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煤矿井下电气事故时有发生,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有易燃、易爆可燃性气体和腐蚀性气体,潮湿、淋水、矿尘大、电网电压波动大、空间狭小、机电设备启动频繁,很容易发生电气事故。杜绝电气故障,对于防止重大事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常见的几种井下电气事故作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井 电气事故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030-01
1.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矿井电气常见事现象及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过流事故、电气失爆事故和人身触电事故。
2.井下电气过流事故
过流可分为允许过流和不允许过流两种。通常所说的过流是指不允许过流,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设备烧毁,容易引发电气火灾。常见的过流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断相三种。
2.1 短路过流、过流故障原因及保护措施
在电网和电气设备中,若不同相线之间通过导体直接短路或通过弧光放电短路均会产生过流,短路过流的大小取决于电网电压、短路点的电阻及短路点的位置,一般是额定电流的几十倍以上。
造成过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线路绕行中因绝缘击穿而造成短路,即绝缘老化,电源受潮,做电缆头时不符合要求,电缆本身质量问题,以及过电压等。第二异物砸伤、挤压设备以及保护措施不当。第三就是误操作,包括不同相序的两回路电源线或变压器并联;误将不停电的线路视为停电线路进行三相短路接地连接;检修完毕的线路送电时,忘记拆除三相短路接地的地线等。
保护措施:当供电线路中发生短路事故时,由短路保护装置切断电源,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2.2 过负荷电流、过负荷电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过负荷电流即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不仅超过了额定电流值,而且超过了允许的过负荷时间。过负荷在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缆线路中较为常见,是烧毁电动机主要原因之一,过负荷电流一般比额定电流大1-2倍。
造成过负荷电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为输送额定功率,当电源电源过低时,其实际负荷电流必然增大,温度随之增高当超过其允许温度时电动机被烧毁。第二重载情况下启动电动机,因启动电流过大而使电机过热被烧毁。第三机械性堵转,在井下采掘機械中由于堵转,可能烧毁电动机。
保护措施:当发生过负荷电流事故时由过流继电器、过热继电器实现过负荷电流保护,或者在功率较大的设备上安装软启动装置来降低启动电流,以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
2.3 断相电流、造成断相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断相电流即三相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一相断线,这时电动机仍然会运转,但由于机械荷载不变,电机的工作电流会比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得多,从而造成过流。
造成断相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熔断器有一相熔断。第二电缆与电动机开关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松动脱落。第三电缆芯线有一相断线。第四电动机定子绕组与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脱落等造成的断相事故。
保护措施:防止这类事故的措施是采用晶体管断相过载保护装置,由断相保护电路保护。
3.井下电气设备失爆事故
井下电气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而产生火花,而引起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因此必须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管理。
3.1 煤矿井下常见的电气失爆现象有
(1)外壳严重变重变形或出现裂纹,焊缝开焊以及连接螺栓不齐全、螺扣损坏以及螺纹拧入深度少于规定等,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规定要求而失爆;
(2)隔爆接合面严重腐蚀,隔爆间隙超过规定值或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连接螺丝没有压紧等,达不到不传爆的要求而失爆。
(3)电缆进线、出线口处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圈或没有密封圈,电缆接线孔没有使用合格的封堵档板,或没有封堵挡板而造成失爆;
(4)在隔爆外壳内不经批准随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某些电气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相间弧光接地短路,使外壳烧穿而失爆;
(5)外殼内部两个隔爆空腔由于接红柱、绝缘套管烧毁连通,内部爆炸时产生过高压力而使外壳失爆。
总之,电气失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维护、检修等不符合要求以及使用不当等造成的。
3.2 防止电气失爆具体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管理工作,由防爆设备检查组全面负责,集中统一管理。
(2)防爆电气入井前应由指定的考试合格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人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3)在日常生活中,应进行经常性维护检查和定期检查,明确规定检查内容和日期,检查中发现得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4)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和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5)运行中的防爆电气设备应进行编号,实行排版管理,有故障的设备应由专人负责。
4.人身触电事故
人员在井下施工作业,经常遇到人身触电事故,因此如何避免井下人员人身触电事故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尤为重要。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人身触电。
4.1 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导体安装在一定高度;对导电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必须围以遮栏,防止人员靠近,同时,在遮栏门上装设开门即停电的闭锁开关。确保工作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室时,电气设备电源断开;井下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和电缆接头全部封闭在外壳内部,即制成封闭型,并在操作手柄与盖子之间设有机械闭锁装型,以保证不合上盖子,便不能接通电源;合上电源后,便不能打开盖子;各变(配)电所的入口处或门口,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
4.2 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4.3 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人员触电。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
4.4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素质,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项制度,杜绝违章操作。
小结
本文通过阐述井下电气常见的事故,希望能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对电气事故的认识,并能了解如何避免电气事故以及预防措施,减少煤矿安全事故。
作者简介
王鑫磊(1985.04),男,工程师,本科,2007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现工作于?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振兴矿机电科,担任机电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井上下高低压供电工作。
[关键词]矿井 电气事故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030-01
1.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矿井电气常见事现象及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过流事故、电气失爆事故和人身触电事故。
2.井下电气过流事故
过流可分为允许过流和不允许过流两种。通常所说的过流是指不允许过流,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设备烧毁,容易引发电气火灾。常见的过流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断相三种。
2.1 短路过流、过流故障原因及保护措施
在电网和电气设备中,若不同相线之间通过导体直接短路或通过弧光放电短路均会产生过流,短路过流的大小取决于电网电压、短路点的电阻及短路点的位置,一般是额定电流的几十倍以上。
造成过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线路绕行中因绝缘击穿而造成短路,即绝缘老化,电源受潮,做电缆头时不符合要求,电缆本身质量问题,以及过电压等。第二异物砸伤、挤压设备以及保护措施不当。第三就是误操作,包括不同相序的两回路电源线或变压器并联;误将不停电的线路视为停电线路进行三相短路接地连接;检修完毕的线路送电时,忘记拆除三相短路接地的地线等。
保护措施:当供电线路中发生短路事故时,由短路保护装置切断电源,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2.2 过负荷电流、过负荷电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过负荷电流即电气设备的工作电流不仅超过了额定电流值,而且超过了允许的过负荷时间。过负荷在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缆线路中较为常见,是烧毁电动机主要原因之一,过负荷电流一般比额定电流大1-2倍。
造成过负荷电流的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为输送额定功率,当电源电源过低时,其实际负荷电流必然增大,温度随之增高当超过其允许温度时电动机被烧毁。第二重载情况下启动电动机,因启动电流过大而使电机过热被烧毁。第三机械性堵转,在井下采掘機械中由于堵转,可能烧毁电动机。
保护措施:当发生过负荷电流事故时由过流继电器、过热继电器实现过负荷电流保护,或者在功率较大的设备上安装软启动装置来降低启动电流,以达到保护电动机的目的。
2.3 断相电流、造成断相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断相电流即三相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一相断线,这时电动机仍然会运转,但由于机械荷载不变,电机的工作电流会比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得多,从而造成过流。
造成断相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熔断器有一相熔断。第二电缆与电动机开关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松动脱落。第三电缆芯线有一相断线。第四电动机定子绕组与接线端子连接不牢而脱落等造成的断相事故。
保护措施:防止这类事故的措施是采用晶体管断相过载保护装置,由断相保护电路保护。
3.井下电气设备失爆事故
井下电气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而产生火花,而引起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因此必须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管理。
3.1 煤矿井下常见的电气失爆现象有
(1)外壳严重变重变形或出现裂纹,焊缝开焊以及连接螺栓不齐全、螺扣损坏以及螺纹拧入深度少于规定等,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规定要求而失爆;
(2)隔爆接合面严重腐蚀,隔爆间隙超过规定值或有较大的机械伤痕、凹坑,连接螺丝没有压紧等,达不到不传爆的要求而失爆。
(3)电缆进线、出线口处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圈或没有密封圈,电缆接线孔没有使用合格的封堵档板,或没有封堵挡板而造成失爆;
(4)在隔爆外壳内不经批准随便增加元件或部件,使某些电气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相间弧光接地短路,使外壳烧穿而失爆;
(5)外殼内部两个隔爆空腔由于接红柱、绝缘套管烧毁连通,内部爆炸时产生过高压力而使外壳失爆。
总之,电气失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维护、检修等不符合要求以及使用不当等造成的。
3.2 防止电气失爆具体要求
(1)井下电气设备防爆管理工作,由防爆设备检查组全面负责,集中统一管理。
(2)防爆电气入井前应由指定的考试合格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人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3)在日常生活中,应进行经常性维护检查和定期检查,明确规定检查内容和日期,检查中发现得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4)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和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5)运行中的防爆电气设备应进行编号,实行排版管理,有故障的设备应由专人负责。
4.人身触电事故
人员在井下施工作业,经常遇到人身触电事故,因此如何避免井下人员人身触电事故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尤为重要。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人身触电。
4.1 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导体安装在一定高度;对导电部分裸露的高压电气设备无法用外壳封闭的,必须围以遮栏,防止人员靠近,同时,在遮栏门上装设开门即停电的闭锁开关。确保工作人员开门进入高压电气室时,电气设备电源断开;井下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和电缆接头全部封闭在外壳内部,即制成封闭型,并在操作手柄与盖子之间设有机械闭锁装型,以保证不合上盖子,便不能接通电源;合上电源后,便不能打开盖子;各变(配)电所的入口处或门口,都要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
4.2 对手持式或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降低的工作电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的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4.3 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人员触电。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的高、低压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
4.4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素质,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各项制度,杜绝违章操作。
小结
本文通过阐述井下电气常见的事故,希望能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对电气事故的认识,并能了解如何避免电气事故以及预防措施,减少煤矿安全事故。
作者简介
王鑫磊(1985.04),男,工程师,本科,2007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现工作于?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振兴矿机电科,担任机电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井上下高低压供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