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美”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的为学生提供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关键词:视听感受美;实践创造美;动静领略美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在视听中感受美
  文学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然而,学生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的参差、拗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多媒体教学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例如上讲到《夏感》这篇文章时,笔者积累大量的写景的词语、诗句、片段。如写景词语~雨过天晴、春雨绵绵、芳草萋萋、山清水秀;写景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写景片段~“数九寒天,冰封千里。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起来”“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将这些内容在课上展示给学生,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直观地教给学生仿写的例子。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在语气语调、节奏轻重等方面点拨学生目接口诵课文重点段,用以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特殊情境氛围,在这种震撼心灵的情感辐射下,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颤动”,自觉地随同作者一同地进行着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释放活力。
  二、创造情境,以情感人,在实践中创造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把握地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预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举初一上册《春》为例,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
  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而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语文说话和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领略文章的意境美中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投影,展开想象如讲到蒲松龄的《山市》时,笔者设置一道发挥想象的思维拓展题目:“假如此刻你正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处奇景,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怎样去做?请展开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你?看到的?海市蜃楼。”为了便于学生合理想象,笔者在课件中设置一幅画面:一群憔悴的少男少女背着行囊步履维艰地行走在一望无垠的金色的沙漠上。投影的画面是形象的,学生从画面中很快就体会到画面中的信息,从而进行合理想象,迅速成文,写出一篇篇优秀的短文。
  三、从对比中鉴赏美,在动静中领略美
  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教学抽象的讲述为直观形象的演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的情绪。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基础,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褒贬相间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教学这类课文,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独特的美育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强化学生无意注意,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自觉地将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分析对比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情感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学生情感充沛有助于深刻地感受美。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钮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钮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
  可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电教媒体,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动态教学,有效建构知识,使教学更直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的教学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
摘 要: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之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或者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共产党人要有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无声的誓言。才能主动适应和推动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关键词:浩然之气;理想;信念;敬业奉献  浩然之气,就
摘 要:本文通过选材,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技术结构,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关于小学生短跑训练的一些新观点和训练技巧,并且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练习;负荷;技术  短跑主要体现一名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小学生短跑又有其鲜明的特点,身体发育不完善,力量素质较差,跑步意识不清晰,技术不稳定,可塑性强等等。那么在小学生的短跑训练过程,就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在运动员的身
摘 要:依法治国,学校教育要先行,需要法制进校园、走进“两课”法制教育;法制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体现教育的广泛性、适用性。教育形式多样,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陶冶师生情操,使依法治教深入人心,为育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制进校园;走进“两课”;形式多样;为育人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依法治国、与时俱进,学校教育要先行,需要法制进校园、走进课堂。师生从实践中享受到法制为学校教育科学发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和推广到课堂教学中,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然后注重探讨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关键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初级教育阶段开始系统性地接受人文课程的开端,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所在。故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本着熏陶学生人文情趣、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理解等理念,给学生传授知识。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从
摘 要: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扩充阅读、丰富文库,多方评讲、激励提高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探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