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化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寓口语交际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课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篇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
  1.在拼音教学中训练口语能力
  刚入学的孩子,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学习拼音时,我们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uan的四声:冤、圆、远、愿,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和练习运用。
  2.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教师可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低段的《春天在哪里》、《小兴安岭》,中段的《五彩池》、《妈妈的爱》,高段的《我喜欢》、《三峡之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合适的乐曲,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通过语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并进行口语交流。
  
  二、寓口语交际于活动之中
  1.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如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妈妈过生日”,“成绩差了怎么办”,“假如我是班长”,“过节了,送什么礼物最合适”……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自然就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
  2.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一方面要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要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看了童话故事,请孩子们把故事讲给爸妈听;学了美文和古诗,请孩子们把美文和古诗背(读)给爸妈听,和爸妈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母亲节到了,做张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新转来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绍给爸妈认识……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展“一分钟演讲”
  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如父母闹别扭,邻里有纠纷,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实在没新鲜事,可以把自己积累的名言佳句或者看过的好书向同学们做一个介绍。在演讲种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泼主动的构建者。教师则是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又是合作伙伴,要与学生一起倾听、倾诉,平等、充分地交换意见,分享与交流伴随活动的始终。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他们在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会了交往的技巧:尊重别人,主动倾听,理解别人等等。
  
  三、寓口语训练于课外生活之中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1. 新学期课前交际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学生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学生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撞坏了同学的文具盒,不但不道歉,还蛮不讲理。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无小事,事事可育人,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融口语交际于学生各个生活层面,让灵动的课堂成为口语交际的桥梁,使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这样厚积薄发,既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又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句名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激励人们发奋读书的座右铭。的确,“苦读”应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只要“苦读”就够了吗?“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能培养学生不盲目信从他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生成,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这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中有所疑,
一、习作内容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他们的生活需要。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住一件具体事例来表现出人物特
“实践,是一切知识、能力、情感获得的源泉。语文教学的关键,同样在于实践。”从根本意义上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思等)都属于语文实践的范畴。任何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只有让学生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把学生丰富的情感、朗读的热情、思维的兴趣、灵巧的双手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打开其情感的闸门、心灵的通道、智慧的大门,鼓励他们大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语文的魅力,打开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应该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那么,究竟“趣”从何而来?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体验到:“趣”,可以从需要中来;“趣”,可以从幽默中来;“趣”,可以从体验中来;“趣”可以从关爱中来。    一、“趣”从需要中来
设计理念    1.反复诵读,逐层递进,读中领悟中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多种朗读训练形式:“自由读”——画下最能触动心灵的句段;“品味读”——抓住关键词想开去;“教师引读”;“丰富人物提示语,揣摩人物内心读”;“指名读”——听听哪儿读得最动情等,使学生在感悟朗读中逐步
“从文章写作到任务型写作,是写作课程内容的一次深刻的转型,说明百年语文课程在写作‘实用性’的追求上,实现了对文体的超越,从文体选择转向写作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也产生了相应的模式变革:从“教写作”向“通过写作教”转向。“教写作”,写作兼具过程性和目标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写作掌握文体知识和谋篇布局的文章作法;“通过写作教”,强化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特征,写作是促进阅读、发展思维、互动交流、解决问题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佛、道、儒、医等各家的精华思想和理念一直在“润物细无声”地引领着国人的心理建设,呵护着国人的心理健康。当下,传统文化中崇尚以德修身、推行中庸之道、倡导和合理念、追求知行合一的修心思想也必将彰显出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由刘天君著的《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一书正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同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分析有机结合,通过十个篇章展开全面而深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同时,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课堂教学应充满灵气和活力。怎样让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自主发展?通过思考和实践,我认为,把活动训练引进语文课堂,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辩论,动有所获  有专家断言,2
现在,每当看到“爱国”这个词,或是和别人聊起有关“爱国”的话题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几年前教学六年级时的一件事,眼前就会浮现出金知延这个韩国小女孩的样子。她在一次课堂上的表现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那是2008年秋天,刚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位韩国学生,名字叫金知延。她看起来很文静,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在她那文静的外表下有着怎样一颗倔强的心!  课堂上,我正在教学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讲解、指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战场。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方法、训练了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现在结合我的县级赛课——《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的备课情况、两次试教以及上课后的反思来谈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潜心制定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课堂的核心点  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的灵魂,是教师组织有效教学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