、两种保障、一种机制。
  三种考核:师德师风月考核、教学常规月考核、班级管理月考核,让师德高尚,让教学正规,让班级充满活力。中心校通过三种考核,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班级管理、教学常规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做到常态化、过程化,实现教师和教学管理数字化。
  两种保障:四清和错题集。四清,即教师帮助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让错题不再积累;错题集,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整理错题集、利用错题集,让失误不再重复。
  一种机制:大听课制度,即集中大听课、课堂大观摩、领导大“扶贫”。每学期第一天,中心校人员蹲点听课一天,每月月底对校领导听课节数进行统计通报,并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依据。中心校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小组合作示范课、观摩课,进行课堂大观摩活动。中心校领导关注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通过对标到人、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检验效果,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其他文献
简要阐述了作业疗法的独特性,重要性以及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教育是一种“探险”,如陶行知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者当有的勇气和胆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育实践具有的研究与探索的属性。从这
我曾作过统计,初中三年语文课时共千余节,可是大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停留在浅层认知阶段。如果我们向少数语文学得好的学生“取经”,他们的学习宝典几乎不谋而合,那就是阅读!无数事实证明,阅读是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不二法门,是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的唯一选择,更是语文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1年,我调任一所乡镇中学担任校长。这所学校班额较大,整体成绩偏低,尤其是语文学科成绩严重落后。当我深刻地意识到
目的:研究平肝合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并观察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该制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赤芍进行定性鉴别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10月15日,为展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成果,探索主题学习的新策略,推动区域联盟共同体的发展,华樾(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在郑州高新一中举行了全省中学"语文主题学习"区域教研联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释放情感,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
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教师学历提升使命几近完成,且普遍存在教学条件落后、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随着“国培”“省培”“市培”及校本研修的兴起,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业务日渐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将其与教研、电教、科研等部门合并。然而,现实中教师进修学校仍承担着县域教师教育发展的重任。  互联网时代呈现共建、共享的特点,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教师教育资源更是丰富。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县级教师进修
高等教育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才能的优秀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