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新课改创新教学促发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从近几年江苏政治高考的试题分析中不难看出,江苏政治高考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考查。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政治高考,结合新课改理念进行创新性教学,方能让学生获得真正发展。
  一、基础知识必不可少
  传统高考中的考查多以纯知识的查为主,于是,教学中教师也就走向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知识和生活、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在考试中能获得一定分数,却不能灵活地应用知识。而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则提倡“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学生实际,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那这是否就意味着学科知识不重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从2007年到2013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分析中不难发现,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考查过程中,试题从传统的考书本知识过渡到了以生活为出发点而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上。如2007年的第39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小摊贩和城管之间存在的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整治经验,提出如何解决我国城管与小摊贩之间矛盾的建议;2010年的第7、9、11、25、26题直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外,其他题目都通过时政热点、古诗文、漫画、名言警句、图片图表等素材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整体上看江苏政治高考的特点依然是稳中有变,题目灵活,思维量较大,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学科知识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应用。
  二、技能培养是关键
  高中政治新课标中指出,政治课堂教学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新课改理念所要求教师做的,是要转变学生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过渡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而这一点要在考试中得到体现,就需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技能、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考查为主。
  2007年的考卷就体现了知能并重、体现变化、突出能力的特点,如第35题江苏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以及第37题辨析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都体现了当年的考纲变化点;在辨析题第36题中,以公民纳税义务为背景,综合经济学和政治学考查。在2010年的考卷中,如选择题除13、18、24、30题可以从课本直接获得答案外,其余各题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评析能力。34题是一道以江苏省GDP和财政收支情况以及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为背景材料的简析题。2013年的考卷中,选择题涉及黄金价格、中小企业、贸易摩擦、民主政治、食品安全、中国梦等热点问题,主观题则以城镇化、收入分配公平、欧盟与法国、工业化为载体,设置情境,引发问题。如第34题以城镇化、35题以收入分配问题两个长效热点为背景,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时,不仅要通过讨论、交流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还要注重通过拓展应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新课改中政治课的一大特点。只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毕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现实生活进行的。
  从近几年政治高考的命题来看,试题在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也注重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来引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2010年简析题第34题中的第(3)问;2013年中的第35题围绕分配公平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36题则以欧盟与法国问题来启发学生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而这也告诉广大一线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总之,新课改为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考也在力求以新课改理念为出发点,通过考试这一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正确理解新课改理念,正确看待政治高考,创新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教学中,政治课承担着基础教学和道德培养等方面的职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的角度,浅谈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搞好高三政治教学,以抛砖引玉。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生活实例多做引导,多创设问题情境,使高三课堂教与学的本质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不断激发求知欲,不断思考每个问
落后生,一般是指那些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较落后的学生,也称为后进生或学困生。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即落后生的转化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落后生的转化问题是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粤北山区城镇普通中学,在教育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落后生这个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诸要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也略谈己见。    一、通过课前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
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这样使得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积极性。政治在中考和高考都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用到政治知识。可以说,初中是学生打下政治基础的好时机,政治教师也应该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当今课堂上的现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喜欢政治。主题式教学,就是融主题、教材、教学方法、场景为一体,以教具、音乐、语言
体育是一门以运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训练、运动、游戏、竞赛,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同欢乐、共患难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努力协调好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初中体育课堂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初中的体育课堂中,存在着一些不民主、
一、从教材一幅图片说起“北伐”的那些事儿  高中历史教材中大量历史图片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但个别图片因为注解过于简单,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在教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笔者按照人物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归纳概括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活动和功绩,并突出强调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北伐,因为北伐时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后推进城镇化所需完成的6项主要任务,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据悉,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后,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已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据报道,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测算城镇化成本。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位当班主任的都在管理学生上寻找着“良方”,正如:横吹笛子竖吹箫,凡事都应讲究个方法,我们不妨学习中医看病的方法“望、闻、问、切”,将其灵活地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班级 管理 “四诊”法    我在中学任班主任已15年了,总结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那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
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以便他们日后步入社会能更顺利地求职择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使他们掌握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规律,具备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最终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一、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应用写作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是高中文科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此外,高中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承担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以及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常识的重任。所以如何开展好高中政治教学,并且上好每一堂高中政治课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生活与哲学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注意做好充足的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