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化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寓口语交际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课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篇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能力
刚入学的孩子,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学习拼音时,我们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uan的四声:冤、圆、远、愿,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和练习运用。
2.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教师可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低段的《春天在哪里》、《小兴安岭》,中段的《五彩池》、《妈妈的爱》,高段的《我喜欢》、《三峡之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合适的乐曲,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通过语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并进行口语交流。
二、寓口语交际于活动之中
1.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妈妈过生日”,“成绩差了怎么办”,“假如我是班长”,“过节了,送什么礼物最合适”……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自然就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一方面要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要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看了童话故事,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妈听;学了美文和古诗,请孩子们把美文和古诗背(读)给爸妈听,和爸妈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展“一分钟演讲”
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如父母闹别扭,邻里有纠纷,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实在没新鲜事,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者看过的好书向同学们做一个介绍。在演讲种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泼主动的构建者。教师则是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又是合作伙伴,要与学生一起倾听、倾诉,平等、充分地交换意见,分享与交流伴随活动的始终。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他们在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会了交往的技巧:尊重别人,主动倾听,理解别人等等。
三、寓口语训练于课外生活之中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1. 新学期课前交际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学生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学生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撞坏了同学的文具盒,不但不道歉,还蛮不讲理。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无小事,事事可育人,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融口语交际于学生各个生活层面,让灵动的课堂成为口语交际的桥梁,使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这样厚积薄发,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又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钟岚)
一、寓口语交际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课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篇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能力
刚入学的孩子,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学习拼音时,我们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uan的四声:冤、圆、远、愿,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和练习运用。
2.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教师可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低段的《春天在哪里》、《小兴安岭》,中段的《五彩池》、《妈妈的爱》,高段的《我喜欢》、《三峡之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合适的乐曲,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通过语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并进行口语交流。
二、寓口语交际于活动之中
1.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妈妈过生日”,“成绩差了怎么办”,“假如我是班长”,“过节了,送什么礼物最合适”……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自然就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一方面要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要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看了童话故事,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妈听;学了美文和古诗,请孩子们把美文和古诗背(读)给爸妈听,和爸妈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展“一分钟演讲”
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如父母闹别扭,邻里有纠纷,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实在没新鲜事,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者看过的好书向同学们做一个介绍。在演讲种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泼主动的构建者。教师则是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又是合作伙伴,要与学生一起倾听、倾诉,平等、充分地交换意见,分享与交流伴随活动的始终。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他们在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会了交往的技巧:尊重别人,主动倾听,理解别人等等。
三、寓口语训练于课外生活之中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1. 新学期课前交际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学生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学生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撞坏了同学的文具盒,不但不道歉,还蛮不讲理。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无小事,事事可育人,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融口语交际于学生各个生活层面,让灵动的课堂成为口语交际的桥梁,使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这样厚积薄发,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又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