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真正地学习是非常难得,因为他们入学时成绩比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也不是那么浓厚,甚至有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非智力因素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习效果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此应采取哪些对策?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非智力因素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职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校学生基础差,要想在智力因素方面去发展肯定是困难重重,而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那么怎么发展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一)兴趣是学习的起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对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不仅没有兴趣,而且还会排斥学习。所以,对于刚入学的职业学生来说,培养他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但由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大自然,以极大的热情观察自然、采集标本、进行研究,在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萌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经过综合探讨,终于建立了生物进化论。中等职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而那些漫无目的的、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惧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
作为职校的老师,应从各方面抓住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力求授课时能激发学生对专业或基础课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因某种事物或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如内容的新颖性,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讲解,学习的成就,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适应就业的需要。
因此,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好奇心尽快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
二、坚强的意志
(一)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光有兴趣还选选不够,因为兴趣说不定对他们来说,只是三分钟的热度,过了三分钟的热度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原本的状态:依旧厌学、依旧爱玩、依旧我行我素。那么这时坚强的意志就会体现他独特的作用。因为坚强的意志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对于职校老师来说,学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职业技术的热爱,还要做的是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热爱。即培养他们这种意志力,学习既有快乐的一面,也有艰苦的一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意志坚强,持之有恒,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意志是学生实现自我目标的有利保障。学生学习目标,反映了学生在对知识需求与自身发展认识基础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来源于原有知识但又高于原有知识水平,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真正的现实,就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优秀的品格
(一)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品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奋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奋苦练是成正比的。”陶行知亦从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二)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刚强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形成,性格改变叫困难。而对自己不良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如果有的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吵架,那么就不容易形成坚强的性格。有的心理工作者经过调查,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活动。父母对孩子缺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一般缺乏自尊心,性格容易变态,甚至还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父母对孩子采取家而不娇,严格而有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自信,即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可见,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忽视非智力因素而谈智力发展、谈学习效率,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对也職业学校学生来说要更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M],1-2
[2]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M],58-62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非智力因素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职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职校学生基础差,要想在智力因素方面去发展肯定是困难重重,而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那么怎么发展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一)兴趣是学习的起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对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不仅没有兴趣,而且还会排斥学习。所以,对于刚入学的职业学生来说,培养他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但由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酷爱大自然,以极大的热情观察自然、采集标本、进行研究,在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萌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经过综合探讨,终于建立了生物进化论。中等职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而那些漫无目的的、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惧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
作为职校的老师,应从各方面抓住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力求授课时能激发学生对专业或基础课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因某种事物或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如内容的新颖性,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讲解,学习的成就,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适应就业的需要。
因此,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好奇心尽快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
二、坚强的意志
(一)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光有兴趣还选选不够,因为兴趣说不定对他们来说,只是三分钟的热度,过了三分钟的热度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原本的状态:依旧厌学、依旧爱玩、依旧我行我素。那么这时坚强的意志就会体现他独特的作用。因为坚强的意志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对于职校老师来说,学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职业技术的热爱,还要做的是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热爱。即培养他们这种意志力,学习既有快乐的一面,也有艰苦的一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意志坚强,持之有恒,才能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意志是学生实现自我目标的有利保障。学生学习目标,反映了学生在对知识需求与自身发展认识基础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来源于原有知识但又高于原有知识水平,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真正的现实,就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优秀的品格
(一)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品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奋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奋苦练是成正比的。”陶行知亦从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二)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刚强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补智力的不足。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形成,性格改变叫困难。而对自己不良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如果有的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吵架,那么就不容易形成坚强的性格。有的心理工作者经过调查,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活动。父母对孩子缺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的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骄傲、放肆、任性、懒惰、有时表现为自私,不关心别人。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孩子一般缺乏自尊心,性格容易变态,甚至还会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性格。父母对孩子采取家而不娇,严格而有民主的态度,孩子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自信,即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可见,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忽视非智力因素而谈智力发展、谈学习效率,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心身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对也職业学校学生来说要更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M],1-2
[2]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M],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