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 引导 培养 实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我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
  反思之一: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如:“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场面热烈感人。“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孰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反思之二:课堂的学习方式
  1.“自主”与“自流”
  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合作学习主观随意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二、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 4.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3.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根据这一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亲近语文。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师资引领,让学生亲近老师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聆听、演奏、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都有机会登上了音乐课的舞台,新课程确实改变了原来封闭的传统音乐教学。可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好多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却明显少了,一堂课中,学生获取音乐信息量不多,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凸现出来了。然而,音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生活的习惯与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周老师,你上次给过小寒一颗糖作为奖励,是吧?”  我愣了愣,才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叫了几个读不出单词的学生来办公室训练,他是读得较好的一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颗糖。我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小寒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炫耀,说老师奖励他了,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说,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小寒的妈妈继续说道,“之后,我便发现他学习变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引导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审美意
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将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储存童年精神食粮的方法有很多,如参观大自然,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与同伴玩游戏等,除此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课外阅读:重在激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1.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  首先,要布置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教室。教室是孩子最初的阅览室,后黑板可改造成阅读交流的园地,建立图书交流站,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
毋庸讳言,品德课不是学校课程中的“宠儿”,其一,它不是主科,不能享受语文、数学科被师生们垂青的待遇;其二,它不是艺术科,限于各种条件,很少有专职教师将“品德”进行到底。于是,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视品德课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兼科教师们对品德课也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那么,兼科教师究竟会给品德课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主次分明,厚此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叩响习作之门,使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呢?    一、激发兴趣,冲破限制显童真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大到作文题目、取材范围,小到文章结构、修辞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
对算法多样化,需要教师有效主导,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进行了摸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自主优化    当出现算法多样化时,优化算法不是教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既然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那么就要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宽松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大胆地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