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启发式,上好思想品德课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此,本人拟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要“动之以情”,教师就是靠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晓之以理”,教师就用语言阐明哪些道德观念,把道理讲得明白易晓。要“导之以行”,教师还是靠语言的点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行为,并与自己不良行为作斗争。为发挥语言的力量,增强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好语言。有的教材语言不适合教学的需要,就得把材料修改一番,不仅使它口语化、儿童化,而且力求生动具体。有了好的教材,还要备讲,讲究表达的艺术。重要的地方,语调、情感都要设计好。当然,教师要把理解教材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中国的保尔——张海迪》一课,我在备课时,深深地被张海迪与病魔斗争,为社会尽责所感动。在课堂上,我怀着对张海迪无比崇敬的心情,用热忱而激动的语调讲述张海迪的事迹。教师的真情实感,激励着孩子们,他们对张海迪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这时,学生眼前,好像出现了张海迪艰难地手摇轮椅,走街串巷寻找工作的形象;耳边仿佛响起张海迪乞求的声音:“给我一个工作吧!我要的不是工资,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学生听着听着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要注重情景的运用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一些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有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进行启发。
  例如,教材要求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爱英雄、学英雄”的教育,这是一堂激发情感的课,让八、九岁的孩子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是很困难的。我在备这一课时,决定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激发感情。为了突出安全重要性的内容,把几个重要的安全事故场面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把描写事故发生的语言,表情朗诵,制成录音,再配上事故发生的现实场景。在上课时,通过这样的情景,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形声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了感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就自然地产生学习英雄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当思想体现在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它。”实践证明:通过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哪些光辉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就像明灯一样在他们心底闪光,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三、要在注重过程启发
  启发式的最高水平是启而有发并且最终不需要启发。弗莱雷也曾经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提出能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思想品德学科是开放性的,许多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过程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要求教师把启发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激疑”为先导,以“质疑”为基本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能最终不需要教师的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要进行适当的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讨论题,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问题太简单、太容易,学生没有积极性,太深太难,学生也不会有积极性。如果是一组问题就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联系,一题扣一题,步步引向深入。《唱支山歌给党听》一课讲完以后,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取得了那些成绩?”目的在于把能集中表现教学观点的重要内容拎出来,让学生从取得的成绩中清楚地看到党在社会中重要的作用。第二步:“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多惊人的成绩呢?”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取得惊人成就的同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步:“‘我们小学生文化程度低,不用好好学习,其它的事都是大人的事’这话对吗?”目的在于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后得到一个道德认识,达到教育目的。
  五、要组织学生调查访问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启发性最大的一种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自己调查、访问,不仅可以使他们接触社会,通过耳闻目睹,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吸收思想营养,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得出答案,有助于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独立判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道德行为。
  我讲授《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向家长、邻居作调查,教师引导他们从家庭到家乡的变化谈起,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访问工人农民、科技人员,了解祖国的成就,教师再指点看海下开采石油的图片,讲述我国石油发展史,组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上的数字算一笔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祖国在飞速发展”的思想,用“讲、看、算”这些生动而具体的事例,步步启发学生,使他们看到了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就这样,学生把对家庭、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交织在一起,他们对“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的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尽管启发的方式不只以上几种,但其教学主旨是一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项任务。
其他文献
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论,都把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书面设问和自学思考提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问的作用和目的  总起来讲,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识欲望,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认识过程;可以引导、指示学生思考的起点、方向、方法及目的,可以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与智能所达到的水平
目的 观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无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针血般地道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十六个年头,无论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担任过。所以对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现状了解颇为深刻。很多教师认为农村孩子语文成绩提高难,很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水平的低下,当然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课外阅读量不够,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孩子的语文成绩。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
运动是快乐的,学校安排体育课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玩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
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入住我院的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为护理观察对象,采用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