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进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社会输送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师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来主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不需要进行讲解和监督,一切学习活动都凭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对自己不会的知识产生疑问,然后动脑解决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的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是笔者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的几点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比较传统,这就造成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很少的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和探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时刻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和对问题的分析,以致最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热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挖掘,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文中写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教师在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为什么“怅”,这里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出问题的关键,主人公的胸怀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作者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并可以理解“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进行思考,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消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知识的储备以及各方面的因素都各不相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由于有些学生的惰性,会把大部分时间浪费掉,反而取得了不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对学习的动力,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进行语文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可以传授的,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去领悟,日积月累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在这之后,由教师进行解答和评价。比如在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时,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在对《囚绿记》这个题目让学生讨论和提问,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绿的象征意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知识,把握知识的精华,这也正是学习語文课程的原因之一。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会出现疑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最后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带领学生真正解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让学生自由的讨论问题,学生们一起主动的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于解答问题出色的学生要给予赞扬和肯定,对于解答的问题有所欠缺的学习也要鼓励,让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力,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方式,没有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支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段落大意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和总结,这不利于进行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先给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大意,然后让学生进行段落的总结和分析,畅所欲言,教师在适时给予评价和纠正,时间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养成,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因此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由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很大的组织活动的空间,教师要抓住这样的特点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能力的锻炼,比如,教师让学生在每节课开始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这种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场景的模拟,由学生来进行互动表演,也可以把课堂搬到课外,进行一些课外活动,还可以组织辩论赛、演讲之类的语言类的比赛,一定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必要,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志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2012(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师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来主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不需要进行讲解和监督,一切学习活动都凭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对自己不会的知识产生疑问,然后动脑解决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的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是笔者对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的几点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比较传统,这就造成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很少的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和探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时刻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上的讨论和对问题的分析,以致最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热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挖掘,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文中写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教师在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为什么“怅”,这里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出问题的关键,主人公的胸怀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作者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并可以理解“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进行思考,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消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知识的储备以及各方面的因素都各不相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由于有些学生的惰性,会把大部分时间浪费掉,反而取得了不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对学习的动力,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进行语文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可以传授的,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去领悟,日积月累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在这之后,由教师进行解答和评价。比如在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时,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在对《囚绿记》这个题目让学生讨论和提问,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绿的象征意意,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知识,把握知识的精华,这也正是学习語文课程的原因之一。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会出现疑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最后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带领学生真正解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让学生自由的讨论问题,学生们一起主动的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于解答问题出色的学生要给予赞扬和肯定,对于解答的问题有所欠缺的学习也要鼓励,让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能力,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方式,没有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支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章的段落大意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和总结,这不利于进行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先给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大意,然后让学生进行段落的总结和分析,畅所欲言,教师在适时给予评价和纠正,时间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会养成,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等等,因此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由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很大的组织活动的空间,教师要抓住这样的特点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能力的锻炼,比如,教师让学生在每节课开始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这种形式不但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场景的模拟,由学生来进行互动表演,也可以把课堂搬到课外,进行一些课外活动,还可以组织辩论赛、演讲之类的语言类的比赛,一定要结合课本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必要,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志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下旬),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