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低血糖脑病总结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低血糖脑病的预防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59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44例首诊即诊断低血糖脑病,15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但最终均确诊为低血糖脑病,经抢救58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低血糖脑病是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所有脑功能障碍表现的患者均需行末梢血糖检测,避免误诊误治,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需加强饮食及用药指导,强化血糖监控,预防减少严重低血糖发生。
  【关键词】低血糖脑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38-02
  
  
  2011年08月至2013年12月共调查住院成年低血糖脑病患者例59例,现作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女性31例,男性28例,发病年龄35-96岁,平均71.5岁,有糖尿病史52例,均有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史,无糖尿病史7例,入院后首次测末梢血糖均<2.8mmol/l,其中44例首诊即诊断低血糖脑病,15例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但最终均确诊为低血糖脑病。
  1.2 发病诱因 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20例用降糖药后未及时进食,12例因进食减少未及时将药物减量;8例自行将降糖药加量;7例空腹血糖升高不明显即使用磺脲类促泌剂;3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酗酒。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中,4例酗酒,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例误服降糖药。
  1.3 临床表现 发病至就诊时间0.5-16小时,所有患者均有神经精神异常表现,其中昏迷28例,嗜睡13例,烦躁不安8例,失语6例,头痛2例,癫痫样发作2例,伴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32例。其中12例昏迷患者之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均未引起家属重视。
  1.4 治疗与转归44例患者就诊时即测末梢血糖<2.8mmol/l,均立即予50%葡萄糖40-80ml静注,随后予10%或5%葡萄糖静滴维持,意识恢复者嘱适当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动态监测末梢血糖,维持血糖水平10.0mmol/l左右,昏迷时间较长患者给予脑保护治疗。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收住神经科后测血糖<2.8mmol/l,头颅CT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拟低血糖脑病治疗症状缓解。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中58例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2 讨论
  低血糖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血糖<2.8mmol/l)时,由于脑部葡萄糖储量耗竭时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不可逆性脑损害,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脑组织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血糖,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每小时仍需要6克左右的葡萄糖提供能量,而正常人脑组织储存糖极少,仅可维持数分钟脑功能的需要,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迅速出现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持续6小时以上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弥漫性出血灶、节段性脱髓鞘等不可逆脑损害。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药物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本文59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53例为药物相关性低血糖,为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1.5岁,提示老年人为严重低血糖症的高危人群。
  因此,我们要注意预防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首先初诊的高血糖患者应严格按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避免仅以一次血糖升高即予患者降糖药治疗,最好到专科诊治;其次,初始治疗药物剂量不宜过大,老年人,尤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若需使用磺脲类首选短效制剂,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建议从小剂量起用,逐步控制血糖,控制目标亦需个体化,有专家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8.0mmol/l,餐后2小时在7.8-11.1mmol/l【1】。此外,定期随访,依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强调低血糖危害,尽量避免糖尿病老人独居,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避免空腹长时间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反复强调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自我监测。
  低血糖脑病预后与低血糖原因、程度、时间和发展速度密切相关【2】,早期是可逆的,及时发现并迅速恢复血糖水平后脑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但当血糖≤1.7mmol/l,持续时间大于6小时即可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痴呆或死亡[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尤其重要。本组12例患者昏迷前曾有头昏、出汗、行为怪异等症状,但均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最终导致昏迷。培养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症及院前自救的能力,可以减少严重低血糖昏迷发生。本组15例患者首诊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误诊率达25%,因为低血糖脑病与急性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故要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对于急性不明原因的脑功能障碍,均应急查末梢血糖,避免误诊、延误治疗。一旦确诊低血糖脑病,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及相应对症治疗,神志转清后仍需葡萄糖维持,并监测血糖,反复难纠正的低血糖可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滴,有条件者还可用胰高血糖素肌注或静滴,经上述治疗>0.5h神志仍不能恢复,提示脑损害严重,多伴有脑水肿,常需甘露醇联合脑细胞保护剂治疗。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低血糖脑病好发于既往有糖尿病史的老年人,规范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最大程度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生。一旦发生后及早识别预防,抓住抢救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提高识别低血糖症的能力,将末梢血糖监测作为急救常规措施,避免低血糖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
  参考文献:
  [1] 于明洁,刘丹,徐和,等.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59.
  [2]孙成梅,居克举.影响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8):828-829.
  [3] 梁晓春.实用糖尿病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2-1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阑尾切除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入住我院外科的8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炎,开腹手术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阑尾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生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手术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82例,对他们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率(14.63%)虽略高于对照组(12.20%),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就诊的68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米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阿米替林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HAMA)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同,H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宝山区罗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罗店社区45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文版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调查,进行单因素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受损最严重的为总体健康,受损最轻的为生理功能。糖尿病治疗方式及血糖控制情况是影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胰岛素治疗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受损程度最严重,未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增敏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增敏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与20例生活方式调整(运动+饮食控制+行为)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二组患者疗效及月经恢复与排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治疗前后睾酮、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BMI)与腰围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微创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行关节镜微创术治疗的髌股关节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中,各责任护士予以密切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访视、物品准备及麻醉配合;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术后将患者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及器械的清洁保养配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在关节镜微创手术开展的全过程中经各责任护士的密切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在临床上的表现及特征。方法: 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共90名,针对90名患者的疾病临床表现做全方面的研究。结果:在所选择的90名患者中,包括有22名患者是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有24名患者是合并冠心病,12名患者是合并高血压,10名患者属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民患者患有糖尿病,7名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诊断中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确定室壁是否存在节段性运动异常,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180例拟诊患者经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16例,冠脉造影检查确诊140例,心动图检查符合率为82.9%,检查结果一致性K=0.569,P<0.05。I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辛味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在全面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所表现出的配伍应用规律。结果:辛味药在以下六大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分别是辛行、辛散、辛润、辛化、辛通、辛升;辛味药在配伍方面具有明显的“动”的特性,既能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又能收到调整脏器失调的效果。结论:对于方剂,辛味药属于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在很多方法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必要予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伤所致传导性耳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因外伤原因所致传导性耳聋的患者中选取20例24耳,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8例11耳为单纯传导性耳聋,另12例13耳传导性耳聋患者同时合并外伤性颅脑损伤,本组20例患者均采取外耳道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听力均恢复良好,治疗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