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叛逆思维?科学上的创新实践表明,叛逆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定型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它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桎梏。它的反面是传统思维,专家称之为“思维定势”,即在思考问题时,片面、错误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阻碍了科学创新的思维。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知识不断产业化。”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体现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对于发展儿童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爱生活、爱科学、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幻画创作中利用叛逆思维,可以有效打开思路,放飞想像的翅膀,突破创新的瓶颈,摒弃内容空泛、表现形式过于简单的现象。
一、利用叛逆思维丰富科幻画的创作内容
创作内容是科幻画的“灵魂”。好的创意,是画好科幻画的前提。科幻画创作不是生活的再现,区别于虚幻和荒诞的想象,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假设、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是“超脱不要虚脱,潇洒不要飘洒”的境界。
1 敢于质疑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是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相对于当今科学技术和传统理论,更多的是怀疑、挑战、超越。在这里,主观上的“怀疑一切”,可以促成客观上超越,创作内容上求新。如山西阳煤集团西河小学王杰同学,面对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现实,质疑现有的安全措施,创造性地设计出“神奇的气囊”。当工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这种气囊会自动展开,保护工人顺利脱离危险,,这种“质疑”是煤矿工人子弟对煤矿安全措施的一种焦虑和责任心。是小作者对改善煤矿工人工作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蕴含着智慧。孕育着精彩。
2 推陈出新
科幻画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要求学生不做知识的奴隶,敢于想像,标新立异,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做到现在与以前的不一样,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样。如山西翼城县西街小学的李云晨同学画的《长着两只脚能背我走路的书包》的科幻画,采用逆向思维,巧妙地把正常的“我背书包”变成“书包背我”,叛逆对待书包的用途,让“书包”担负着“背我”和“装书”的责任,是一幅想A象奇特,构思新颖,使人耳目一新的科幻画。内容上的推陈出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进取精神,科幻画创作内容的产生。要的正是这种对既定事物的叛逆,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思维。
3 反复否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中的互动,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开启心智。它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提炼,在提炼中创新。如一个同学创作的作品《会吃罂粟的怪物》,幻想的意图是让这种怪物自己去寻找并吃掉罂粟,从而达到消灭毒品的目的。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质疑:“既然是怪物,人们能不能接受呢?”也有的学生提出:“地球那么大,怪物怎么去寻找罂粟?”……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他们觉得:如果把《会吃罂粟的怪物》改为《会吃罂粟的蝴蝶》更好,因为幻想的蝴蝶有两种好处,其一消灭罂粟,其二可以美化环境,一举两得。可见,通过讨论,综合集体智慧,可以改进科幻画创作内容。
二、利用叛逆思维改变科幻画的创作形式
科幻画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构图、造型、色彩、材料、技法等是美术的范畴,科幻画的创作内容是以美术为载体呈现给观众的,利用叛逆思维,可以促进载体本身的创新。
1 工具、材料的创新
一直以来,科幻画创作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蜡笔和彩色笔的平涂,绘画形式比较单一。利用叛逆思维。探索新材料,利用新工具,能够更好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有效提高创作质量,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上海市徐汇区向刚小学庄嘉同学创作的作品《服装充热机》,充分利用家里废弃的布头。巧妙加工、组合,各种布料呈现出来的肌理效果,自然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未来服装的创新、遐想,是一幅对创作材料勇于尝试、敢于求新的作品。除了蜡笔画、布贴画以外,水粉画、水彩画、纸贴画、国画等画种都可进行科幻画创作。近几年,随着电脑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电脑画也成为科幻画创作的一种形式。
2 构图、技法、色彩等的创新
构图、技法、色彩是科幻画的主要构成要件。(1)经营构图。构图是画好科幻画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叛逆思维,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采用“一题多画”的方法,即在同一科幻画内容的前提下,自我否定,用不同的构图方法勾画若干草图,最终经过筛选,确定一幅符合主题和美感的画稿。(2)探究技法。作品质量的优劣、品位的高低与技法纯熟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诸如,水彩画中水的运用,千、湿、薄、厚的画法;中国画中的用线、用墨以及勾、皴、点、染的应用;蜡笔画的油性特点等。利用叛逆思维,探究技法,可以丰富绘画语言,构建独特的意境,提升作品内在的韵味。(3)推敲色彩。色彩的搭配与画面效果息息相关,利用叛逆思维,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小色稿”,观察其色彩关系,反复推敲,为正式上色提供科学依据。如19届全国科幻画比赛一等奖作品——浙江嘉兴洪波中学陈晓岚创作的《铁龟转移小村庄》,形式衬托主题,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一只巨大的铁龟,背上驮着绿树映衬下的小山村,背景是正在喷着岩浆的火山,绿树正好和红色的火山形成对比,给人不稳定的倒三角形构图。渲染了紧急气氛,增加艺术感染力。小作者对构图、技法、色彩的研究,打破习惯作法,克服因循守旧的弊端,扫清创新的障碍,提升美感。
总而言之,“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弃旧迎新的过程。叛逆思维是创新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叛逆,不是抛弃一切的思维,必须是批判地继承,不管是科幻画创作内容还是创作形式,都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经验越丰厚牢固,科幻画创作越富准确性、科学性。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长知识,为科幻画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知识不断产业化。”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体现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对于发展儿童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爱生活、爱科学、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幻画创作中利用叛逆思维,可以有效打开思路,放飞想像的翅膀,突破创新的瓶颈,摒弃内容空泛、表现形式过于简单的现象。
一、利用叛逆思维丰富科幻画的创作内容
创作内容是科幻画的“灵魂”。好的创意,是画好科幻画的前提。科幻画创作不是生活的再现,区别于虚幻和荒诞的想象,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假设、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是“超脱不要虚脱,潇洒不要飘洒”的境界。
1 敢于质疑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是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相对于当今科学技术和传统理论,更多的是怀疑、挑战、超越。在这里,主观上的“怀疑一切”,可以促成客观上超越,创作内容上求新。如山西阳煤集团西河小学王杰同学,面对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现实,质疑现有的安全措施,创造性地设计出“神奇的气囊”。当工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这种气囊会自动展开,保护工人顺利脱离危险,,这种“质疑”是煤矿工人子弟对煤矿安全措施的一种焦虑和责任心。是小作者对改善煤矿工人工作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蕴含着智慧。孕育着精彩。
2 推陈出新
科幻画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要求学生不做知识的奴隶,敢于想像,标新立异,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做到现在与以前的不一样,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样。如山西翼城县西街小学的李云晨同学画的《长着两只脚能背我走路的书包》的科幻画,采用逆向思维,巧妙地把正常的“我背书包”变成“书包背我”,叛逆对待书包的用途,让“书包”担负着“背我”和“装书”的责任,是一幅想A象奇特,构思新颖,使人耳目一新的科幻画。内容上的推陈出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进取精神,科幻画创作内容的产生。要的正是这种对既定事物的叛逆,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思考问题的思维。
3 反复否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中的互动,有利于大家互相学习、彼此促进、开启心智。它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提炼,在提炼中创新。如一个同学创作的作品《会吃罂粟的怪物》,幻想的意图是让这种怪物自己去寻找并吃掉罂粟,从而达到消灭毒品的目的。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质疑:“既然是怪物,人们能不能接受呢?”也有的学生提出:“地球那么大,怪物怎么去寻找罂粟?”……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他们觉得:如果把《会吃罂粟的怪物》改为《会吃罂粟的蝴蝶》更好,因为幻想的蝴蝶有两种好处,其一消灭罂粟,其二可以美化环境,一举两得。可见,通过讨论,综合集体智慧,可以改进科幻画创作内容。
二、利用叛逆思维改变科幻画的创作形式
科幻画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构图、造型、色彩、材料、技法等是美术的范畴,科幻画的创作内容是以美术为载体呈现给观众的,利用叛逆思维,可以促进载体本身的创新。
1 工具、材料的创新
一直以来,科幻画创作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蜡笔和彩色笔的平涂,绘画形式比较单一。利用叛逆思维。探索新材料,利用新工具,能够更好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有效提高创作质量,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上海市徐汇区向刚小学庄嘉同学创作的作品《服装充热机》,充分利用家里废弃的布头。巧妙加工、组合,各种布料呈现出来的肌理效果,自然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未来服装的创新、遐想,是一幅对创作材料勇于尝试、敢于求新的作品。除了蜡笔画、布贴画以外,水粉画、水彩画、纸贴画、国画等画种都可进行科幻画创作。近几年,随着电脑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电脑画也成为科幻画创作的一种形式。
2 构图、技法、色彩等的创新
构图、技法、色彩是科幻画的主要构成要件。(1)经营构图。构图是画好科幻画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叛逆思维,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采用“一题多画”的方法,即在同一科幻画内容的前提下,自我否定,用不同的构图方法勾画若干草图,最终经过筛选,确定一幅符合主题和美感的画稿。(2)探究技法。作品质量的优劣、品位的高低与技法纯熟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诸如,水彩画中水的运用,千、湿、薄、厚的画法;中国画中的用线、用墨以及勾、皴、点、染的应用;蜡笔画的油性特点等。利用叛逆思维,探究技法,可以丰富绘画语言,构建独特的意境,提升作品内在的韵味。(3)推敲色彩。色彩的搭配与画面效果息息相关,利用叛逆思维,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小色稿”,观察其色彩关系,反复推敲,为正式上色提供科学依据。如19届全国科幻画比赛一等奖作品——浙江嘉兴洪波中学陈晓岚创作的《铁龟转移小村庄》,形式衬托主题,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一只巨大的铁龟,背上驮着绿树映衬下的小山村,背景是正在喷着岩浆的火山,绿树正好和红色的火山形成对比,给人不稳定的倒三角形构图。渲染了紧急气氛,增加艺术感染力。小作者对构图、技法、色彩的研究,打破习惯作法,克服因循守旧的弊端,扫清创新的障碍,提升美感。
总而言之,“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弃旧迎新的过程。叛逆思维是创新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叛逆,不是抛弃一切的思维,必须是批判地继承,不管是科幻画创作内容还是创作形式,都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经验越丰厚牢固,科幻画创作越富准确性、科学性。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长知识,为科幻画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