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低血糖脑病的预防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59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44例首诊即诊断低血糖脑病,15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但最终均确诊为低血糖脑病,经抢救58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低血糖脑病是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所有脑功能障碍表现的患者均需行末梢血糖检测,避免误诊误治,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需加强饮食及用药指导,强化血糖监控,预防减少严重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低血糖脑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8-02
2011年08月至2013年12月共调查住院成年低血糖脑病患者例59例,现作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女性31例,男性28例,发病年龄35-96岁,平均71.5岁,有糖尿病史52例,均有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史,无糖尿病史7例,入院后首次测末梢血糖均<2.8mmol/l,其中44例首诊即诊断低血糖脑病,15例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但最终均确诊为低血糖脑病。
1.2 发病诱因 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20例用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12例因进食减少未及时将药物减量;8例自行将降糖药加量;7例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即使用磺脲类促泌剂;3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酗酒。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中,4例酗酒,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误服降糖药。
1.3 临床表现 发病至就诊时间0.5-16小时,所有患者均有神经精神异常表现,其中昏迷28例,嗜睡13例,烦躁不安8例,失语6例,头痛2例,癫痫样发作2例,伴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32例。其中12例昏迷患者之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均未引起家属重视。
1.4 治疗与转归44例患者就诊时即测末梢血糖<2.8mmol/l,均立即予50%葡萄糖40-80ml静注,随后予10%或5%葡萄糖静滴维持,意识恢复者嘱适当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动态监测末梢血糖,维持血糖水平10.0mmol/l左右,昏迷时间较长患者给予脑保护治疗。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收住神经科后测血糖<2.8mmol/l,头颅CT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拟低血糖脑病治疗症状缓解。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中58例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2 讨论
低血糖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血糖<2.8mmol/l)时,由于脑部葡萄糖储量耗竭时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不可逆性脑损害,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脑组织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糖,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每小时仍需要6克左右的葡萄糖提供能量,而正常人脑组织储存糖极少,仅可维持数分钟脑功能的需要,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迅速出现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持续6小时以上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弥漫性出血灶、节段性脱髓鞘等不可逆脑损害。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药物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本文59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53例为药物相关性低血糖,为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1.5岁,提示老年人为严重低血糖症的高危人群。
因此,我们要注意预防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首先初诊的高血糖患者应严格按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避免仅以一次血糖升高即予患者降糖药治疗,最好到专科诊治;其次,初始治疗药物剂量不宜过大,老年人,尤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若需使用磺脲类首选短效制剂,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建议从小剂量起用,逐步控制血糖,控制目标亦需个体化,有专家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8.0mmol/l,餐后2小时在7.8-11.1mmol/l【1】。此外,定期随访,依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强调低血糖危害,尽量避免糖尿病老人独居,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避免空腹长时间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反复强调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自我监测。
低血糖脑病预后与低血糖原因、程度、时间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2】,早期是可逆的,及时发现并迅速恢复血糖水平后脑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但当血糖≤1.7mmol/l,持续时间大于6小时即可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痴呆或死亡[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尤其重要。本组12例患者昏迷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但均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最终导致昏迷。培养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症及院前自救的能力,可以减少严重低血糖昏迷发生。本组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误诊率达25%,因为低血糖脑病与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故要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对于急性不明原因的脑功能障碍,均应急查末梢血糖,避免误诊、延误治疗。一旦确诊低血糖脑病,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及相应对症治疗,神志转清后仍需葡萄糖维持,并监测血糖,反复难纠正的低血糖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滴,有条件者还可用胰高血糖素肌注或静滴,经上述治疗>0.5h神志仍不能恢复,提示脑损害严重,多伴有脑水肿,常需甘露醇联合脑细胞保护剂治疗。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低血糖脑病好发于既往有糖尿病史的老年人,规范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最大程度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生。一旦发生后及早识别预防,抓住抢救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提高识别低血糖症的能力,将末梢血糖监测作为急救常规措施,避免低血糖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
参考文献:
[1] 于明洁,刘丹,徐和,等.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59.
[2]孙成梅,居克举.影响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8):828-829.
[3] 梁晓春.实用糖尿病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2-187
【关键词】低血糖脑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8-02
2011年08月至2013年12月共调查住院成年低血糖脑病患者例59例,现作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女性31例,男性28例,发病年龄35-96岁,平均71.5岁,有糖尿病史52例,均有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史,无糖尿病史7例,入院后首次测末梢血糖均<2.8mmol/l,其中44例首诊即诊断低血糖脑病,15例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但最终均确诊为低血糖脑病。
1.2 发病诱因 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20例用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12例因进食减少未及时将药物减量;8例自行将降糖药加量;7例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即使用磺脲类促泌剂;3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酗酒。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中,4例酗酒,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误服降糖药。
1.3 临床表现 发病至就诊时间0.5-16小时,所有患者均有神经精神异常表现,其中昏迷28例,嗜睡13例,烦躁不安8例,失语6例,头痛2例,癫痫样发作2例,伴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32例。其中12例昏迷患者之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均未引起家属重视。
1.4 治疗与转归44例患者就诊时即测末梢血糖<2.8mmol/l,均立即予50%葡萄糖40-80ml静注,随后予10%或5%葡萄糖静滴维持,意识恢复者嘱适当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动态监测末梢血糖,维持血糖水平10.0mmol/l左右,昏迷时间较长患者给予脑保护治疗。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收住神经科后测血糖<2.8mmol/l,头颅CT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拟低血糖脑病治疗症状缓解。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中58例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2 讨论
低血糖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血糖<2.8mmol/l)时,由于脑部葡萄糖储量耗竭时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不可逆性脑损害,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脑组织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糖,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每小时仍需要6克左右的葡萄糖提供能量,而正常人脑组织储存糖极少,仅可维持数分钟脑功能的需要,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迅速出现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持续6小时以上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弥漫性出血灶、节段性脱髓鞘等不可逆脑损害。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药物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本文59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53例为药物相关性低血糖,为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1.5岁,提示老年人为严重低血糖症的高危人群。
因此,我们要注意预防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首先初诊的高血糖患者应严格按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避免仅以一次血糖升高即予患者降糖药治疗,最好到专科诊治;其次,初始治疗药物剂量不宜过大,老年人,尤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若需使用磺脲类首选短效制剂,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建议从小剂量起用,逐步控制血糖,控制目标亦需个体化,有专家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8.0mmol/l,餐后2小时在7.8-11.1mmol/l【1】。此外,定期随访,依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强调低血糖危害,尽量避免糖尿病老人独居,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避免空腹长时间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反复强调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自我监测。
低血糖脑病预后与低血糖原因、程度、时间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2】,早期是可逆的,及时发现并迅速恢复血糖水平后脑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但当血糖≤1.7mmol/l,持续时间大于6小时即可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痴呆或死亡[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尤其重要。本组12例患者昏迷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但均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最终导致昏迷。培养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症及院前自救的能力,可以减少严重低血糖昏迷发生。本组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误诊率达25%,因为低血糖脑病与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故要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对于急性不明原因的脑功能障碍,均应急查末梢血糖,避免误诊、延误治疗。一旦确诊低血糖脑病,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及相应对症治疗,神志转清后仍需葡萄糖维持,并监测血糖,反复难纠正的低血糖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滴,有条件者还可用胰高血糖素肌注或静滴,经上述治疗>0.5h神志仍不能恢复,提示脑损害严重,多伴有脑水肿,常需甘露醇联合脑细胞保护剂治疗。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低血糖脑病好发于既往有糖尿病史的老年人,规范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最大程度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生。一旦发生后及早识别预防,抓住抢救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提高识别低血糖症的能力,将末梢血糖监测作为急救常规措施,避免低血糖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
参考文献:
[1] 于明洁,刘丹,徐和,等.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59.
[2]孙成梅,居克举.影响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8):828-829.
[3] 梁晓春.实用糖尿病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